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紅立
2012年秋,林州市市直八小加入了“語文主題學習”實驗的行列。一年多的相伴而行,艱辛喜悅伴隨一路花開。大量的閱讀讓我們的語文課堂變得輕松有趣,師生都在靈動的文字中“博眾家之長,享讀寫之樂”,每一位教師和孩子都真正感受到了“語文主題學習”的幸福。在八小校園里,讀書、寫作就像呼吸一樣自然。
一、欣然接納,源于困惑和思考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睂W校決定開展小學“語文主題學習”實驗,源于對小學語文教學現(xiàn)狀的困惑,源于對“語文主題學習”叢書的嶄新認識,源于對“語文主題學習”課堂的觀摩學習。
一個擁有五千年燦爛文化的泱泱大國,人均閱讀量不到國際人均閱讀量的1/9,著實讓人不可思議。我們語文老師竭盡畢生的精力,教出來的卻是一個個不喜歡讀書的孩子。多年來,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養(yǎng)成學生的讀書習慣,成為我們始終在思考、一直在行動但又收效甚微的一個難題。在困惑迷茫之際,我們看到了“語文主題學習”叢書,欣喜之情難以言表。首先,叢書與教材相呼應,圍繞教材單元主題,融時代性、典范性、生動性、趣味性于一體,為師生課內大量閱讀提供了保障。其次,叢書就像超市里的購物區(qū),幾個購物架圍繞一個主題,放置與這個主題相關的物品。學生圍繞“語文主題學習”叢書,可讓知識分門別類,整體“貯藏”,做到井然有序,使用便利。然后“照葫蘆畫瓢”穩(wěn)步前進,最終實現(xiàn)創(chuàng)新。實驗啟動后,我們認真學習《人民教育》推出的“語文主題學習”專輯,并到山東濰坊聽課取經,觀摩山東名師李虹霞、畢英春、韓興娥等名師的課堂教學,“書為友,博讀之”的場景震撼了每位聽課老師的心靈。聆聽林州市小學教研員張貴拴老師的相關報告和專題講座,觀摩“語文主題學習”優(yōu)秀示范課……一次又一次“理念與實踐”的對接碰撞,開啟了每位老師的心扉。我們決心要讓“語文主題學習”給林州市先前開展的高效課堂注入活力,插上翅膀。我們要讓孩子愛上讀書,因為我們看到了閱讀可以改變一切的精神力量。
二、開放課堂,獲取家長支持
為了讓家長支持并參與我們進行的“語文主題學習”實驗,2013年10月,學校開設“家長開放周”,每天邀請20名家長走進課堂,親眼見證“語文主題學習”帶給學生的變化。家長們欣喜地看到:孩子們讀得聲情并茂,說得井井有條,唱得入情入境,寫得文通句順,并且時時爆發(fā)出掌聲、笑聲,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家長們看到了希望,對學校充滿了信心,很多家長因此和孩子一起快樂讀書,讓美妙的文字浸潤家庭。有的家長說孩子通過讀書,長大了許多,懂事了許多;有的家長說自己走出校門以后,靜下心來讀書的機會少了,現(xiàn)在受孩子的影響,親子共讀,受益匪淺;家長們對學校一系列的“語文主題學習”實驗活動贊不絕口,口耳相傳,彼此影響?,F(xiàn)在,閱讀已成為孩子生活的常態(tài),他們總是捧著一本書,或一人獨享,或三五成群,美美讀上一番,盡情地享受著書籍帶來的快樂。
隨著實驗的不斷深入,越來越多的孩子喜歡上了讀書,很多家長反映:孩子回家不再像以往那樣熱衷看電視、玩電腦,而是抱著書,一看就是幾個小時。孩子們已完全陶醉其中,享受著讀書帶給自己的樂趣。四年級的姚昱帆同學在作文中寫道:“我如同一條快樂的魚兒,盡情徜徉于書的海洋中。”
三、實踐創(chuàng)新,樹立課程意識
