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蘅雯
【摘要】目的:探析重癥監(jiān)護室(ICU)人工氣道患者護理中應用集束化護理模式的方法及效果。方法 隨機選取我院2013年4月~2013年11月期間ICU建立人工氣道120例患者,采用隨機數(shù)字表法將其分為2組,每組60例,對照組采用ICU常規(guī)護理,干預組則采用集束化護理,對比分析兩組患者機械通氣時間、ICU停留時間、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結(jié)果:干預組患者機械通氣時間、ICU停留時間均明顯短于對照組(P<0.05);干預組UEX(非計劃性拔管)、肺部感染、意外脫管等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結(jié)論:ICU人工氣道患者行集束化護理能有效縮短其機械通氣及住院時間,降低肺炎和意外脫管等相關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值得在ICU護理中大力推廣和應用。
【關鍵詞】ICU; 人工氣道; 集束化護理; 并發(fā)癥; 效果
Effect analysis of cluster-based nursing care for patients with artificial airway in ICU
Fang-HengWen
(Department of ICU ,Luzhou Medical College Affiliated Hospital, Luzhou 646000,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sis the effect and the method of cluster-based nursing care for patients with artificial airway in ICU. Methods: 120 cases, which were given with artificial airway from April 2013 to November 2013 in our hospital, were randomly into two groups, 60 cases in every group. Routine nursing care was taken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cluster-based nursing intervention was carried out in the intervention group. And then the results of the mechanical ventilation time、time of ICU stay and complications was compared and analyzed. Results: The time of mechanical ventilation and staying in ICU in the interven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shor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P<0.05).The rate of complication ,such as unplanned endotracheal extubation、pulmonary infection 、accidental decannulation and so on, was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Conclusion: cluster-based nursing can shorten the time of mechanical ventilation time and hospital stay of patients, and can reduce the rate of syndrome in pneumonia and accidental decannulation. So It was well worth popularizing in ICU nursing.
【Key Words】ICU; artificial airway;cluster-based nursing; syndrome; effect
【中圖分類號】R47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51(2014)04-0016-01
ICU是治療各種危重癥以及多系統(tǒng)功能衰竭為主的科室,建立人工氣道能保證患者呼吸道通暢,挽救患者的生命。人工氣道指通過鼻腔或者口腔將導管直接置入上呼吸道形成氣體通道,保證患者呼吸道通暢,預防氣道堵塞,連接患者和呼吸機重要途徑[1]。據(jù)臨床統(tǒng)計資料顯示[2],良好的護理措施能極大程度縮短患者機械通氣時間、ICU住院時間、降低呼吸機相關的肺炎等并發(fā)癥發(fā)生率。集束化護理是近年來新興的一種護理模式,也稱為集束化治療或者捆綁式治療,通過一系列有循證基礎的治療和護理措施處理各種難治疾病[3]。本次研究筆者為明確集束化護理應用于ICU人工氣道患者的效果,選取我院2013年4月~2013年11月期間ICU建立人工氣道60例患者行集束化護理,并和同期60例行常規(guī)護理效果進行對比,效果極為顯著,現(xiàn)將結(jié)果報道如下。
1 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臨床資料
