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平
摘 要: 本文針對中職機械類專業(yè)課教學中教師難教,學生難學的特點,以《機械制圖》課程為例,以突出以應用能力為主線,開展教學方法的突破。文章主要論述了在機械制圖教學中形成的感悟。
關鍵詞:中職;機械;專業(yè)課;機械制圖
0 引言
隨著工業(yè)化進程的不斷推進和儀征地區(qū)汽車產業(yè)規(guī)?;?,汽車制造下游產業(yè)的集群化,使得現(xiàn)代制造業(yè)不斷走強,為機電專業(yè)學生就業(yè)提供了廣闊的舞臺。作為承載著為地方現(xiàn)代制造業(yè)發(fā)展培養(yǎng)具有機械專業(yè)基礎知識、技能的技能人才為使命的中等職業(yè)學校機電專業(yè),肩負著空前的使命,也面臨著巨大的壓力。一方面,學生對機電專業(yè)的就業(yè)前景充滿無限憧憬,報考意愿強烈,但盲目跟風者甚多,學生素質良莠不齊。另一方面,機電類課程專業(yè)性強、內容單調、學科跨度大,導致教師厭教、學生厭學的困頓局面,影響了專業(yè)教學質量的提升。作為機電專業(yè)學生第一門專業(yè)基礎課--《機械制圖》,主要研究繪制和閱讀機械圖樣的原理和方法,學好本門課程有助于學生機械制圖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有助于學生形象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有助于學生"雙證"需求的培養(yǎng),有助于學生形成良好的綜合職業(yè)素質。筆者在本門課程多年的教學中積累了一定的有益經驗。以下就自身的理解和教學實踐作些介紹,以期拋磚引玉。
1 教學手段及方法
1.1 直觀性教學
學習機械制圖最大困難是課程的抽象性太強,需要足夠的空間想象能力。如果教師在教學時能將抽象性理論和實際結合起來,就可以最大程度的彌補學生空間想象力的不足,有助于學生的吸收和理解。而直觀性教學便是方法之一,它是指在教學中通過學生觀察所學事物,或教師語言的形象描述,引導學生形成所學事物、過程的清晰表象。所謂"聞之而不見,雖博必謬。"便是這個道理。由于機械制圖程知識面廣,極富抽象性,但所學內容又與生產實踐緊密聯(lián)系,加之課程的學習的主體是學習能力一般的,在專業(yè)課程的學習上表現(xiàn)得尤其困難的中職生。如果教師能在教學中把這些畫法、原理通過建模、借助實物、參照圖片、實地參觀等方法展開教學,無疑能加深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提高學生學習效果。像《機械制圖》中的組合體畫法就非常適宜用建模的方法來幫助學生建立直觀圖像,解決問題。本課程中常用的直觀教學法主要有三類:①直觀演示法,主要借助教具、實物或示范來進行,如《機械制圖》的組合體當中的相貫線模型等。②現(xiàn)場參觀法,即教師根據(jù)教學目標組織校外觀察來促使學生獲得新知識、鞏固舊學。比如在學習典型零件中箱體類零件時,我們就可以通過安排學生去車間通過實測車床床頭箱的方法使學生獲得箱體類零件典型結構的特種,從而形成深刻的感官認識。③仿真模擬法,通過運用計算機技術對本課程中涉及到的無法通過以上兩種途徑呈現(xiàn),卻又必須進行直觀演示的場合。例如,在組合體教學中,一些復雜組合體表達上,經常會出現(xiàn)一些教師說的清,學生聽不明的重點細節(jié)。如果通過如Pro-e、Solidworks等畫圖軟件進行實體造型,相信對學生的理解是大有裨益的。需要強調的是直觀性教學雖好,但必須服務于最終的教學目標,必須結合其他的教學方法,選擇正確的教學手段,直觀性教學也不能完全取代學生的思考過程,直觀性教學的作用只是幫助,而非取代。
1.2 項目教學法
項目教學作為一種成熟的教學方法,在職業(yè)教育中被廣泛采用。其著眼于指定項目的完成,意在實踐中培養(yǎng)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它對學習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的調動作用明顯,也有效地培養(yǎng)了學生的學習能力和能力和創(chuàng)新、寫作精神。項目教學法在《機械制圖》中同樣有用武之地。其主要步驟包括:確定任務→制定計劃→實施計劃→檢查評估。即由教師根據(jù)學情確定任務內容,并交由學生分組進行項目討論,制定計劃,確定工作步驟,在按制圖的要求,完成任務,最后由學生對照其圖紙,進行講解和總結。以零件的測繪為例,我們設置了企業(yè)在設備維修中,需對損壞零件進行測繪,完成零件圖的任務。任務中涉及零件表達、測量、手工繪圖等等知識與技能。最終通過所產生圖形為項目結果,對項目完成情況進行評價。通過該項目的實施,對學生學習過的機件表達方法進行考量,同時要求學生完成對測量等技能的學習。就目前的教學效果而言,采用項目教學,在學生對制圖知識掌握的牢固程度和學習的信心方面的提升作用是比較明顯的。
1.3 課程內容的整合
《機械制圖》課程作為一門研究繪制和閱讀機械圖樣方法的學科,在多媒體技術和企業(yè)實用主義思想的雙重沖擊下,其課程的作用和教學任務也發(fā)生了微妙的變化,教學的重心由識圖和畫圖向識圖能力傾斜。加上本課程內容與AutoCAD繪圖在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方面有頗多的重合之處,單獨授課勢必導致課時增加、教學效果差。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探索將《機械制圖》和AutoCAD繪圖進行內容整合,形成《機械制圖與AutoCAD》, 形成了由制圖基本知識和技能,AutoCAD繪圖基礎,點、直線、平面的投影,基本立體投影,立體的三維實體造型基礎,組合體視圖,AutoCAD尺寸標注與文本注寫,組合體的三維實體造型,機件常用的表達方法,標準件和常用件,零件圖,繪制零件圖,裝配圖,繪制裝配圖,測繪構成的內容體系。課程以機械制圖為主線,以AutoCAD為工具,在傳統(tǒng)制圖技能提出實用、夠用的原則,強調機械制圖與AutoCAD互動實踐教學。主要刪除《機械制圖》中的畫法幾何和軸測圖部分,改由在CAD中進行。圍繞組合體視圖和零件圖的識讀作兩大重點進行教學。在組合體部分,用CAD三維模型代替空間想象。在CAD部分的教學中,以基本繪圖和基本編輯為重點。目前,筆者還在進行對《公差配合與測量》和《機械制圖與AutoCAD》等課程整合。
2 結語
《機械制圖》的教學方法是比較多的,既無定法,也無有定勢。唯有適合學生的方法是為最好的方法。作為專業(yè)課教師,唯有一心為著學生,積極挖掘教材,大膽探索教法,不斷總結經驗,走出一條適合自己,學生喜歡的教學之路,達到教與學的雙贏。
參考文獻:
[1]趙連根.從"有效教學"的"瓶頸"問題出發(fā)構建新的課堂教學模式.上海教育科研,2007.
[2]劉雪.談案例教學法在單片機課程中的應用.職業(yè)教育研究,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