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錦鑫
摘要:2013年5月4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實現(xiàn)中國夢、青春勇?lián)敗敝黝}團日活動中指出“青年最富有朝氣、最富有夢想,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倍咝J桥囵B(yǎng)青年領袖的大熔爐,是培育青年人才的大基地、是助力青春夢想的大搖籃,是青年人且哭且笑的溫暖大懷抱。高校里有青年的好導師、好伙伴、好課程、好活動、好回憶,青年和高校有著不解之緣。作為服務高校青年成長成才的校團委更是要研究新形勢下高校青年工作的新特點、新要求,以便提出新對策。
關鍵詞:高校青年工作 新形勢 新特點 新要求 新對策
大學,就是原汁原味而又五彩斑斕的生活季節(jié)。每個高校青年都在大學這個溫暖的季節(jié)里尋找著自己的夢想——有的在歌唱青春,有的在舞動精彩,有的在激揚文字,有的在主宰舞臺。而在高校里,團組織希望陪伴每一個或堅定、或猶豫的青春腳步,助力每一個或遙遠、或眼前的青春夢想。但在此之前,團組織需要去讀懂青年,理解青年,才能更好的服務青年,給力青年。
1 高校青年工作面臨的新形勢
中國: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為總書記的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自覺堅持科學執(zhí)政、民主執(zhí)政、依法執(zhí)政,全面強化綜合執(zhí)政能力與本領建設,展現(xiàn)出了勵精圖治、昂揚向上、奮發(fā)進取的精神面貌和“自信、務實、為民”的執(zhí)政風范,中國的執(zhí)政舞臺洋溢著嶄新的氣息與風尚。[1]以此,國人讀出了中國信心,高校青年在這樣一個清新的時代下,重新審視自己的夢想,以實際行動來筑夢,高校共青團組織在青年學子逐夢的道路上一馬當先給力青春夢想!
廣東:作為改革開放的前沿,敢闖敢試,創(chuàng)造了體制機制先發(fā)優(yōu)勢,發(fā)揮了排頭兵作用,成為全國最發(fā)達的省份之一。大學生從改革開放的前沿汲取營養(yǎng),堅定信念,砥礪青春,反哺廣東。廣東高校共青團以“一團火”的精神和“第一棒”的行動的助力青春夢想!
習近平總書記在2013年五四青年節(jié)期間指出:“面向未來,各級黨委、政府和領導干部要進一步關注青年愿望、幫助青年發(fā)展、支持青年創(chuàng)業(yè),為青年馳騁思想打開更浩瀚的天空,為青年實踐創(chuàng)新搭建更廣闊的舞臺,為青年塑造人生提供更豐富的機會,為青年建功立業(yè)創(chuàng)造更有利的條件?!睘榱俗屆總€青年的“個人夢”匯聚成年輕的“中國夢”,高校共青團組織應當為每個青年播種夢想、點燃夢想,讓更多青年敢于有夢、勇于追夢、勤于圓夢,讓每個青年都為實現(xiàn)中國夢增添強大青春能量。
2 新形勢下,高校青年的新特點
中國的八九十年代是一個飛速變化的年代,各種從未想象過的事物競相涌現(xiàn)。出生于這個時期的年輕人沒有關于過去幾十年改革和變動的苦痛記憶,卻經(jīng)歷著這個國家的高速經(jīng)濟增長,以及隨之而來的消費主義和全球化。也許不能用幾個詞匯來概括高校青年的特點,因為畢竟高校青年的步伐大、節(jié)奏快,但可以從外國人的目光里了解中國青年的特點——世界眼里中國年輕人的十個特點:特點一是“見識廣,更開放”;特點二是“不愿吃苦,更加自主”;特點三是“傾向在國內發(fā)展”;特點四是“關注公共事務,向世界發(fā)出聲音”;特點五是“網(wǎng)絡化生存”;特點六是“行為現(xiàn)代,觀念傳統(tǒng)”;特點七是“深受住房問題困擾”;特點八是“面臨情感困惑”;特點九是“消費觀念奢侈,有拜金主義傾向”;特點十是“缺乏安全感與堅定的價值觀”。[2]