改變教師教學行走方式的最好的辦法是讓他們積極參與教學實驗。教師們只有行動起來,參與進來,才能發(fā)現(xiàn)問題,對癥下藥,才能真正地理解實驗。
的確,“語文主題學習”叢書很好地對課內閱讀教學進行了補充性、遷移性、鑒賞性的延伸,學生可以借助一篇文章、一本書了解一個主題,通過讀一本書進而去讀很多本書。但對如何使用叢書,我們的實驗教師一度迷茫甚至氣餒過。課程專家斯坦豪爾說:“課程是一門藝術,藝術的本質是一種探究?!苯處熤挥袆?chuàng)造性地參與課程,才能彰顯課程的生命力。我們成立了以方曉玉、黃愛葉、王曉琳、焦海燕幾位老師為主的“語文主題學習”課改攻關小組, 以教材為起點,以叢書為橋梁,以課外相關主題閱讀為目標,帶領全校語文教師積極探索,確立了我?!罢Z文主題學習”的五種課型,即自主預習課、精讀品誦課、讀寫結合課、略讀提高課、閱讀匯報課,并且編寫了《市直八小語文主題學習五種課型教學實錄》。各年級以此為藍本,編寫本年級課堂教學實錄,成功解決了課內得法、叢書練法、課外用法的實踐操作問題。在研究探索的過程中,老師們點燃了熱情,積累了經驗,開闊了眼界,增長了智慧,進一步樹立了課程意識。
此外,我校確立每周三為“語文主題學習研究日”,讀《語文主題學習》雜志上的文章,吸收先進教研成果,看優(yōu)秀實驗教師的教學實錄,學習名師的教學理念和實際做法。每周有實驗教師上匯報課,集體備課,一人主講,眾人議課。老師們常常會因為一個問題爭論得面紅耳赤,也會因為一個教學環(huán)節(jié),借班上課對比效果。針對一些難以解決的問題,我們先后四次邀請教研員張貴拴老師到學校做專題講座。
一分耕耘,一分收獲。探索的過程是艱難的,但又是充實的。方曉玉老師執(zhí)教的《人和動物那份情》、黃愛葉老師的《長城贊》、王曉琳老師的《勿忘國恥》等“語文主題學習”示范課受到了外地聽課領導和老師的一致好評。很多外地聽課教師與我校實驗教師相約結對,班級學生互通書信,學校結成友誼校,互相促進“語文主題學習”實驗活動。這一切為教師和學生搭建了一個立體的、開放的平臺,這是我們始料未及的。
“語文主題學習”實驗使越來越多的老師和孩子愛上了語文,愛上了讀書。六年級方曉玉老師在她的日志里寫道:“課上和孩子們一起徜徉在‘語文主題學習叢書中,盡情地享受那些優(yōu)美文字帶給我們的快樂,課下我竟然和孩子們也有了溝通的密碼。我想,這就是教育的幸福吧!”
四、活動引領,讓書香浸潤生活
打開窗戶,去呼吸新鮮空氣,讓活動引領閱讀,讓每本書都能遇到讀懂它的人……在“語文主題學習”實驗的路上,我們緊緊抓住激發(fā)孩子讀書興趣和培養(yǎng)良好讀書習慣這兩個關鍵點,舉辦了豐富多彩的讀書活動。
一是“讀”。為激發(fā)學生的讀書熱情,我校開展了“誦讀經典名著,點亮文化人生”和“書香進家庭”系列活動,以班級為單位,開展“一誦三讀”活動?!耙徽b”即每天語文課開頭3分鐘的古詩文、名人名言、美文的誦讀;“三讀”即早讀、午讀、晚讀,每周一、三、五午間20分鐘為誦讀時間;各班充分發(fā)揮家長作用,開展“親子共讀,營造書香家庭”活動。我們通過給家長一封信的形式,分年級向家長推薦優(yōu)秀的課外讀物,并指導家長如何與孩子一起有效閱讀。每天親子共讀30分鐘,營造濃郁的家庭讀書氛圍。
確定誦讀書目,在內容上保證。例如,除“語文主題學習”叢書和學校規(guī)定的《千字文》及《論語》等外,五(3)班為學生提供了《成語接龍》和《唐詩三百首》等書,同時由學生自己選定涉獵范圍。
制訂讀書計劃,在時間上保證。各班結合本班實際確定計劃。如六(5)班堅持“日有所誦”,每天語文課開頭3分鐘齊誦唐詩;堅持“每日共讀”,每天早、午師生共讀“語文主題學習”叢書、共誦《唐詩三百首》;堅持“每晚樂讀”,每天晚上花30分鐘時間閱讀“語文主題學習”叢書。
