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志高
思想政治工作是思想的問題,是教育的問題,是隊伍建設(shè)的生命線,是我們持之以恒堅持的重要工作,它與以人為本的時代思想是高度一致的。從根本上,思想政治工作是人的工作,其根本就是在人的領(lǐng)域形成社會主義性質(zhì)的先進價值觀、人生觀和世界觀。思想政治工作基于人開展,不同時期,人所面對的環(huán)境不同,思想政治工作的特征也不同。新時期,處于轉(zhuǎn)型中的社會,人的生存發(fā)展面臨新的環(huán)境,也給思想政治工作的開展提出了新的課題。我們不得不思考,基于以人為本,新時期應該如何圍繞人的問題更好地開展思想政治工作。
一、基于以人為本,新時期思想政治工作面臨的挑戰(zhàn)
人的問題也就是思想政治工作面臨的問題,人的生存環(huán)境則是思想政治工作所要面臨的環(huán)境。新的社會背景下,“人的問題”變得復雜,從“人是一切社會關(guān)系的總和”分析,基于人的主體性出發(fā),在生產(chǎn)和生活過程中,人出現(xiàn)了一定程度上的“形變”,“形變”影響了思想政治工作對人的教化過程和結(jié)果。
(1)人的文化困境與思想政治工作的接收困境
文化對人具有教化功能,通過思想范式和行為范式影響人,實現(xiàn)人的文化認同,所以,有什么樣的文化,就有什么樣的人以及思想和行為。思想政治工作則是社會主義文化、黨的理論和共產(chǎn)主義理想對人的教化。分析當前的文化環(huán)境,“又紅又?!钡臅r代早已過去,我們不再封閉,也不再精神匱乏,然而,當世界越來越精彩,物質(zhì)和文化越來越豐富,社會轉(zhuǎn)型期,又出現(xiàn)了另一種困境:當前的文化環(huán)境卻是紛繁蕪雜的。文化極度多元化,各種新思潮不斷沖擊著社會主流文化,西方文化的進入、后現(xiàn)代主義的興起、物質(zhì)主義、享樂主義、娛樂主義等等都在以各種方式深刻地影響著人的思想和行為。文化的“多元分裂”和“虛假繁榮”讓人的價值取向有了更多選擇,也造成了人的價值迷失和精神匱乏。面對這種多元文化影響,人的信仰不再堅定,主流價值與其他各種文化需要通過“競爭”才能抵達到人那里,在這個過程中思想政治工作也就不再容易達成。
(2)人的生存困境與思想政治工作的抵達困境
思想政治工作歸根結(jié)底是精神文明的一部分,任何精神文明都要建立在物質(zhì)文明之上,表現(xiàn)在人那里,總是先有人的生存,才有人的思想。自人類誕生以來,人首先解決的都是生存需要,是吃飯穿衣,是住行。吃都吃不飽,談什么精神?當然,我們早已經(jīng)解決了溫飽,并大步向小康社會邁進,在物質(zhì)不斷豐富的同時,人的精神也在不斷豐富和進步。然而,恰恰是物質(zhì)不斷豐富,導致了人的基本生活需求的不斷提升,并導致了一定程度上的人的生存困境。以住房、婚姻、生育和教育為例,高消費、高房價的背景下很多人年一直在為買房而努力,買不起房,婚姻也是問題,婚姻之后,很多人則不敢要孩子,撫養(yǎng)孩子也是問題,孩子讀書則也是難題。踏入社會很多事情需要花大錢,于是人的生存鏈條上出現(xiàn)了類似蝸居的問題,以及生養(yǎng)小孩難、孩子讀書難等問題。當人始終在圍著各類現(xiàn)實的生存問題打轉(zhuǎn),以至于疲憊不堪,無法抽身,也就沒有充分的時間、精力和心理去靜下來思考,更沒有時間精力去接受教育時,思想政治也就很難抵達人那里。
(3)人的交往困境與思想政治工作的過程困境