在國內外政治經(jīng)濟科技文化不斷變革的環(huán)境下,高校青年的思想也呈現(xiàn)出多元化、多樣化、兼容并包的特點,目前的他們絕大多數(shù)都為“90后”,有著鮮明的時代印記。主要表現(xiàn)為:①思想活躍,追求自由思想,家庭、戀愛、愛情、性情等觀念和心態(tài)開放,價值觀多元化,出現(xiàn)較為明顯的早熟現(xiàn)象。②過分依賴網(wǎng)絡,崇尚新知識、新技術、新信息,對新事物的接受能力強,重視創(chuàng)造力的開發(fā),求知欲強,但由于心智尚未成熟,甄別及控制能力較弱,對一些事物容易輕信,產生盲從。③大部分是獨生子女,自我本位意識重,個性張揚,更注重個人主觀感受,渴望個性展示,思想獨立,會出現(xiàn)人際交往能力差,缺乏團隊協(xié)作意識,心理承受力相對薄弱等問題。
調研者在跟廣東高校青年接觸的過程中,調研他們對自我性格以及這個時代青年性格的認知,多數(shù)對自我的標簽歸納為:“青春、認真、感性、率真、時尚、幽默、勇敢、無畏、敢作敢為”。他們的優(yōu)勢在于有強烈的進取精神;敢為人先,不怕失?。粯酚谙M,追求時尚;承上啟下,傳承文化,追求自我社會的最高價值。他們的劣勢在于過于浮燥,好下極端的評論;生活、文化底蘊不足;往往要求脫離現(xiàn)實,超前消費;多數(shù)喜歡非主流,不夠成熟。當然,幾個詞組、幾句評價定不會全然概括廣東青年特點,每個青年都是一個獨立個體,有些人喜歡“冒險、挑戰(zhàn)、新奇”,有些人喜歡“安靜、穩(wěn)定、舒適”,所以在探尋共性的同時,事實上是每種個性與共性相互辯證統(tǒng)一的存在著。
3 新形勢下,高校青年工作的新特點
有研究者指出,高校共青團組織的定位要“立足作為政治組織,成長為業(yè)務組織,創(chuàng)建為服務型組織,發(fā)展為公益組織,打造成為文化組織,改進為學習型組織”,已將高校共青團視為“全能選手”。[3]誠然,高校青年工作有著城鎮(zhèn)、農村、企業(yè)、社區(qū)等領域青年工作無法比擬的優(yōu)越的條件:一是工作組織健全——有“校團委-分團委(團總支)—團支部”這三級團工作組織體系;二是工作對象單純——在校生幾乎均為團員,即是團工作對象又是團組織成員;三是工作內容明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大學生素質教育工作。但團組織若想在高校青年工作中其主導作用,需要把握青年特點的發(fā)展規(guī)律,明確高校青年工作的新特點。
新時期,高校青年工作根據(jù)其指導思想、奮斗目標、工作對象、基本任務等決定了它的特點。其特點與過去相比,主要體現(xiàn)在針對性更高、目的性更強、方法更豐富等。高校共青團工作是一項復雜的系統(tǒng)工程,從不同角度審視,呈現(xiàn)了多維性、多向度的新特點:工作任務的政治性、工作內容的挑戰(zhàn)性、組織主體的中介性、工作對象的青年性、工作領域的廣泛性、工作方式的靈活性、工作方法的豐富性和工作環(huán)境的復雜性。[5]
4 新形勢下,高校青年工作的新要求
