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 林
摘要是學術(shù)論文的咽喉,在不到200詞的短小篇幅里簡明扼要地匯報論文研究的主要內(nèi)容。在科研活動日益國際化的當代,大量的學術(shù)會議、國際出版單位或者檢索機構(gòu)都依賴于英文摘要與學者取得初步接觸。學術(shù)論文摘要是一種獨立的語篇。書寫連貫的論文摘要能提高作者論文被采納、檢索的概率,有利于學者的研究成果在國際的交流與推廣。
語篇連貫本是一個大家所熟知的概念,是英語寫作教學中所著重訓練的基本技能。自Halliday&Hasan(1976)的經(jīng)典著作《英語的銜接》出版后,連貫便升級為一個理論概念,成為語篇研究領(lǐng)域的一個熱門話題。隨后的20世紀八九十年代,隨著語篇連貫研究的進一步深化和發(fā)展,涌現(xiàn)了一批有關(guān)語篇連貫的理論體系。其中比較典型的包括Halliday&Hasan的語域加銜接理論,Widdowson的言外行為理論,Mann&Thompson的修辭結(jié)構(gòu)理論,Brown&Yule的心理框架理論,以及Danes&Fries的主位推進理論。本文旨在運用Danes&Fries的主位推進理論,選取科技論文摘要這一體裁,探究主位推進模式如何在語言形式上促進和實現(xiàn)語篇的內(nèi)部連貫。
語篇在形式上是由不同句子構(gòu)成的,每一個句子都有自己的主位。主位是一個功能語義概念。在系統(tǒng)功能語法體系里面,主位是一個句子語義表達的起點,全句的內(nèi)容就從主位開始。這種解釋既是功能性的,也是結(jié)構(gòu)性的。從結(jié)構(gòu)性角度來看,主位總是位于小句句首位置。從功能性角度來看,主位是小句的信息起點。主位作為一個功能項目,從內(nèi)部結(jié)構(gòu)上還可繼續(xù)細分為概念主位、人際主位、和語篇主位。從系統(tǒng)選擇的角度來討論,其中概念主位是必選項目,人際和語篇主位則是可選項目。當主位內(nèi)部結(jié)構(gòu)只包含概念主位時,則被稱為單項主位。當主位內(nèi)部結(jié)構(gòu)包含概念主位和任一其他成分或者三種成分同時存在時,則此時的主位是一種復項主位。如例1摘自某一科技摘要的兩個句子,句①的單項主位由概念意義單位Three-dimensional(3-D)circuitry充當;而句②包含一個復項主位,主位由With引導的介詞短語和名詞短語this idea共同擔當。
例1①Three-dimensional(3-D)circuitry is a recognized concept.②With the advent of silicon-on-insulator(SOI)technologies,this idea is being realized using techniques such as laser recrystallization of polysilicon,which allows fabrication of active devices stacked in two or more layers.