思想政治工作從某種意義上講,是一種情感教育,是用心的交流,是從一顆心抵達另一顆心,但是,當下這種交流很難順利實現(xiàn),因為,人與人之間存在著心靈隔閡??v觀當今社會,人們陷入了一種交往困境:當誠信成為有待解決的問題,人們選擇不去信任;當一些傷害產(chǎn)生,人們選擇保護自我;當失去傾訴的欲望,人們習慣于把情感和情緒藏在心中,不愛說話,不愛說真話;心里防備太多,更多的人戴上面具生活,交往中,不愿意袒露心扉,更多的是一種形式化的交往。人們都生活在自己的空間內(nèi),實際上就住進了一個殼子,這個殼子很堅硬,在一定程度上阻止了真正的交流的產(chǎn)生,也就不利于思想政治工作的開展。
二、基于以人為本,新時期如何開展思想政治工作
縱觀當前人存在的困境,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純粹的形式化、統(tǒng)一化、程序化的模式,講大話、開大會、說大道理的方式作已經(jīng)很難適應當下思想政治工作的需求。以人為本地開展思想政治工作,則要求我們用先進思想鼓勵人、鞭策人、引導人、影響人、約束人、教化人、激勵人,同時,更包含著要重視人、尊重人、為了人和發(fā)展人,所以,以人為本的思想政治工作就要基于人的主體性去開展。
(1)重視人的“三性三觀”,開展人本型的思想政治工作
人是最偉大的存在,每一個人都值得去尊重,任何思想政治工作,都應該充分承認人的主體性。承認人的主體性也就是承認人的主動性、自覺性和積極性,且不論人的年齡、性別和職位,而是單純從人的角度出發(fā)充分肯定隊伍中的每一個人的主體性。只有承認了人的主體性,才能認識到人的“三性”,并從根本上改變我們的固有觀念,革新我們的工作方法。我們的一切思想政治工作都應該基于人的“三性”展開,不是通過說教直接抵達于人,不能奢望一步到位的植入抵達,而是基于不同的人,采用多樣性的手段和方法,實現(xiàn)人對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動性、自覺性和積極性的學習,也就是實現(xiàn)人對思想政治工作的“要我怎樣”到“我要怎樣”的轉(zhuǎn)變,從而從根本上影響人的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的形成。它首先承認了人是有獨立思想的個體,而不是給他灌輸什么,他就裝什么的“容器”,繼而實現(xiàn)人的思想機理和思想政治工作機理的統(tǒng)一,形成“思想通道”,這種模式事半功倍,實現(xiàn)的思想政治工作是最有效的,也是最牢固的。
(2)重視人的“情感情緒”,開展關(guān)懷式的思想政治工作
思想政治工作應當基于情開展,情通心,人是有豐富感情的,以人為本,重視人的情感需求,就需要關(guān)懷式的思想政治工作。再強的冰封也會被太陽融化,基于人的交往困境,我們的思想政治工作要以誠交心,實現(xiàn)春風化雨。空話、套話、大話不是不要講,而是不能一直講,更不能只講;基于思想政治工作的對象,我們也不能只聽空話、套話和大話,更要聽真話、甚至壞話,允許人有負面消極情緒,同時,又要尊重人的隱私,如果思想政治工作對象不想說,就不要一直問等等。在充分肯定和尊重人的情感情緒自由的基礎(chǔ)上,去了解人的情感需求、情緒活動,基于情感和情緒需求開展工作,讓人感覺到組織真正與他同在,集體真正與他同在,所有的同志都是他的親人,他可以相信,并可以傾訴。當真正的傾訴產(chǎn)生,思想政治工作才能滿足人的心理需求,然后對癥下藥,在“談情”中實現(xiàn)思想政治工作的升華,最終調(diào)動人的“三性”,促進“三觀”的形成。
(3)重視人的“工作生活”,開展體驗式的思想政治工作
