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瑛
摘 要: 本文從長沙航空職業(yè)技術學院公共英語課程改革的指導思想出發(fā),分析了公共英語課程改革的基本原則和主要內容,提出了改革實施的具體步驟和考核方法。
關鍵詞: 課程改革 指導思想 基本原則 主要內容 考核方法
課程改革是專業(yè)教學改革的核心。公共英語課程改革作為學院公共課課程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深化學院整體課程教學改革,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增強學生綜合職業(yè)能力和就業(yè)競爭力,促進學院辦學特色形成具有重要的意義。2008年,我院開始實施以按學生英語實際水平進行分層教學為主要內容的英語課程教學改革,此項改革對轉變教師教學觀念、堅持因材施教、促進學生個性發(fā)展起到了一定的促進作用。但近一兩年來,由于學生生源結構改變,學生英語基礎普遍較差,按原定方案實行分層教學已無更多實際意義,且教學組織過程難度大、問題多。鑒于學生生源狀況的變化,學院調整英語課改思路,實行分層不分班的模式。為了保證分層不分班英語課改調整思路的達成,特制訂如下實施方案。
一、公共英語課程改革的指導思想
公共英語課程教學改革的總體指導思想是:以國家教育部頒布的《高等職業(yè)教育英語課程教學要求(試行)》(2009)為指導,更新教育教學理念,遵循英語語言教學的規(guī)律,堅持因材施教,以學生綜合職業(yè)能力的培養(yǎng)為重點,適時調整教學內容,改革教學模式,優(yōu)化教學管理制度,突出對學生綜合語言應用能力和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提高學生的就業(yè)競爭力和可持續(xù)發(fā)展能力。
二、公共英語課程改革的基本原則
1.因材施教和差異化發(fā)展的原則。堅持以學生為本,因材施教,根據學生的英語基礎狀況,確定彈性的分層教學目標,實施異步強化訓練,鼓勵個別化學習策略,活躍英語學習氛圍,充分調動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主動性。
2.突出語言應用能力培養(yǎng)的原則。課程內容與要求、教學過程與評價等都要突出學生語言應用能力的培養(yǎng),尤其要結合彈性分層教學目標,注重不同層次學生英語聽說能力及跨文化交際能力的提高與發(fā)展。
3.強化課內與課外學習并重的原則。堅持以學生為中心,課堂學習和課外自學并重。構建有效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自我管理的教學模式和評價模式,加強對學生課外英語學習的指導,開展形式多樣的英語實踐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促進教師英語教學方式和學生英語學習方式的根本轉變。
三、公共英語課程改革的主要內容
1.教學組織形式。改原來按學生英語實際水平進行A、B層次的分班教學為按自然班教學級進行英語課程的教學,實行分層不分班,即每個班分成若干小組,每個小組由英語成績優(yōu)、中、差等學生組成。在英語教學過程中,強化小組集體參與,共同協(xié)作,形成傳幫帶。
2.課程教學內容。課程教學內容以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發(fā)行的《實用英語》第一、二冊為主要學習內容。考慮英語基礎較好的部分學生的實際需要,增加英語選修課內容,選修課內容列入各專業(yè)教學標準(人才培養(yǎng)方案)中。
3.課程教學模式。根據學生實際水平,確定基礎性、提高性、發(fā)展性的彈性分層目標,強化教學過程中的控制、半控制和自由等異步控制訓練,推行差異化學習策略,做到課內與課外、個人與小組、自主學習與課堂輔導相結合,轉變學生學習態(tài)度和學習方式,鼓勵和引導學生更多地參與各種課內外學習活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4.課程教學資源。遴選教材、自編教材和教學輔導資料,設計精讀、聽說、寫作、練習等不同課型的教學課件和教學案例,加強英語課程教學改革資源的建設。
5.考核評價方式。課內評價與課外評價、教師評價和小組評價、一般評價與分層評價、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相結合,注重學生學習態(tài)度、學習策略和語言應用能力的評價與考核。
四、公共英語課程改革具體步驟
公共英語教學階段共計120學時,第一、二學期各60學時。按照分層不分班的自然班級組織課程教學。
第一學期:完成《實用英語》第一冊的教學任務,輔導少部分基礎較好的學生通過高職高專英語應用能力A級考試。同時,增加英語語音內容的教學,使學生掌握比較準確的英語發(fā)音,增強學生學習英語的自信心。
第二學期:完成《實用英語》第二冊的教學任務,輔導絕大部分學生通過高職高專英語應用能力A級考試,引導一部分學生通過大學英語四級考試。同時,增加日常生活用語的英語教學,提高學生的聽說能力。
第三學期:根據學生英語學習需求,學院在人文選修課中增加英語選修,為部分學生開設英語選修課,選修課內容按聽力與會話、翻譯與寫作、四、六級提高等設不同方向,供學生選擇。英語選修為30學時。
五、考核方法
1.考核方式。每學期進行期末考試,考核為形成性考核(課內表現(xiàn)、課外表現(xiàn))與終結性考核相結合,形成性考核與終結性考核的比例為5∶5。
2.具體操作。形成性考核主要由課內表現(xiàn)與課外表現(xiàn)構成,課內表現(xiàn)由出勤率、課堂表現(xiàn)、作業(yè)情況等部分組成,由教師計分給予評價;課外表現(xiàn)由課外復習與課外活動組成,由學習活動小組組長計分給予評價。課內表現(xiàn)與課外表現(xiàn)的比例為4∶1。終結性考核則是由任課教師制卷,每學期教學任務結束后,進行期末考試(筆試),給予計分評價。三部分成績按照1∶4∶5的比例計算出學生的總評成績,作為學生該學期的英語成績。
3.原定學生高職高專英語應用能力A級考試成績不再與英語課程成績掛鉤,只與畢業(yè)證掛鉤。
本方案適用于除航空裝備維修工程系飛機維修、發(fā)動機維修、飛機儀表維修三個專業(yè)以外的其他各專業(yè)的英語課程教學,從2012級新生開始,由基礎課部實施。
參考文獻:
[1]戴士弘.職業(yè)教育課程教學改革,2007,6.
[2]張楚廷.大學教學學.湖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12.
[3]姜大源.職業(yè)教育學研究新論.教育科學出版社,2007.1.
[4]賈玉新.跨文化交際學[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7.
[5]Hunan.D.Second Language Teaching and Learning[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1.
[6]鐘啟泉(主編).外語教育展望[C].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