萬瑋
如果你是一名教師,班級里有這樣幾個學生,你最欣賞哪一個?
A男生:18歲考入北京大學物理系,本科畢業(yè)后,進入美國愛荷華大學物理與天文系攻讀研究生。28歲通過答辯獲得博士學位……
B男生:貧寒農(nóng)家子弟,以優(yōu)異的成績考入省級重點高中。高中期間成績優(yōu)異,被評為省級三好學生,獲全國高中物理奧數(shù)二等獎。后考入省屬重點大學攻讀生物技術專業(yè)……
C男生:初中體育成績優(yōu)異,憑借長跑特長,進入重點高中。高一時七門功課不及格,退學……
D女生:七歲父母離異,隨母親生活,成績優(yōu)異,組織能力強,順利升入省級重點高中。從初中起擔任班長,一直到高中畢業(yè),是高中學校辯論賽最佳辯手、省級優(yōu)秀學生干部,與同學老師關系融洽。后考入澳門科技大學……
E男生:4歲入選申奧形象大使;4歲學習鋼琴,師從中央音樂學院著名鋼琴教授韓劍明;8歲學習書法,師從清華大學方志文,獲獎無數(shù);10歲加入國家少年冰球隊,后讀人大附中并留學美國……
A是盧剛。1991年11月1日,就讀于美國愛荷華大學的中國博士留學生盧剛開槍射殺了三名教授、一名副校長以及一位和他同時獲得博士學位的中國留學生山林華共五人,隨后當場飲彈自盡。當年此事轟動一時。B是馬加爵。C是韓寒。D是一名普通學生,后來跳樓自殺。E則是著名歌唱家之子李某某。
這是近期一篇題為《80%家長都后悔讀到此文》的網(wǎng)帖所給出的案例。每個例子都有些極端,不能由此推廣到大多數(shù)情況,但可以給我們提供另一個看問題的視角。
上學不代表成功,我們身邊那些一路走來成績優(yōu)異卻庸庸碌碌過一生的人不在少數(shù);輟學不代表失敗,諸如史蒂夫·喬布斯、沃倫·巴菲特、比爾·蓋茨等輟學者的傳奇故事早已家喻戶曉。如果說這些名人還不夠有說服力,那么下面的事實則任何人都無法漠視——2013年,全國高考棄考學生近百萬,除了有大約20萬家境較為富裕的孩子出國讀大學,剩下80萬的學生選擇復讀或直接輟學,其中主要是農(nóng)村孩子。
當然,這個數(shù)字也可以說明輟學者還是少數(shù),讀大學是大多數(shù)學生的主流選擇。并且,在世界各地,大學畢業(yè)生的平均收入一定比高中畢業(yè)生要高得多。讀大學有什么用?除了獲得文憑,更能夠開闊眼界,提升文明水平,或者更為直白地說——進入一個更高的社會階層。
中國傳統(tǒng)文化認為,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學生盡可能讀更多的書似乎天經(jīng)地義。在這種情況下,學生厭學乃至棄學,原因復雜,但現(xiàn)有學校教育體制難辭其咎??纯次覀兩磉叞l(fā)生的事,學校教育的目的就是應試升學,學生被按照計算機器與記憶機器的模式進行培養(yǎng)。而那些應試技能,在學生走上社會之后幾乎毫無用處。當中考與高考成為通向未來的獨木橋時,大家也許只能屈從現(xiàn)實;當有了輟學、棄考的第三選擇時,教育者還逼迫學生繼續(xù)在刻板的課堂里就范就顯得不合時宜。
學校教育體制之外,導致學生厭學的因素還有社會、家庭、教師以及學生自身。社會的不良風氣、家庭教育的缺失、學生自身學習動力不強,都可能導致學生厭學。面對這些很難改變的因素,教師也不必悲觀,因為如果教師能把自己這一環(huán)節(jié)做好,局勢同樣可以得到改觀。
有一位教師曾在我的博客上留言:
“最近有一個女中學生好像喪失了學習語文的興趣,雖然成績不錯,但是不愿意舉手回答問題。她臉上看不到任何的喜悅之情,就算是當我們在一起玩游戲,所有人都興高采烈的時候。我了解過了,她的家庭沒有問題,她也沒有情感問題。您可以稍微指導一下嗎?”
我回復他說:
“如果孩子本身成長沒有問題,家庭沒有問題,人際交往也沒有問題,那可能就得關注一下師生關系?!?/p>
良好的師生關系勝過一切教學方法,相信大部分教師都認可這一判斷?!皭畚菁盀酢钡男趯W生身上體現(xiàn)得特別明顯,幾乎所有的優(yōu)秀教師都具備一個共同特征:深受學生喜愛與歡迎。成為這樣的教師要關注兩個方面:一是提升自己的能力與魅力,二是與學生建立情感聯(lián)結。當一名教師極具個人魅力時,學生會深受吸引,那些大學里課堂爆滿的選修課教師無一例外都屬此類。關愛學生是教師的本職,而當教師的情感投入足夠多時,就成為學生在做選擇時不得不考慮的一個重要因素。當學生最終抵制住輟學打工的誘惑而留下來讀書時,可能會說:“老師,我是因為您才留下來的?!边@應該是教師莫大的驕傲。
韓寒當年的輟學,也是不得已的選擇。那時候,他對自己的未來能夠有多少樂觀的預期?是因為像他那樣特殊的學生,在學校里已經(jīng)不能夠被容忍。1917年,胡適在北京大學的招生中堅持己見,錄取了數(shù)學零分的學生羅家倫,這才有了10多年后,成為清華大學校長的羅家倫于1929年錄取了同樣數(shù)學零分(一說是15分)的錢鐘書,1931年,又錄取了同樣數(shù)學零分的吳晗。讀了大學的韓寒未見得更有名,但是,如果學校足夠開放與寬容,教師足夠有魅力,他也許會考慮留在校園里吧。
(本欄責編 盧麗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