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雪嬌
(蘇州市第七人民醫(yī)院腦外科,江蘇 蘇州 215151)
直立床訓練在腦積水患者康復中的應用
王雪嬌
(蘇州市第七人民醫(yī)院腦外科,江蘇 蘇州 215151)
目的探究分析直立床訓練在腦積水患者康復治療過程中的應用效果。方法選取我院2011年5月至2013年8月收治的94例腦積水患者作為臨床研究對象,按照住院尾號的偶數(shù)將其分為48例實驗組和46例對照組,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guī)康復訓練,實驗組患者在常規(guī)康復訓練的基礎上給予直立床訓練,經(jīng)過康復訓練后,對比兩組患者的護理效果。結果訓練前,兩組患者的Barthel指數(shù)評分對比無明顯差異(P>0.05);訓練后,實驗組患者的Barthel指數(shù)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對腦積水患者進行康復訓練時,給予直立床訓練,能夠顯著增強訓練效果,促進患者康復。
腦積水;康復;直立床訓練;應用效果
腦積水指的是由顱內疾病導致出現(xiàn)腦脊液分泌過多、腦脊液循環(huán)以及吸收障礙等情況,進而增加顱內腦脊液存量[1]。為有效提高腦積水的治療有效率,需要加強康復訓練。筆者對我院收治的48例腦積水患者給予直立床訓練,取得滿意訓練效果,具體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我院2011年5月至2013年8月收治的84例腦積水患者作為臨床研究對象,按照住院尾號的偶數(shù)將其分為48例實驗組和46例對照組,其中,實驗組:男27例,女21例,年齡12~60歲,平均年齡(39.1±7.5)歲;腦積水發(fā)病時間1~10個月,平均發(fā)病時間為(2.6 ±1.2)個月;病因分類:34例腦外傷,8例動脈瘤破裂致蛛網(wǎng)膜下腔出血,6例高血壓腦出血并破入腦室;對照組:男24例,女22例,年齡13~61歲,平均年齡(39.5±7.7)歲;腦積水發(fā)病時間2~11個月,平均發(fā)病時間為(2.9±1.5)個月;病因分類:32例腦外傷,9例動脈瘤破裂致蛛網(wǎng)膜下腔出血,5例高血壓腦出血并破入腦室;所有患者均不同程度伴有頭暈、頭痛、四肢無力、語言障礙以及運動障礙等臨床癥狀。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發(fā)病時間、病因分類以及臨床癥狀等資料方面對比無明顯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guī)康復訓練,主要包括語言障礙、運動障礙、心理以及記憶等方面的康復訓練,實驗組患者在對照組患者康復訓練的基礎上給予直立床訓練,具體護理措施如下。
1.2.1 語言障礙的康復訓練[2]:語言障礙主要包括運動性失語、混合性失語以及感覺性失語。①運動性失語:如患者為運動性失語,則主要指導患者訓練言語肌肉運動功能,如面肌、舌肌、聲帶以及軟腭的運動練習,指導患者進行發(fā)音練習,由簡單的字、單詞、短語、短句等逐步鍛煉。②混合性失語:由于混合性失語患者自身不具有說話能力,且不理解別人說話,因此,訓練時,要實現(xiàn)視、聽、說的互相結合。③感覺性失語:感覺性失語患者具備說話能力,但不能理解別人的語言,因此,對其進行訓練,要實現(xiàn)圖片、聲音、手勢以及實物的互相結合。
1.2.2 運動障礙的康復訓練:對患者運動障礙進行康復訓練,主要包括姿勢擺放、被動運動以及主動運動等方面。其中,姿勢擺放:糾正患者臥姿,取患者仰臥位或者鍵側臥位,使肢體關節(jié)處于功能位置,使肩關節(jié)外展50°,屈曲40°,內旋15°;被動運動:使患者處于縮短狀態(tài)中對癱瘓肌肉進行伸展,這樣能夠降低興奮性和肌張力,注重指導患者肩關節(jié)的外展和外旋,前臂的外旋以及手部、腕部各個關節(jié)的伸展等;主動運動:主動運動主要對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給各個肌群的協(xié)調控制進行改善,對各個肌群的代償功能進行訓練,注重增強拮抗肌功能,使緊張縮短的肌肉舒展。