從某種意義上講,思想政治工作是一種馴化和教化?;谝匀藶楸?,任何馴化和教化都不是一日之功,且思想政治工作的馴化和教化還不同于知識和技能的馴化和教化。知識或者技能可以通過上課、會議等傳授或者讀書、討論等直接達成,但是,思想的形成卻不能單單依靠上課、開會、讀書、討論等模式,因為,人獲得了知識并不等于接受了思想?;诖朔治觯瑐鹘y(tǒng)的一對多的馴化和教化模式可以使人獲得理論知識,卻不能直接讓這些理論知識影響人的思想范式和行為范式。要實現(xiàn)人對思想政治的最終接受,必須經(jīng)過日積月累和潛移默化的影響,這就需要“理論”結(jié)合“實際”,將思想政治工作融入到人的工作生活的每一個細節(jié),采用言傳身教的方式,長期堅持。一如兒童學習語言,它也是一種潛移默化的言傳身教,以一種潛意識的學習方式最終實現(xiàn)。切實地用先進思想指導我們的工作和生活,形成思想政治的學習環(huán)境,以體驗式的方式時刻對人開展思想政治工作,先進思想才能最終進入人的潛意識思維,從而根本性地影響人。
(4)重視人的“生存發(fā)展”,開展需求型的思想政治工作
從某種意義上講,思想政治的學習是人的一種必須,是人在社會上生存尤其是發(fā)展所必須的素質(zhì)。從思想政治工作出發(fā),我們要明確,為了人、發(fā)展人就一定要開展思想政治工作,提升人的思想政治素質(zhì);尊重人、依靠人,只有人的思想素質(zhì)提升,企業(yè)才能夠更好地發(fā)展,社會才能夠安定和繁榮。從思想政治工作的對象出發(fā),要讓人明確,思想政治素質(zhì)的提升不僅是思想的問題,更是生存的問題,是發(fā)展的問題,是個人人生取得輝煌成績的條件;更要讓人明確,思想政治工作的提升是人作為社會人的一種責任和使命,個人的命運與集體和國家是聯(lián)系在一起的,個人只有和集體以及社會達成一致,才能得到社會的認可,并最終在集體和社會中收獲成功和榮譽。當一個人明確了思想政治工作與個人的生存和發(fā)展是密不可分的時候,思想政治的學習就和衣食住行一樣,成為人的基本需求,思想政治工作的開展才能變被動為主動,也才能更好地影響人和改變?nèi)恕?/p>
(5)重視人的“學習成長”,開展包容型的思想政治工作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思想政治工作是人的精神世界的一部分,以人為本,我們一定要認清這一點,不能片面地將人認知為僵化的存在,這要求我們承認人的精神世界的多元化和多樣性。任何人都有選擇的自由,在學習和成長的道路上,他們需要接受很多思想,受不同文化的熏陶,從而獲得各種知識和技能,甚至形成多元思想,如果我們企圖只讓人記住一種思想,只接受一種理論,只學習一個世界,那么這將是一種矯枉過正的倒退,這也決定了我們的思想政治工作要具有包容性。包容型的思想政治工作允許人的思想的多元性、知識的多元性和世界認知的多樣性,并充分肯定人的個性化、自我化和選擇的權(quán)利。包容型的思想政治工作要注重的是:抓住人的“三觀”核心,給人一種思維方式、一種認識世界的角度、一種思考人生的方法,在這個基礎(chǔ)之上指導和促進人的多元化的學習成長,在堅守正確價值取向的基礎(chǔ)上,形成文化在人那里的“百花齊放,海納百川”,讓人自主地快樂地參與思想政治工作,從而更好地塑造人,塑造更好的人。
總而言之,新時期,我們要改變對人的固有的看法,摒除曾經(jīng)的死板和僵化的觀念,充分肯定人的主體性和能動性,以人為本,以情動人,從心出發(fā),由需開始,合理引導,循序教化,有效激勵,在為了人、了解人、尊重人、發(fā)展人的基礎(chǔ)上,基于不同的集體、不同的個人,實事求是地開展思想政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