句子中去除主位剩下的部分就是該句的述位,述位是對主位的展開和說明。語篇中前后句的主位和主位,述位和述位,主位和述位間的聯(lián)系和變化被稱作主位推進。語篇是隨著各句主位的向前推進而逐步展開的[1](p.102)。主位推進模式便于闡明句際的語義聯(lián)系以及語段中主題的展示形式,已成為篇章語言學和語篇分析中分析話語序列的重要手段[2](p.50)。語篇的主位推進模式能展現(xiàn)作者如何把許多具有內(nèi)在聯(lián)系的句子連接起來構(gòu)成一個連貫的語篇,便于研究者探求連貫語篇各句之間在思想內(nèi)容上的聯(lián)系[3](p.43)。
Danes(1974)和Fries(1983)通過觀察和分析大量的語言素材,總結(jié)出英語中主位變化的四種基本模式。他們分別是放射型(前后句間主位相同,述位不同)、集中型(前后句間主位不同,述位相同)、延續(xù)型(前一句的述位或述位的一部分成為后一句的主位)、和交叉型(前一句的主位是后一句的述位)。主位推進模式的使用有助于語篇的連貫,語篇連貫的程度在一定程度上表現(xiàn)為語篇主位推進程序的連續(xù)程度。大多數(shù)語篇往往通過上述所敘幾種基本模式的結(jié)合使用保證上下文意義連貫。但是,這些模式在具體某個語篇中也不是隨意組合、拼湊的,主位模式的選用受句子語法結(jié)構(gòu)、上下文銜接、修辭、文章體裁等諸多因素的制約。大多數(shù)語篇都是通過綜合運用基本主位推進模式的復合模式來促進語句間的語義連貫[4](p.26)。
摘要例2中,句①的主位“interactive machine learning”作為第②句的述位得到進一步的論述,而后句②和句③又因共同的述位“machine learning”實現(xiàn)話題的延續(xù)。該摘要通過交叉型和集中型的主位推進模式推進前后句的語義連貫。摘要例3主題詞algorithm分別屬句①的主位成分和句②③的述位內(nèi)容,摘要例3的主位推進模式是延續(xù)型+放射型。
例2①The goal of interactive machine learning is to help scientists and engineers exploit more specialized data from within their deployed environment in less time,with greater accuracy and fewer costs.②A basic introduction to the main components is provided here,untangling the many ideas that must be combined to produce practical interactive learning systems.③This article also describes recent developments in machine learning that have significantly advanced the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foundations for the next generation of interactive tools.
例3①The core contribution is a detailed-routing algorithm based on a Boolean formulation of the problem.②The algorithm uses a novel encoding scheme,graph theory to support floating terminals,efficient heuristics to reduce the computational cost,and minimization of the number of unconnected pins in case the cell is unroutable.③The versatility of the algorithm is demonstrated by routing single-and double-height cells.
為探究科技論文摘要中的主位推進模式,本研究從Computing in Science&Engineering,Circuits and Devices Magazine,Journal of Computer and System Science等期刊 2012 至2014年間發(fā)表論文里隨機抽取了50篇科技論文摘要作為研究語料。為確保研究結(jié)果的信度和效度,筆者通過與各篇論文通訊作者往來電子郵件的方式,最后確定其中42篇由英語本族語者撰寫的論文摘要作為本研究分析素材。隨后,筆者采用Danes&Fries的主位推進分類模式,對42篇論文摘要的主位推進模式的分布特征做了如下匯總(見表1)。