本次研究筆者隨機選取我院選取2013年4月~2013年11月期間ICU建立人工氣道120例患者,采用隨機數(shù)字表法將其分為2組,對照組60例中男38例、女22例,年齡20~76歲,平均年齡55.38±4.86歲,氣管插管18例、氣管切開13例、嚴重腦外傷11例、中風9例、呼吸系統(tǒng)疾病6例、腦腫瘤2例、多發(fā)復合傷1例。干預組60例中男39例、女21例,年齡19~78例,平均年齡54.82±5.66歲,氣管插管16例、氣管切開12例、嚴重腦外傷10例、中風10例、呼吸系統(tǒng)疾病8例、腦腫瘤2例、多發(fā)復合傷2例。兩組患者在性別構(gòu)成比、年齡、病情等基線臨床資料方面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分組具有可比性。
1.2 護理方法
對照組60例患者行ICU常規(guī)護理,妥善固定導管,確保導管通暢,護理各項操作中要嚴格遵循無菌操作原則,注重手衛(wèi)生,嚴密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征和病情變化情況。對照組采用集束化護理模式,參照AARC最新推薦的人工氣道吸引操作標準[4],從氣管管理、口腔護理、人工氣道吸引、呼吸機環(huán)路、心理干預等方面制定護理措施。
1.3 統(tǒng)計學處理
本研究采用SPSS18.0軟件對所得的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計量資料采用〖AK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率表示,χ2檢驗,檢驗標準α=0.05,P< α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jié)果
2.1 機械通氣和住院時間
干預組患者機械通氣時間、ICU停留時間分別為8.84±3.28d、15.26±6.27d均明顯短于對照組的12.58±5.46d、19.78±9.64d(t=4.5483,P=0.0000;t=2.9794,P=0.0035);見表1。
2.2 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
干預組UEX(非計劃性拔管)、肺部感染、意外脫管等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分別為1.67%、8.33%、0.00%明顯低于對照組的13.33%、21.67%、11.67%(χ2=5.8859,P=0.0153;χ2=4.1830,P=0.0408;χ2=7.4336,P=0.0064),見表2。
3 討論
集束化護理是近年來ICU護理中新興的護理模式,最早由醫(yī)療改進中心提出,是集合循證基礎的治療和護理措施,旨在處理臨床難以治療的疾病。本次筆者采用集束化護理對我院ICU人工氣道患者進行護理,具體措施如下:(1) 氣管導管護理:氣管插管患者要明確標記出插管和門齒的距離,觀察導管插入的深度,妥善固定,避免移位。氣管切開患者每天至少更換2次敷料,確保敷料干燥和清潔,氣管切開系帶要打死結(jié),預防脫落。(2)口咽部護理:在護理過程中要加強對患者口咽部的護理,使用銀河漱口液,減少病原菌在口腔內(nèi)接觸的頻率以及減少病原菌數(shù)量,維持口腔防御體系,及時清除口腔分泌物。加強口腔衛(wèi)生評估,每天采用擦洗和沖洗等方法進行2~3次口腔護理,降低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的發(fā)生。(3)人工氣道吸引護理:患者氣道內(nèi)如果存在明顯分泌物且無自主咳嗽能力時給予細談,在機械同意過程中在流速容量呼吸環(huán)有鋸齒改變,氣道內(nèi)存在大小泡音,氣道壓力增加以及血氣分析惡化時要及時給予吸痰,盡量避免不良刺激,減輕對呼吸道的損傷。(4) 氣道護理:在護理過程中要動態(tài)評估患者痰液的粘稠度,并以此調(diào)整濕化液的量,維持呼吸機濕化器溫度在50℃左右,吸入人體的溫度維持在37℃左右,最大限度減少管道內(nèi)冷凝水,及時倒出,更換濕化器時要嚴格遵循無菌操作原則,每天更換濕化器內(nèi)的蒸餾水。(5) 呼吸機環(huán)路護理:在護理過程中要加強對呼吸機環(huán)路的管理,更換時間≥7d,避免不必要更換管路,降低污染,一旦發(fā)現(xiàn)肉眼可見的感染時則要及時更換管路,預防呼吸機相關性發(fā)生。(6)心理干預ICU人工氣道的建立,發(fā)音功能喪失,絕大部分患者會出現(xiàn)焦慮、抑郁等負性心理[5]。護理人員要關心體貼患者,給予針對性的心理護理,以患者為中心,對重癥昏迷患者給予呼喚式護理,清醒患者給予白紙板,讓其表達自己內(nèi)心想法,耐心、細致講解疾病的發(fā)生和發(fā)展,告知患者各項護理操作的目的,緩解其焦慮和抑郁狀況。鼓勵、安慰患者,滿意患者的需求,及時和患者家屬進行溝通交流,在條件許可情況下可允許家屬探望,給予患者更多的家庭和社會支持。
人工氣道護理過程中要重點預防呼吸機相關肺炎的發(fā)生,患者一旦發(fā)生呼吸機相關肺炎,則極易導致脫機困難,延長住院時間,嚴重者甚至威脅患者的生命安全。由此,在護理中要在循證實踐指南中的有效方法上,博取眾長,相互彌補,落實到各項護理時間中,進而提高機械通氣的療效,降低并發(fā)癥發(fā)生目的[6]。表1和表2數(shù)據(jù)顯示,干預組患者機械通氣時間、ICU停留時間分別為8.84±3.28d、15.26±6.27d均明顯短于對照組的12.58±5.46d、19.78±9.64d(t=4.5483,P=0.0000;t=2.9794,P=0.0035);干預組UEX、VAP、意外脫管等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分別為1.67%、8.33%、0.00%明顯低于對照組的13.33%、21.67%、11.67%(χ2=5.8859,P=0.0153;χ2=4.1830,P=0.0408;χ2=7.4336,P=0.0064)。由此,筆者認為,ICU人工氣道患者行集束化護理能有效縮短其機械通氣及住院時間,降低肺炎和意外脫管等相關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值得在ICU護理中大力推廣和應用。
參考文獻
[1]黃艷麗,王勇.ICU人工氣道患者的集束化護理效果觀察[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3,32(8):1884-1886.