在新形勢下,高校共青團組織結合高校青年以及青年工作的新特點,通過目的論、主導論、方法論、主體論、環(huán)境論等方法,進行自我認知,明確高校青年工作的新要求:
4.1 對高校青年工作定位的新要求:首先從組織定位觀測,要淡化政治屬性、凸顯群眾組織特征、杜絕組織運行的邊緣化;其次從職能定位觀測,要強化團組織的服務職能,辦青年事、貼青年心、聚青年力;最后從文化定位觀測,要體現(xiàn)出高校共青團的自身特征,在責任心強、真情奉獻、堅韌不拔、善于學習的基礎上,注重競爭、開拓和創(chuàng)新。
4.2 對高校青年工作原則的要求:以“學校關注、青年需要,團組織能為”為原則,出自于青年、感知于青年、有益于青年。
4.3 對高校青年工作組織的要求:使組織對青年有一定的吸引力、向心力、凝聚力,使組織成為青年之家。
4.4 對高校青年工作職能的新要求:既要繼續(xù)發(fā)揮團組織所具有的組織青年、引導青年、服務青年、維護青少年權益的四項基本職能,又要將固有職能與時俱進的加細化、切實、深挖、豐富。
4.5 對高校青年工作制度的要求:要建立健全辦事制度,簡化流程,便捷有效的服務青年;特別建議開展評比活動,表彰先進、鞭策后進,比學趕幫、健康發(fā)展。
4.6 對高校青年活動的要求:一定要體現(xiàn)青年的特點,要寓教于樂、潛移默化、喜聞樂見。防止流于形式、忽視效果?;顒蛹纫幸饬x,也要有趣味性。如既要組織掃墓、學雷鋒等弘揚主旋律的活動,也要組織文藝晚會、看電影等寓教于樂的活動。
4.7 對高校青年工作者的新要求:成為青年的好伙伴、知心人、領航者,無官腔、無隔閡、不造作、不功利,具備高素質和強魅力。
簡而言之,高校青年工作要接地氣,要對的上并有效引導青年的口味,要追的上并小步領先青年的腳步。
5 新形勢下,高校青年工作的新對策
這是一個嶄新的時代,青年人可以親切的將習近平總書記稱之為“習大大”,高校共青團要順應時代青年的特性,緊扣青年的時尚生活方式,創(chuàng)造性地、有針對性開展高校青年工作。若要做好工作,必須堅持以青年為本,既要教育青年、引導青年、鞭策青年,又要尊重青年、理解青年、關心青年;要設身處地、平等待他、以情動他、以理服他,力戒強迫命令、簡單粗暴;要通過“和風細雨”、“春暖花開”的耐心工作,力爭形成和諧融洽、友愛平等的高校人文環(huán)境。
5.1 魅力團干:高校青年工作者若想得心應手的開展工作,務必要“修煉道行”,提升魅力值,中國青年出版社于2011年出版了《共青團干部魅力提升12法》,書中推出尊重歸心、遠見引導、真誠取信、興趣融合溝通協(xié)調、知識征服、熱情融化、能力推動責任感召、時尚引領、語言感染、形象吸引等12種法寶,招招新穎,招招妙哉,幫助團干在工作中完勝。
5.2 魅力組織:團的各項工作主對象是青年,主陣地在青年聚集地,主活動是青年喜聞樂見的活動,所以高校青年工作應以“兩進三同”貼青年心、“對癥下藥”辦青年事、“分類服務”解青年憂、“拓寬平臺”聚青年情來推動組織的建設和工作,才能使團的基層組織網(wǎng)絡逐步覆蓋全體青年,使團的各項工作和活動逐步影響全體青年。
5.3 魅力活動:①學會運用時下熱門活動的模式來為自己策劃的活動填新意,例如:中國好聲音、我是歌手、年代秀、百變大咖秀、快樂大本營、非誠勿擾、職來職往等。②學會借力用力,例如作為系級組織承辦了校級活動,就可加蓋校級組織的章,這樣榮譽證書的含金量就有所提升。但要注意獎項的設置要合理,切忌泛濫,否則適得其反。③學會放權,提升活動參與度。例如選觀眾為大眾評委,提高觀眾參與度。④學會用好手中的引導工具,解決工作困難。例如靈活運用素質拓展學分。⑤邀請活動項目相關部門,學會協(xié)同作戰(zhàn),合作共贏,優(yōu)勢互補。例如邀請電視臺、廣播站、報社等聯(lián)合開展活動,免費增強活動宣傳效果。⑥舉辦一些現(xiàn)代化、較流行的活動,讓青年感到共青團就像一個俱樂部。例如技能大賽,微電影創(chuàng)作大賽等。⑦將常規(guī)活動與上級主推項目有機結合,例如:“三走”活動與團日活動的有機結合,“與信仰對話”活動與團校的有機結合等。⑧在高校,團結青年、凝聚青年最好的載體就是志愿服務,引導青年最好的辦法是建立標桿式人物。