1.2.3 記憶障礙的康復訓練:通過運用圖片記憶法、詞語聯(lián)想記憶法以及數(shù)字記憶法等為患者指導記憶障礙的康復訓練。其中,詞語聯(lián)想記憶法:根據(jù)患者病情、文化程度,寫出短語、關鍵詞,引導患者進行聯(lián)想,進一步加深記憶;圖片記憶法:為患者講解一些圖片的背景、來歷,讓患者復述圖片當時的情景,直到患者能夠自主講述;數(shù)字記憶法:對患者訓練簡單的數(shù)字。
1.2.4 直立床訓練:患者病情穩(wěn)定后對患者給予直立床訓練,將患者放置在電動起立床上,先將起立床設置為30°,15分鐘/次,如患者無不良反應,則適當增加角度,延長直立時間,訓練患者直立30~60 min;初次站立時,使用固定帶對患者的胸部、髖部、膝蓋等部位進行固定,依據(jù)患者自身的平衡能力將其固定帶綁定的部位進行逐漸解除,首先解除胸部固定帶,然后是腹部固定帶、骨盆固定帶以及膝部固定帶等。2次/天,訓練時間為1個月[3]。
1.3 觀察指標:訓練后,對兩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ADL)評分進行觀察對比。其中,ADL評分運用改良改良Barthel指數(shù)進行評分,主要包括穿衣、翻身以及進食等方面的內容。日常生活能力正常:100分;生活基本能夠自理:>60分;患者存在中度功能障礙,生活不能完全自理,需要幫助:40~60分:患者存在重度功能障礙,生活需要依賴:20~40分;患者不能自理生活:<20分。
1.4 統(tǒng)計學方法:采用SPSS17.0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的統(tǒng)計與分析,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訓練前,兩組患者的Barthel指數(shù)評分對比無明顯差異(P>0.05);訓練后,實驗組患者的Barthel指數(shù)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Barthel指數(shù)評分對比
表1 兩組患者的Barthel指數(shù)評分對比
腦積水患兒主要伴有頭顱增大、緊張飽滿、嘔吐、鹵門擴大、語言障礙、運動障礙以及抽搐等臨床癥狀;成人主要伴有頭沉、頭痛、耳鳴目睹、頭暈、四肢無力以及視力下降等臨床癥狀。目前,臨床中對腦積水患者進行康復訓練,主要包括運動障礙、語言障礙、記憶以及心理等方面的訓練[4]。在本組研究中,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guī)康復訓練,實驗組患者在常規(guī)康復訓練的基礎上給予直立床訓練,訓練后,實驗組患者的Barthel指數(shù)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直立床站立訓練能夠對患者的站立進行有效訓練,能夠根據(jù)患者的肢體、軀體控制情況以及身體的承受能力對患者的站立角度進行隨意調節(jié),調節(jié)范圍為0°~90°,能夠使患者良好適應臥位到直立位體位的變化。另外,還能夠為患者設計患者感興趣的作業(yè)活動,進而有效增強患者的協(xié)調能力、平衡能力以及上肢肌力[5]。
綜上所述,對腦積水患者進行康復訓練給予直立床訓練,能夠顯著增強訓練效果,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促進患者康復。
[1] 江惠平.顱骨缺損合并腦積水的同期手術護理觀察[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4,12(6):214-215.
[2] 李楠.腦室-腹腔分流術治療正常壓力腦積水的護理心得[J].醫(yī)藥與保健,2014,22(2):21-22.
[3] 趙愛萍,趙林梅,趙鳳玲,等.腦積水患者圍手術期的護理淺析[J].世界最新醫(yī)學信息文摘(電子版),2014,14(7):280-281.
[4] 武慧玲.預見性護理在小兒腦積水腦室-腹腔分流術后的應用[J].中國傷殘醫(yī)學,2014(7):243-244.
[5] 陳桃麗.腦室-腹腔分流術后常見并發(fā)癥的觀察及護理分析[J].河南醫(yī)學研究,2014,23(3):134-135.
R742.7
B
1671-8194(2014)36-006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