[2]梅盤琴.ICU人工氣道患者的集束化護理干預效果觀察分析[J].河北醫(yī)藥,2013,35(6):953-953.
[3]牛芳,李小會.ICU危重患者人工氣道的護理[J].中國急救復蘇與災害醫(yī)學雜志 ,2013,(10):961-962.
[4]韓英.ICU人工氣道患者的集束化護理干預效果觀察[J].中國實用醫(yī)藥,2013,8(24):234-235.
[5]傅巧敏,羅惠,鄒麗華,等.集束化護理干預在ICU人工氣道病人中的應用[J].全科護理,2013,11(3):212-213.
[6]劉京菊,沈棫華,吳竹林,等.集束化護理干預在人工氣道患者中的應用[J].中華全科醫(yī)學,2013,11(9):1482,1490.
1.2 護理方法
對照組60例患者行ICU常規(guī)護理,妥善固定導管,確保導管通暢,護理各項操作中要嚴格遵循無菌操作原則,注重手衛(wèi)生,嚴密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征和病情變化情況。對照組采用集束化護理模式,參照AARC最新推薦的人工氣道吸引操作標準[4],從氣管管理、口腔護理、人工氣道吸引、呼吸機環(huán)路、心理干預等方面制定護理措施。
1.3 統(tǒng)計學處理
本研究采用SPSS18.0軟件對所得的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計量資料采用〖AK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率表示,χ2檢驗,檢驗標準α=0.05,P< α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jié)果
2.1 機械通氣和住院時間
干預組患者機械通氣時間、ICU停留時間分別為8.84±3.28d、15.26±6.27d均明顯短于對照組的12.58±5.46d、19.78±9.64d(t=4.5483,P=0.0000;t=2.9794,P=0.0035);見表1。
2.2 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
干預組UEX(非計劃性拔管)、肺部感染、意外脫管等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分別為1.67%、8.33%、0.00%明顯低于對照組的13.33%、21.67%、11.67%(χ2=5.8859,P=0.0153;χ2=4.1830,P=0.0408;χ2=7.4336,P=0.0064),見表2。
3 討論
集束化護理是近年來ICU護理中新興的護理模式,最早由醫(yī)療改進中心提出,是集合循證基礎的治療和護理措施,旨在處理臨床難以治療的疾病。本次筆者采用集束化護理對我院ICU人工氣道患者進行護理,具體措施如下:(1) 氣管導管護理:氣管插管患者要明確標記出插管和門齒的距離,觀察導管插入的深度,妥善固定,避免移位。氣管切開患者每天至少更換2次敷料,確保敷料干燥和清潔,氣管切開系帶要打死結(jié),預防脫落。(2)口咽部護理:在護理過程中要加強對患者口咽部的護理,使用銀河漱口液,減少病原菌在口腔內(nèi)接觸的頻率以及減少病原菌數(shù)量,維持口腔防御體系,及時清除口腔分泌物。加強口腔衛(wèi)生評估,每天采用擦洗和沖洗等方法進行2~3次口腔護理,降低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的發(fā)生。(3)人工氣道吸引護理:患者氣道內(nèi)如果存在明顯分泌物且無自主咳嗽能力時給予細談,在機械同意過程中在流速容量呼吸環(huán)有鋸齒改變,氣道內(nèi)存在大小泡音,氣道壓力增加以及血氣分析惡化時要及時給予吸痰,盡量避免不良刺激,減輕對呼吸道的損傷。(4) 氣道護理:在護理過程中要動態(tài)評估患者痰液的粘稠度,并以此調(diào)整濕化液的量,維持呼吸機濕化器溫度在50℃左右,吸入人體的溫度維持在37℃左右,最大限度減少管道內(nèi)冷凝水,及時倒出,更換濕化器時要嚴格遵循無菌操作原則,每天更換濕化器內(nèi)的蒸餾水。(5) 呼吸機環(huán)路護理:在護理過程中要加強對呼吸機環(huán)路的管理,更換時間≥7d,避免不必要更換管路,降低污染,一旦發(fā)現(xiàn)肉眼可見的感染時則要及時更換管路,預防呼吸機相關性發(fā)生。(6)心理干預ICU人工氣道的建立,發(fā)音功能喪失,絕大部分患者會出現(xiàn)焦慮、抑郁等負性心理[5]。護理人員要關心體貼患者,給予針對性的心理護理,以患者為中心,對重癥昏迷患者給予呼喚式護理,清醒患者給予白紙板,讓其表達自己內(nèi)心想法,耐心、細致講解疾病的發(fā)生和發(fā)展,告知患者各項護理操作的目的,緩解其焦慮和抑郁狀況。鼓勵、安慰患者,滿意患者的需求,及時和患者家屬進行溝通交流,在條件許可情況下可允許家屬探望,給予患者更多的家庭和社會支持。