表1 :42篇科技論文摘要中各類主位推進模式的分布(N=42)
根據(jù)表1的數(shù)據(jù)匯總,在本研究所選取的42篇科技學術(shù)論文英文摘要中,不同主位推進模式的使用頻率相差較大:延續(xù)型推進模式居主導地位 (使用頻率占42.4%),放射型和集中型的權(quán)重相近(分別為26%和24%),交叉型使用頻率最低(使用頻率僅有7.6%)。
在延續(xù)型主位推進模式中,后一句的主位是對前一句的述位或述位的一部分的概括;前一句的信息內(nèi)容在后一句的主位中得以延續(xù),成為一個新的談話起點,并由此又引起一個新的述位,該述位或述位的一部分又再充當下一句的主位,如此往復,環(huán)環(huán)相接、逐層推進。該類主位推進模式從信息分部特征角度分析,則是第一句未知信息在第二句中成了已知信息,第二句的未知信息在第三句中又成了已知信息。如此延續(xù)下去,從未知到已知,層層遞進,步步闡釋,形成了一個連續(xù)的語篇,反映了信息傳輸?shù)难永m(xù)性;一定程度上也促成了“先概括、后拓開,內(nèi)容句句清,句句有新意”的文體效果。科技論文摘要是獨立于論文本身的檢索文獻,內(nèi)容上是一種自治性(autonomous)語篇。一方面,作為自治的信息性語篇,摘要需以要點的形式提供大量、具體的關(guān)于方法、結(jié)果、結(jié)論等信息。但另一方面,摘要又是一種檢索性語篇,有篇幅字數(shù)的限制。于是,在內(nèi)容完備性和篇幅限制性的雙重要求下,論文摘要語篇需要大量地依賴延續(xù)型這種高密度、緊湊型的主位推進模式來保證信息的延續(xù)性,也即語篇意義的連貫。
在放射型(前后句主位同一)主位推進模式中,語篇以第一句的主位為出發(fā)點,以后各句的主位均與此句的主位同一或與此主位具有派生關(guān)系,但述位不同。放射型模式的特點是整個語篇中的各句以同一個主位為信息出發(fā)點,每個句子的述位從不同的角度對這個信息起點加以拓展、闡釋和說明。不難看出,摘要語篇中放射型主位推進模式的運用雖能保證信息論證的充分和各句間形式上的連貫,但是這種模式的過度使用又會使得摘要語篇因同一功能結(jié)構(gòu)的反復運用而顯得單調(diào)、枯燥。所以在本研究的42篇信息性英文摘要中,這種形式的主位推進模式只占使用頻率的26%。集中型(前后句述位同一)主位推進模式的表現(xiàn)形式與放射型恰恰相反,它表現(xiàn)為各句間主位不同,而述位同一或具有派生關(guān)系。這種模式可以凸顯摘要語篇對信息的歸納性,使其結(jié)論具有歸一性。本研究中該模式在科技論文英文摘要中的使用頻率為24%。放射型和集中型主位推進模式在科技論文英文摘要中的使用頻率不相上下,這說明在信息性英文摘要寫作過程中既要側(cè)重突出重點信息,又要注重從多角度來體現(xiàn)信息的豐富性,二者同等重要[5](p.23)。
交叉型主位推進模式的表現(xiàn)形式是第一句的主位成為第二句的述位,第二句的主位又充當?shù)谌涞氖鑫?繼而第三句的主位又成為第四句的述位,如此交叉發(fā)展下去。這種模式常用于敘述文體中,體現(xiàn)事件發(fā)生的連環(huán)性[6](p.49)。由于科技論文英文摘要要求在字數(shù)極其有限的語篇內(nèi)提供大量的直觀信息,而交叉延續(xù)型主位推進模式不利于信息的延續(xù)性推進和拓展,所以這種主位推進模式在科技論文語篇中不常被使用。本研究顯示交叉型主位推進模式的運用頻率只有7.6%。
本文在簡要梳理主位及主位推進模式在語篇內(nèi)的體現(xiàn)形式基礎(chǔ)上,對42篇科技論文摘要中的主位推進模式的分布特征進行了頻率統(tǒng)計。分析結(jié)果表明信息性的科技論文摘要綜合運用了四種基本主位推進模式來促進其語篇的語義連貫表達;科技論文摘要的復合式主位推進模式以延續(xù)型為主導,兼顧集中型和放射型,交叉型的主位推進模式較少被使用。這樣的主位推進模式安排與科技論文摘要的體裁規(guī)范以及摘要語篇語義連貫的要求密切相關(guān)??萍颊撐恼鳛橐环N特殊的信息性語篇,經(jīng)由四種基本主位推進模式的合理分布,保證了信息傳遞的延續(xù)性和語言表達的連貫性。
[1]朱永生:嚴世清.系統(tǒng)功能語言學多維思考[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1.
[2]戚雨村.布拉格學派和馬泰修斯的語言理論[J].外國語,1993(5).
[3]國防.信息性英文摘要主位推進規(guī)律及主位結(jié)構(gòu)特征的研究[J].國外外語教學,2007(3).
[4]馬靜.主位推進、語義銜接與英語寫作的連貫性[J].外語教學,2001(5).
[5]趙璞.主位連接和信息處理與英語寫作的連貫性[J].外語研究,1998(1).
[6]張育紅.主位連接與寫作連貫性[J].國外外語教學,20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