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莉莉 王曙光
摘 要: 計算機基礎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現(xiàn)代高等教育的熱點之一。計算機是一種現(xiàn)代通用的智能工具,擁有一定的計算機知識和應用能力已經成為現(xiàn)代人所必需的賴以生存的基礎。大學生作為未來的國家棟梁,他們的素質必須是全面的,而作為現(xiàn)代社會必須掌握的計算機,必須全面掌握。然而他們進入大學之前的計算機水平存在很大差異,給計算機基礎教學帶來了一系列問題。文章針對高等學校計算機基礎教學存在的問題提出相應改革措施。
關鍵詞: 高校計算機基礎教學 存在問題 改革措施
一、高校計算機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學生水平存在差異。
隨著科技的不斷發(fā)展,計算機進入各家各戶,成為家庭必不可少的工具,因此很多孩子在很小的時候就接觸計算機,他們對計算機可以說非常了解,再加上他們在中小學階段,學校也開設了計算機課,所以有的學生對計算機技能的掌握相對好一些,而有些學生因為家庭條件、個人興趣等問題,計算機操作技能相對欠缺,表現(xiàn)出極大的差異性,導致實際教學進度和教學要求的個體差異性與不穩(wěn)定性。
(二)教學內容與實際脫節(jié)。
計算機基礎課程是一門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課程,理論與實踐相輔相成,理論是基礎,實踐是手段,應用是目的。有些老師過多地根據教材的內容講解,過多講解理論知識,一味追求面面俱到,使學生學得過多過雜,結果,不但收不到理想的教學效果,反而挫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計算機基礎教學存在就事論事的現(xiàn)象,只是教會學生如何操作,而忽略對學生“計算機意識”的培養(yǎng),也就是沒有很好地激發(fā)學生用計算機解決所面臨任務的強烈愿望,很少教會學生什么事情可以用計算機解決,如何有效使用計算機,如何在自己的專業(yè)中使用計算機,等等,造成學生存在很大困惑,覺得沒有學到多少有用知識,挫傷了學生學習計算機的積極性。
二、計算機基礎教學改革措施
計算機課程的教學改革應該從以下方面著手。
(一)對新生所學內容查漏補缺。
隨著計算機基礎教育的推廣和普及,全國各中小學相繼開設了計算機信息技術課程,其內容與高校計算機公共基礎課重疊較多,因此許多大學生在入學時就已經具備了計算機知識。教師應當幫助學生系統(tǒng)地總結中學階段所學知識,使其已掌握的計算機知識系統(tǒng)化、理論化。教師應該重點講授一些新技術、新方法,使學生能夠及時了解新技術發(fā)展動態(tài),縮小課堂講授內容與新技術發(fā)展之間的距離。
(二)講課要“精”。
教師應堅決舍棄那些現(xiàn)在用不到、將來也用不著的內容,突出“技術應用性”,不過于強調學科的“完整性”,注重介紹其具體應用。對某些內容的講解,不要局限于教材上的例題,要拋開現(xiàn)有教材,引入本專業(yè)的實用案例或學生日常生活中經常遇到的實際問題進行講解。要充分體現(xiàn)“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理念,充分使用輔助教學手段,通過課件、互聯(lián)網絡和多媒體進行形象直觀的教學,并充分利用學校的多媒體教室和機房,讓學生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對所學知識加深認識和理解,做到理論和實踐相結合。
(三)與專業(yè)知識的整合。
對于非計算機專業(yè)學生來說,計算機課程只是一門工具課,學習計算機課程的目的是學會使用這種工具并為專業(yè)服務,因此教師應當把教學重點放在應用上。要精講多練,給學生提供足夠多的上機操作機會,使他們在實踐中理解計算機基本知識,掌握計算機的操作技能和編程手段,培養(yǎng)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和創(chuàng)造能力。讓學生更好地利用計算機解決專業(yè)領域的問題及日常事務問題,同時針對不同專業(yè)學生,設計不同的課程案例,通過案例教學,讓學生體驗和領悟利用計算機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這樣不僅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動手能力,還可以為學生的自主學習創(chuàng)造新的空間和條件。
(四)開展課外實踐,鼓勵學生參加科技競賽。
由于計算機科學技術發(fā)展迅速,課本上的內容永遠滯后于社會現(xiàn)實,在課程教學的同時,應開展形式多樣的課外實踐活動,將其作為教學課堂的補充和延伸,真正以學生為主體,發(fā)揮學生各方面能力。要取得更好的學習效果,必須有計劃、有目的地開展課外實踐活動。組織興趣小組或課題小組,如程序設計、網頁制作、數學建模等,并將其和一些競賽結合起來,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協(xié)作能力及集體主義精神,這對提高學生的計算機應用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遇到困難時的心理素質,無疑非常有益。
三、結語
隨著計算機應用領域的不斷延伸,計算機與每個人的生活息息相關,大學生是未來國家的棟梁,必須熟練掌握與應用計算機。高校計算機教師必須進行計算機教學改革,實現(xiàn)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的整體優(yōu)化,從人才培養(yǎng)模式的總體設計和人才知識、能力、素質結構的整體走向出發(fā),合理地更新與選擇教學內容。把體現(xiàn)計算機發(fā)展、具有時代特征的內容反映到課程體系中,使學生掌握計算機的新知識和新技術,培養(yǎng)學生利用計算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參考文獻:
[1]關心.關于高等學校計算機基礎教學存在問題的探討[J].黑龍江教育,2006(3).
[2]包空軍.大學計算機基礎課教學模式改革的探討[J].中國現(xiàn)代教育裝備,2009(8).
[3]翟葆奎,陳玉琨.教育評價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