明確讀書原則,在方向上保證。在閱讀中不給學生劃定框框,做到引導而不主導,激發(fā)興趣,張揚個性,培養(yǎng)習慣,倡導獨立思考精神,讓學生在快樂閱讀中開闊視野,增長知識,學會思考,懂得審美。
二是“辯”。一個人讀一本書和一群人討論一本書,效果是大不相同的。為了讓學生讀出是非、讀出美丑、讀出思想,我們堅持每周舉辦一次班級讀書會,師生共讀一本書,并圍繞這本書開展一系列活動。除共讀書目外,還要做到兼顧個性差異,尊重學生自己的選擇。在形式多樣的活動中,引導孩子們大膽地說出自己對書中人物的評價,積極地與其他同學展開辯論,與大家分享見聞和心得。通過相互交流,讓他人的見識為我共享;通過言語交鋒,讓學生的潛能最大限度地發(fā)揮。五(3)班學生牛斌玉,原來性格內向、膽小靦腆,課上不敢回答問題,課下也不善于與同學交流。但自從班級讀書會活動開展以來,她受熱火朝天的氛圍感染,逐漸克服了以前一說話就臉紅的毛病,不但敢于舉手發(fā)言,還當仁不讓地與其他同學辯論,同學們都說她好像變成了另外一個人。六(2)班有學生在日記中這樣寫道:“我真快樂,因為我終于從一只怕見天日的‘小老鼠變成了一只勇敢的‘貓,我感謝我們的老師把課堂還給了我們,讓我們有了展示自己的舞臺。” “我這個‘小懶蟲不知從什么時候變成了‘讀書蟲,叢書成了我形影不離的好朋友?!?/p>
三是“比”。為打造書香班級,培育內涵豐富、特色鮮明的班級文化,本學期學校與各年級、各班簽訂了“語文主題學習特色班級責任狀”。學校規(guī)定各年級誦讀內容,各班可以從學校規(guī)定的八項中任選兩項作為本班特色,也可以自定特色,根據(jù)學生的年齡特點、興趣愛好,制訂符合本班學生實際的特色班級讀書計劃。我們提倡“相約好書,牽手美文”,打造別具特色的“書香班級”,設計個性班級讀書標語,讓教室散發(fā)出濃濃的文化氣息。各班的 “新書介紹” “教你一招” “閱讀快遞” “讀書之星” “班級讀書大王” “小書蟲”等板塊設計新穎別致,令人眼前一亮。
在日常的讀書活動中,教師根據(jù)學生的讀書量、讀書態(tài)度、參加交流的成果進行評價。大家自行設計學生閱讀評比表,隨時獎勵小紅星,期末根據(jù)紅星的多少,評選出班級“讀書小明星”。對能自主讀書并較好完成每項任務的同學獎勵讀書星。每周、每月、每學期以小紅星數(shù)量評選出月讀書冠軍,獲得學期讀書冠軍的小組與個人,獎勵好書一本。為了多得紅星,孩子們一下課就圍住班主任老師爭先恐后地背詩詞。
在開展“語文主題學習”實驗的過程中,我們市直八小的孩子在各方面都有了很大的進步:在2012年舉行的“小龍人講故事”比賽中,方曉玉老師所帶領的五(2)班10名小隊員,有9名進入復賽。代表林州市到安陽市參加“小龍人講故事”比賽的前5名同學中,五(2)班占了3名,其中,李欣窈同學還代表安陽市參加了全國講故事比賽,取得了第三名的好成績。在林州市舉辦的《讀書英雄匯·唐詩宋詞篇》比賽中,市直八小榜上有名,尤其是六(2)班的鄭錦垚給評委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比賽中有一道題目,要求對出“后宮佳麗三千人”的下句詩句,當全場鴉雀無聲之時,他堅定地舉起了小手:“沒有一人能成后?!彼幕卮鹨鹆巳珗鲛Z動。雖然答案并不正確,但卻彰顯出孩子在大量閱讀與積累后對詩歌的敏感和自信,正所謂“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
行走在“語文主題學習”的路上,捻一瓣花香,挽一襟清風,在閱讀中生活,在閱讀中讓生命變得更有韻味?;仨合那锒?,但見一路花開,一路芬芳。
(作者系林州市市直第八小學校長)
(責 編 木 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