人工氣道護理過程中要重點預防呼吸機相關肺炎的發(fā)生,患者一旦發(fā)生呼吸機相關肺炎,則極易導致脫機困難,延長住院時間,嚴重者甚至威脅患者的生命安全。由此,在護理中要在循證實踐指南中的有效方法上,博取眾長,相互彌補,落實到各項護理時間中,進而提高機械通氣的療效,降低并發(fā)癥發(fā)生目的[6]。表1和表2數(shù)據(jù)顯示,干預組患者機械通氣時間、ICU停留時間分別為8.84±3.28d、15.26±6.27d均明顯短于對照組的12.58±5.46d、19.78±9.64d(t=4.5483,P=0.0000;t=2.9794,P=0.0035);干預組UEX、VAP、意外脫管等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分別為1.67%、8.33%、0.00%明顯低于對照組的13.33%、21.67%、11.67%(χ2=5.8859,P=0.0153;χ2=4.1830,P=0.0408;χ2=7.4336,P=0.0064)。由此,筆者認為,ICU人工氣道患者行集束化護理能有效縮短其機械通氣及住院時間,降低肺炎和意外脫管等相關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值得在ICU護理中大力推廣和應用。
參考文獻
[1]黃艷麗,王勇.ICU人工氣道患者的集束化護理效果觀察[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3,32(8):1884-1886.
[2]梅盤琴.ICU人工氣道患者的集束化護理干預效果觀察分析[J].河北醫(yī)藥,2013,35(6):953-953.
[3]牛芳,李小會.ICU危重患者人工氣道的護理[J].中國急救復蘇與災害醫(yī)學雜志 ,2013,(10):961-962.
[4]韓英.ICU人工氣道患者的集束化護理干預效果觀察[J].中國實用醫(yī)藥,2013,8(24):234-235.
[5]傅巧敏,羅惠,鄒麗華,等.集束化護理干預在ICU人工氣道病人中的應用[J].全科護理,2013,11(3):212-213.
[6]劉京菊,沈棫華,吳竹林,等.集束化護理干預在人工氣道患者中的應用[J].中華全科醫(yī)學,2013,11(9):1482,1490.
1.2 護理方法
對照組60例患者行ICU常規(guī)護理,妥善固定導管,確保導管通暢,護理各項操作中要嚴格遵循無菌操作原則,注重手衛(wèi)生,嚴密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征和病情變化情況。對照組采用集束化護理模式,參照AARC最新推薦的人工氣道吸引操作標準[4],從氣管管理、口腔護理、人工氣道吸引、呼吸機環(huán)路、心理干預等方面制定護理措施。
1.3 統(tǒng)計學處理
本研究采用SPSS18.0軟件對所得的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計量資料采用〖AK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率表示,χ2檢驗,檢驗標準α=0.05,P< α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jié)果
2.1 機械通氣和住院時間
干預組患者機械通氣時間、ICU停留時間分別為8.84±3.28d、15.26±6.27d均明顯短于對照組的12.58±5.46d、19.78±9.64d(t=4.5483,P=0.0000;t=2.9794,P=0.0035);見表1。
2.2 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
干預組UEX(非計劃性拔管)、肺部感染、意外脫管等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分別為1.67%、8.33%、0.00%明顯低于對照組的13.33%、21.67%、11.67%(χ2=5.8859,P=0.0153;χ2=4.1830,P=0.0408;χ2=7.4336,P=0.0064),見表2。
3 討論
