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一涵
進入20世紀90年代以來,專家與新手的比較研究漸已成為教師心理研究的一個頗受關注的方向[1]。有研究認為,教師的成長過程是一個由新手教師向專家教師的轉變過程[2]。若是通過研究得出影響專家教師與新手教師間差距,那么可對新手型教師的職業(yè)素質發(fā)展提供重要實踐依據。今年來國內學者對該領域的研究多通過問卷法或訪談[2],或是集中在單一群體中的定量測量[1,4,5,6]。本文采用結構式觀察方法,對專家教師和新手教師的課堂教學進行錄像,再對錄像資料進行定量分析,以期得到客觀實證數(shù)據。
本研究根據國內外的相關研究,和中學教師職稱評定相關規(guī)定,選取教齡在0-5年間為新手型教師,教齡15年以上為專家型教師。
專家型教師:
T1:某初級中學教師,女,本科,教齡26年,省、市學科帶頭人,現(xiàn)任班主任,高級教師。
T2:某高級中學教師,男,本科,教齡22年,省級優(yōu)秀教師,高級教師。
新手教師:
T3:某縣級初級中學教師,女,本科,教齡2年,二級教師。
T4:某高級中學教師,女,本科,教齡2年,二級教師。
學生:高一、初一四個班的全體同學。
初中段觀察課程的內容為新目標英語七年級(上)初一段第六單元 《Do you like bananas》,高中段觀察課程的內容為新課程英語必修高一段第三單元《The Million Pound Banknote》。
1.采用弗蘭德斯互動分析編碼體系(見表1)。觀察和記錄編碼時,采用時間抽樣的方法。
2.對互動頻次的觀察記錄采用記號體系的觀察方法。觀察設備和材料設備為攝像機和DVD播放器。材料為錄像課資料。兩節(jié)專家和兩節(jié)新手的錄像課影像資料——壓縮光盤4張。
首先,對4位中學教師的課程進行無干擾錄制。其次,反復觀察錄像,熟悉內容。第三步,進行編碼的穩(wěn)定性考察。通過5名經過培訓的心理學專業(yè)學生按照各項觀察表格逐項對4份課堂錄像進行編碼后,共形成20份編碼記錄。將每位教師5份課堂實錄中的差異之處篩選并重新觀察、探討。確定最終編碼設計。第四步,對數(shù)據進行統(tǒng)計。第五步,分析數(shù)據結果。
表1 弗蘭德斯互動分類分析體系的類別[3]
我們首先對課堂上專家教師與新手教師變項統(tǒng)計分析對比,得到專家和新手教師在各項表現(xiàn)上的頻次(見表2)。
表2 專家教師與新手教師變項分析對比
表2表明,專家教師在激發(fā)學生話語量、對學生行為影響力和減少課堂安靜/混亂時間三方面均優(yōu)于新手教師。教師話語百分比明顯高于學生話語百分比,說明四節(jié)課都以教師語言為主導。而專家教師在以教師為主導的前提下也注重給予學生發(fā)言機會。教師直接/間接影響比率I/D<1,教師普遍傾向于向學生施加直接影響,但專家教師表現(xiàn)優(yōu)于新手教師。從安靜情況看,專家教師較新手教師而言能更好地利用課堂時間來進行教學內容。在學生穩(wěn)定狀態(tài)方面,高中教師課堂情況較初中教師課堂情況要好,可能與初中生與高中生自身心理生理發(fā)展狀況有關,初一學生剛剛進入少年期,這個階段身心發(fā)展迅速而又不平衡,在適應中學階段教學模式的同時,還保留小學階段在課堂上好說、好動的特點。
圖1 高中新手教師時間線標記片段
圖2 高中專家教師時間線標記片段
圖3 初中新手教師時間線標記片段
圖4 初中專家教師時間線標記片段
從以上四段截取的時間線標記圖形,將所觀察和記錄到的數(shù)據以圖形的方式加以呈現(xiàn),形象、直觀地表示出教室中語言行為的類型。 圖中橫軸代表觀察記錄的序數(shù)而縱軸則表示的是10種語言行為分類,其中一些行代表兩種行為類別。黑色方格為數(shù)據記錄的序數(shù)和發(fā)生的行為類別點。上半部的第1-3類行為為教師語言中間接的教學風格,屬開放性的行為,這種教學風格相對較容易引發(fā)學生主動表達自己的想法,中間編碼4的行為類別代表教師提問題;下半部的第5、6、7類行為代表直接教學風格,屬于結構性行為,此種教學風格會限制學生充分表達自己的想法,變成第 8類行為,也就是有問才有答;第10類行為在縱軸上無對應行,圖1中開始時刻無填充,此種情況表示第10類行為。某些共享一行的行為類別屬于相同的教學風格,這樣標記可節(jié)省空間。
