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綠色
家長和學校教育息息相關(guān),是學生成長、成才最重要的教育資源,也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并且是終身導師。現(xiàn)代學校都很重視家庭教育的配合,很多學校都開設(shè)了家長學校,通過家長學校對家長進行家教知識培訓,提升家教水平,并加強信息溝通,使得家校形成教育合力。但現(xiàn)實中的家長學校,卻往往不能盡如人意:有的流于形式,成為擺設(shè);有的工作不得法,沒有起到應(yīng)有的作用;有的工作有一定成效,但遠沒有收到最佳效果。因此,要想讓學校工作不斷提升,越來越好,就要把家長學校的工作當成學校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努力喚醒和匯聚起家長的教育正能量。
一、搭建連心橋,讓家長成為學校真正的“同盟軍”
現(xiàn)在,隨著國家新的教育政策的推進和陽光透明;隨著教育理念和要求越來越以人為本,強調(diào)個性發(fā)展;隨著社會的民主進程不斷深入;隨著獨生子女時代的特征日益凸現(xiàn)以及留守、單親、再婚子女的增多等,教師與學生、學校與家長的關(guān)系,家長對教師、對學校的態(tài)度與要求正發(fā)生著深刻的變化,人們對教育越來越重視、關(guān)注度越來越高。所有這一切,都使得教育容易成為熱點、焦點,使學校成為矛盾的衍生地。學校在處理實際問題時,往往受很多客觀條件的制約,達不到群眾期望的要求。教育被批評成為常態(tài),老師和學校成了被批評的??汀M淮涡@意外安全事故,教師對犯錯學生的一次懲罰等,都可能演變成曠日持久的“家校拉鋸戰(zhàn)”。家校之間本應(yīng)該有的那種互相尊重、支持,形成合力的和諧局面經(jīng)常被打破。經(jīng)常出現(xiàn)的被家長舉報、批評、指責、投訴等現(xiàn)象,使得學校和老師要花費很多精力去處理一些矛盾和糾紛。這些現(xiàn)象固然有多種原因,但家校之間的互不了解、互不信任是主因。因此,學校要搭建起一座家校連心橋,加強信息溝通,增進相互了解和感情,消除誤會和矛盾,解決實際困難和問題,讓家長成為教師和學校真正的“鐵桿支持者”和“同盟軍”。
安陽市人民大道小學校長馬麗娜曾對我說,家長工作做好了,家長就是學校最好的支持者;做不好,就會給學校帶來很多工作之外的麻煩。這所學校設(shè)有家長委員會,每個班也有家長委員會。新生入校后,學校就要對家長進行培訓,讓家長清晰了解學校的工作程序,了解怎樣配合學校進行教育。他們開展的很多活動,家長都積極配合,認真參與。而且,學校有什么困難,家長們總是積極想辦法給學校分憂解難。我到安陽市鐵西路小學工作后,也把家長學校工作當成學校振興的一個著力點,不僅重新制定了家長學校工作方案,成立了家長工作領(lǐng)導小組,還建起了家教工作室、家長接待室,公布了學校家長服務(wù)熱線電話。特別是每學期都舉辦家長開放周,讓家長走進學校、了解學校、了解課堂。還通過校訊通平臺進行輿情監(jiān)測,征求家長意見,對教師滿意度進行測評,每年都評選“最受家長喜愛的教師”等,這些舉措有效地密切了教師和家長、學校和家長之間的感情和聯(lián)系。
二、做好家長培訓,讓家庭教育更給力
家庭教育很重要,家長是孩子的首任老師,也是永不退休的老師。學生的品德、個性、習慣、處事方法等很多都來自家庭的培養(yǎng),而這些比知識、分數(shù)對孩子一生的成長影響更大。很大程度上,這就是家風的力量,這就是中國家庭文化的力量。曾有學者指出,當前,教育最大的問題在家庭。在同樣的學校和同樣的班級,接受同樣的老師教育,然而學生的差別為什么會那么大呢?除了學生智商、遺傳等先天性因素,家庭教育水平的差異是關(guān)鍵因素。教育要想追求最佳效果,家庭教育水平的提高很重要。問題學生往往出在問題家庭,特別是當今社會,家庭情況復雜,貧困、單親、再婚、留守、進城務(wù)工等家庭中子女的家庭教育跟不上,造成了學生未入學已經(jīng)和同齡人有了很大的差距,入了學差距甚至會越拉越大。因此,學校要想讓教育教學效果好,就需要把家長培訓工作做扎實、做到位,讓家長重視家教,重視“家風”,掌握科學的家教方法,自覺和學校教育做到同步共振。
