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小龍
當前,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已成為社會日益關注的話題。對于中學生來說,由于正處于半獨立半依賴、半成熟半幼稚的成長時期,心理抗壓、抗挫能力相對較差,遇到事情后容易出現(xiàn)心理矛盾,有的發(fā)展成心理障礙,甚至誘發(fā)各種心理疾病,進而引發(fā)自殺、自殘、殺人、傷人等問題。所以,作為社會、家庭和學校,不應只關心學生的成績而忽視對他們的心理健康教育,要塑造學生健全的人格,就必須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
一、引發(fā)中學生出現(xiàn)心理健康問題的主要因素
(一)社會陰暗面的影響
當今社會,網絡信息技術快速發(fā)展,方便了人們的工作、學習、生活和交往,但也帶來了很多負面的東西,讓缺乏正確的辨別能力的中學生深受其害,不能正確辨別信息的真善美,導致對青少年的成長產生極為不利的影響。加上日益浮躁的今天,人們的功利生活方式也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學生價值觀的形成。
(二)應試教育的“摧殘”
雖說素質教育搞了很長時間了,但許多學校還是應試教育掛帥。沉重的學習負擔、升學的壓力、頻繁的測驗考試、學生分數(shù)排位等,讓學生感到壓力倍增,長期地陷于緊張、焦慮、擔憂、挫折等不平衡狀態(tài)之中,導致學生出現(xiàn)心理疾病。也有的是因為教師的不公正、不公平對待,直接“激發(fā)”了學生的心理障礙。
(三)家庭中不良因素的誘發(fā)
由于城鎮(zhèn)化的快速發(fā)展,導致留守兒童急劇增加,隔代教育帶來孩子性格孤僻、乖張。加上離婚率的不斷升高、家庭氣氛的壓抑等,家庭變得不再是孩子溫暖的避風港。特別是許多獨生子女家庭,對孩子在物質上有求必應,生活上過度地保護和干涉,學習上過分地計較成績,而對孩子的心理需求漠不關心,這種矛盾的狀態(tài),導致孩子形成不健全的人格,進而發(fā)展成心理障礙。
二、加強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對策
(一)加強對學生的理想信念教育
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是保證個人心理健康的思想基礎和心理基礎??茖W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和積極向上的理想信念的樹立,讓中學生正確認識外界與個人的關系,充分發(fā)揮自己的作用和能力,協(xié)調并處理好各種關系,保證心理反應的適度,防止異常。如果一個人的需要、觀念、理想、行為違背了社會準則,自然會處處碰壁,遭受挫折,陷于無窮無盡的煩惱與痛苦之中,導致心理難于健康。因此,學校要把對學生的理想信念教育當作學校教育的重要內容,教師在教育教學工作中也要重視對學生的教育,爭取最大限度地減少學生心理問題的發(fā)生。
(二)引導學生妥善處理人際關系
良好的人際關系,既是心理健康的條件,又是心理健康的表現(xiàn)。良好人際關系的建立,不是靠逢迎諂媚,而是靠誠實友善、嚴于律己、樂于助人等高尚的品格。中學生要妥善處理好人際關系,即處理好與父母、教師、同學、朋友、異性的關系,尤其是處理好朋友關系。據(jù)了解,當中學生產生苦惱時,有一半以上的學生以朋友為第一傾訴對象。因此,中學生應在人際交往中鍛煉自己的良好品質,做到自信信人、自尊尊人、自助助人。作為學校,要通過開展形式多樣的活動,提高學生處理好人際關系的能力,引導他們正確處理人際關系。
(三)配備心理咨詢室和心理教師
中學生所處的特殊階段,決定了他們內心的矛盾性與沖突性。這種矛盾與沖突若長期得不到解決或發(fā)泄,就會導致心理疾病。為此,學??梢耘渲煤眯睦碜稍兪?,配備好心理教師,開設“心理問題咨詢信箱”等,鼓勵學生把心頭的困惑說出來,在心理老師的指導下,讓學生的困惑或纏繞在心頭的疙瘩得到解決,促進其心理健康的發(fā)展。地處邊遠山區(qū)的我校,就設有心理咨詢室,為有心理困惑或問題的學生提供了方便,最大限度地幫學生解決心理問題。
(四)加強與學生家長的溝通聯(lián)系
作為學校,應加強與學生家長的溝通聯(lián)系,做到共同教育。既要勤于和家長取得聯(lián)系,又要提醒家長多與學校聯(lián)系,及時了解孩子在?;蛟诩业乃枷搿W習、生活及心理健康等狀況。學校還可以定期召開家長會,向家長匯報學生在校表現(xiàn)情況,征求家長的意見,雙方探討合理的“一體化”教育計劃和目標。教師要不定期家訪跟蹤學生教育效果,以及學生在家的真實表現(xiàn),查找問題的原因,及時調整工作思路和方法,做好學生的心理疏導工作。應引導家長不能因為生活和工作的壓力,而減少與孩子進行交流、溝通的時間,注意運用科學的教育方式和方法,對孩子的期望值要符合實際,尊重孩子的個性和愛好,若脫離實際,目標無法實現(xiàn),會加重孩子的精神負擔,從而使孩子產生嚴重的心理問題,甚至釀成悲劇。
責任編輯 黃日暖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