由此看出圖1、圖3兩位新手教師標記點多在下半部分,因此兩位教師偏向于直接教學風格并且教師講授語言較多,而圖2中高中專家教師標記點多在上半部分,可看出該教師風格為較為開放的間接教學風格,并且學生主動表達想法的語言所占比例突出。圖4為初中專家教師課堂語言實間標記,可以看出此段主要在第4、8和10類間交替出現(xiàn),對照視頻內容發(fā)現(xiàn)該段為教師播放課文聽力材料,并時而向學生發(fā)問。在圖3段和圖4段均出現(xiàn)教師維持課堂秩序情況,更加證實表1中所得結論。
專家型教師的課堂話語時間較新教師的話語時間要長,集中在27分鐘左右(每節(jié)課 45分鐘),專家型教師能為學生提供出相對較多的語言輸出機會。而新手教師在課堂時間效率上欠佳。授課中,專家型教師盡量使用目的語授課,很少使用母語,合理地控制自己的話語時間。與專家型教師相比,初中新手教師在課堂話語使用時為了問題好懂,不惜頻繁使用母語。同時,也可能與城市及周邊縣鎮(zhèn)級中學的師資、學源及教育條件有關。與專家型教師相比,新手教師授課語言表現(xiàn)出了一定的盲目性和隨意性甚至語義表達不清。不利于學生的語言的輸出和積極參與。專家型教師更多地使用澄清請求,使交流順利進行,而新手教師通過理解核實方式來了解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情況,同時把握對教學過程的控制。
在中學英語教學中,廣大年輕英語教師應了解教學是以學生為中心,教師在充當協(xié)調與組織角色。應注意與學生之間語言以及非語言互動,要以啟發(fā)學生進入課堂語言情景和氛圍中為中心,只有學生產生了對語言的興趣才能更好地達到教學目的。在英語課堂上新手教師的語言特點普遍存在盲目性與隨意性,這與陳韜(2007)的研究結果一致[7]。相對新手型教師來說專家型教師授課語言更為標準化。新手型教師須對教學環(huán)節(jié)與提問精心設計,運用恰當?shù)慕虒W語言,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使之成為課堂的主人。
初中生情緒變化很大,很不穩(wěn)定,激情在初中生的情緒生活中占一定比例。容易激動,好走極端,在課堂上表現(xiàn)較為活躍,但與課堂教學無關行為,如與前后桌竊竊私語、嬉笑打鬧等行為相對高中生較多。教師在必要時需以恰當?shù)恼Z言行為調整學生課堂狀態(tài),必要時予以警告。高中生由于自我意識和思維能力發(fā)展進入穩(wěn)定期,能夠比較自覺地控制自己的行為。但由于高中生英語水平的個體差異相對初中生較大,所以需要教師全面考量學生的整體水平,在全面照顧的基礎之上也要有針對性的開發(fā)個人能力。在此方面教師須根據學生年齡階段的生理、情緒及認知等特點配合課程內容需要,更有效地利用教學手段使學生融入他們適應的課堂學習中去。
[1]唐衛(wèi)海,韓維瑩,仝文.專家教師與新手教師教學行為的比較[J].天津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1):77-80
[2]王艷杰.高中英語課堂中專家型教師與新手教師話語對比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9
[3]連榕.新手—熟手—專家型教師心理特征的比較[J].心理學報,2004(1):44-52
[4]韓曉敏,徐永軍.高中英語詞匯課專家和新手教師的課堂互動對比研究[J].基礎教育外語教學研究,2011(4):37-64
[5]王晶,鄭長龍.鐵和鐵的化合物”教學中新手成手型教師課堂語言行為的比較研究[J].化學教育,2011(4):42-45
[6]馬麗.基于課堂互動技術系統(tǒng)的課堂互動教學的案例研究[J].科技信息,2011(10):520-521
[7]陳韜,周菁,溥江,王曉艷.“弗蘭德互動分析系統(tǒng)”在課堂教學中的應用[J].職業(yè)教育研究,2007(4):11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