據(jù)我所知,很多學校在家長培訓上都進行了有益探索,大部分學校都邀請專業(yè)人士到學校給家長開講座,也有的學校借助各級關(guān)工委和婦聯(lián)組織的家教研究機構(gòu)的力量做這方面工作。河南省實驗小學讓教師全員參加高端家教研修班,全面提升教師的家教工作水平,培養(yǎng)了很多家教輔導師,家長培訓工作效果很好。濮陽市油田一小的家教培訓做得很細致,從小學一年級學生入學至六年級,家長都要定期接受培訓。他們經(jīng)過多年的實踐探索,總結(jié)出了36個家庭教育專題,包括學生一入學怎么做好幼小銜接、讓孩子盡快適應(yīng)小學生活,如何克服學生的不良習慣,如何培養(yǎng)孩子的品質(zhì)、毅力,等等。通過培訓,家長會知道什么時候做什么、怎么做,怎么與學校配合等。該校的教師和家長一道開展了頗具特色的校訊通博客寫作活動和生活作文實踐研究,在家長的指導、老師的鼓勵下,學生寫博客成為一種風氣,一個班的一個學生一年下來竟然能寫300多篇博文。該校的親子共讀活動有聲有色,家校共育的生活作文成為學校的一種特色和品牌,學校也因此獲得“河南省課改先鋒”稱號,成為中原名校。我們安陽市鐵西路小學倡議所有家長做好三件事:一是建立良好的親子關(guān)系,二是幫助孩子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和學習習慣,三是教給孩子一些生活和學習的方法。目前正在擬訂“教子有方家長”評選活動方案,想通過活動評選一批家風好、重視家教、教子有方的家庭。這樣既樹立典型、倡導重視“家風”建設(shè)、重視家教方法學習,又能在評選出以后讓這些家長現(xiàn)身說法、傳授經(jīng)驗,教育帶動更多家長,傳遞正能量。
三、提供參與機會,讓家長成為學校教育的有生力量
現(xiàn)在的家長大都重視孩子的教育,非常愿意參加教育孩子的活動。家長隊伍中有很多教育人才,不僅能做好家庭教育工作,也有參與學校教育的意愿和能力。在不增加家長額外負擔、在家長力所能及的情況下,學校完全可以借助家長的教育力量來促進學校教育更好的發(fā)展。北京中關(guān)村四小的劉可欽校長充分發(fā)揮了該校家長高科技人才云集的優(yōu)勢,讓家長作為義工、志愿者到學校給學生進行服務(wù),輔導高科技社團,開設(shè)專題講座等,這既密切了家校聯(lián)系,增進了互相了解,又提高了這些專題教育的質(zhì)量和水平,使得該校迅速成為北京名校。
我校提出了“讓家長成為學校教育的有機成分”的理念,給家長提供了很多機會參與學校工作,盡量發(fā)揮每個家長的教育正能量。我們在家長學校常規(guī)工作外,還讓每一個家長根據(jù)自己的時間、能力、特長、愛好、工作性質(zhì)、意愿等申報家長“十大員”。“十”是一個泛稱,家長自己愿意申報哪個方面的工作就申報哪個方面的工作,比如,家校關(guān)系協(xié)調(diào)員、社團活動輔導員、學生活動護導員、家長評教員等。20%的家長成為校級“十大員”,80%的家長成為班級“十大員”。學校專門成立了家長“十大員”管理辦公室,對家長“十大員”提出的意見和建議有專門的辦理程序,賦予了家長6項權(quán)利:知情權(quán)、參與權(quán)、管理權(quán)、監(jiān)督權(quán)、發(fā)言權(quán)、建議權(quán)。這項工作包括讓家長聽課、輔導、評課、提建議、參加親子活動等,家長踴躍參加,成為學校教育的一支有生力量。去年11月,河南省教育廳在我校舉行了家庭教育工作現(xiàn)場會,學校做了《家長的教育力量》的專題經(jīng)驗介紹。這幾年,我校能夠迅速發(fā)展,成為河南省示范性家長學校、河南省名片學校、河南省語言文字規(guī)范化示范性學校等,這里邊就有很多家長的功勞和汗水?;厥走@幾年的辦學路,我深刻地體會到:金杯銀杯不如家長的口碑,家長對學校的贊譽是最好的評價。激發(fā)家長的正能量,匯聚家長的正能量,能促使學校教育事半功倍,讓學校更快更好地發(fā)展。
(責 編 再 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