5.4 魅力宣傳:①將黨的聲音轉換為青年樂于接受的網(wǎng)絡語言,以青年的話語模式發(fā)出引導青年的聲音。例如,奮斗的青春最美麗,再不瘋狂我們就老了,開展學“習”活動。②hold住微工具,hold住微時代,它會讓你威起來。微博微信微電影處處彰顯大能量。③巧用數(shù)字,善于歸納。例如對于高職院團委可以告訴學生,三年的時間很短,在這個大學里你可以參加科技節(jié)、藝術節(jié),但你最多只能參加3屆;你可以參加“三下鄉(xiāng)”,但你最多只能參加2個暑假;你可以參加“挑戰(zhàn)杯”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或者創(chuàng)業(yè)計劃大賽,但你幾乎僅有1次參與的機會。④用青年身邊的事說理。挖掘學生身邊的好人好事,要具體到某班某人某事,并加以生動描述,定會讓青年“低頭族”抬起頭、放大瞳孔認真聆聽你帶來的故事,收納你要傳遞的道理。⑤大力普及新潮勵志歌曲,在《中國字》《中國范兒》《我相信》等歌曲中弘揚主旋律,傳遞正能量。
5.5 魅力細節(jié):①創(chuàng)新是活動吸引力的關鍵點。與眾不同是青春性格也是工作特效,例如在主持麥上加配活動logo,倍顯活動“高大上”。 ②學會迂回,學會彈性。例如在活動的彩排中列出全部錯誤,但最后要告訴學生干部“彩排時錯的越多越好,因為這樣正式演出就不會再犯這個錯誤了”,讓他們重樹信心。
6 結語
所有的研究都將在化為實際行動后方能有效,因此只有真真正正的扎根“青年堆”,才能結青年友,懂青年心,做青年事,成青年業(yè)!我們要以一股子的熱情對待青年朋友、一腦子的辦法對待青年工作、一下子的沖勁對待青年生活、一輩子的堅持對待青年事業(yè)。
參考文獻:
[1]王剛.從十八屆中央領導集體執(zhí)政風格讀出中國信心[OL].(2014
-3-17)[2014-3-20].http://www.people.com.cn/24hour/n/2014/03
17/c25408-24650246.html.
[2]佚名.世界眼里中國年輕人的十個特點[OL].(2010-9-7)[2014
-3-20].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10-09/07/c_12519692.
htm.
[3]趙劍民.試論新形勢下高校共青團的組織定位與組織發(fā)展[J].中國青年政治學院學報,2008(4).
[4]余洪翔.試論高校共青團工作中的素質教育[J].盧州職院學報,2002(2).
[5]陳相光.多維視野下新時期高校共青團工作的基本特點[J].喀什師范學院學報,2011,32(5).
[6]朱云生,程桂蘭.論共青團工作的“服務”取向[J].廣東青年干部學院學報,2000(4).
課題項目:
本文系共青團群眾工作理論研討論文題目——關于深刻認識新形勢下群眾工作的新特點新要求的拓展研究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