集束化護理是近年來ICU護理中新興的護理模式,最早由醫(yī)療改進中心提出,是集合循證基礎的治療和護理措施,旨在處理臨床難以治療的疾病。本次筆者采用集束化護理對我院ICU人工氣道患者進行護理,具體措施如下:(1) 氣管導管護理:氣管插管患者要明確標記出插管和門齒的距離,觀察導管插入的深度,妥善固定,避免移位。氣管切開患者每天至少更換2次敷料,確保敷料干燥和清潔,氣管切開系帶要打死結(jié),預防脫落。(2)口咽部護理:在護理過程中要加強對患者口咽部的護理,使用銀河漱口液,減少病原菌在口腔內(nèi)接觸的頻率以及減少病原菌數(shù)量,維持口腔防御體系,及時清除口腔分泌物。加強口腔衛(wèi)生評估,每天采用擦洗和沖洗等方法進行2~3次口腔護理,降低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的發(fā)生。(3)人工氣道吸引護理:患者氣道內(nèi)如果存在明顯分泌物且無自主咳嗽能力時給予細談,在機械同意過程中在流速容量呼吸環(huán)有鋸齒改變,氣道內(nèi)存在大小泡音,氣道壓力增加以及血氣分析惡化時要及時給予吸痰,盡量避免不良刺激,減輕對呼吸道的損傷。(4) 氣道護理:在護理過程中要動態(tài)評估患者痰液的粘稠度,并以此調(diào)整濕化液的量,維持呼吸機濕化器溫度在50℃左右,吸入人體的溫度維持在37℃左右,最大限度減少管道內(nèi)冷凝水,及時倒出,更換濕化器時要嚴格遵循無菌操作原則,每天更換濕化器內(nèi)的蒸餾水。(5) 呼吸機環(huán)路護理:在護理過程中要加強對呼吸機環(huán)路的管理,更換時間≥7d,避免不必要更換管路,降低污染,一旦發(fā)現(xiàn)肉眼可見的感染時則要及時更換管路,預防呼吸機相關性發(fā)生。(6)心理干預ICU人工氣道的建立,發(fā)音功能喪失,絕大部分患者會出現(xiàn)焦慮、抑郁等負性心理[5]。護理人員要關心體貼患者,給予針對性的心理護理,以患者為中心,對重癥昏迷患者給予呼喚式護理,清醒患者給予白紙板,讓其表達自己內(nèi)心想法,耐心、細致講解疾病的發(fā)生和發(fā)展,告知患者各項護理操作的目的,緩解其焦慮和抑郁狀況。鼓勵、安慰患者,滿意患者的需求,及時和患者家屬進行溝通交流,在條件許可情況下可允許家屬探望,給予患者更多的家庭和社會支持。
人工氣道護理過程中要重點預防呼吸機相關肺炎的發(fā)生,患者一旦發(fā)生呼吸機相關肺炎,則極易導致脫機困難,延長住院時間,嚴重者甚至威脅患者的生命安全。由此,在護理中要在循證實踐指南中的有效方法上,博取眾長,相互彌補,落實到各項護理時間中,進而提高機械通氣的療效,降低并發(fā)癥發(fā)生目的[6]。表1和表2數(shù)據(jù)顯示,干預組患者機械通氣時間、ICU停留時間分別為8.84±3.28d、15.26±6.27d均明顯短于對照組的12.58±5.46d、19.78±9.64d(t=4.5483,P=0.0000;t=2.9794,P=0.0035);干預組UEX、VAP、意外脫管等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分別為1.67%、8.33%、0.00%明顯低于對照組的13.33%、21.67%、11.67%(χ2=5.8859,P=0.0153;χ2=4.1830,P=0.0408;χ2=7.4336,P=0.0064)。由此,筆者認為,ICU人工氣道患者行集束化護理能有效縮短其機械通氣及住院時間,降低肺炎和意外脫管等相關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值得在ICU護理中大力推廣和應用。
參考文獻
[1]黃艷麗,王勇.ICU人工氣道患者的集束化護理效果觀察[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3,32(8):1884-1886.
[2]梅盤琴.ICU人工氣道患者的集束化護理干預效果觀察分析[J].河北醫(yī)藥,2013,35(6):953-953.
[3]牛芳,李小會.ICU危重患者人工氣道的護理[J].中國急救復蘇與災害醫(yī)學雜志 ,2013,(10):961-962.
[4]韓英.ICU人工氣道患者的集束化護理干預效果觀察[J].中國實用醫(yī)藥,2013,8(24):234-235.
[5]傅巧敏,羅惠,鄒麗華,等.集束化護理干預在ICU人工氣道病人中的應用[J].全科護理,2013,11(3):212-213.
[6]劉京菊,沈棫華,吳竹林,等.集束化護理干預在人工氣道患者中的應用[J].中華全科醫(yī)學,2013,11(9):1482,14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