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寬
[摘 要]本文是一篇介紹將先進科學技術(多媒體計算機)滲透于小學語文的教學中。通過多媒計算機的運用,能夠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也能夠提高我們教育教學的工作效率,更能夠提高我們教育教學的效果,使教師教得輕松,學習學得愉快。教師把先進的多媒體技術運用到我們的課堂中,讓我們的教學更加直觀化、系統(tǒng)化、先進化,讓我們的語文學科的學習也能達到“人——機器——人”之間的交換學習方式。本人也就從這幾方面淺談自己的一些感受。
[關鍵詞]多媒體、抽象、生動、直觀
21世紀是人才競爭的世紀,新世紀的到來,就意味著更需要強化素質(zhì)教育。素質(zhì)教育的核心是什么呢?其核心是面向全體學習,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zhì)量,使學生的學習活潑、健康地發(fā)展。而提高教育教學質(zhì)量的主渠道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因而改革課堂教學是實施素質(zhì)教育的主要途徑。多媒體教學是一種現(xiàn)代化的教學手段,如何把多媒體教學恰當?shù)剡\用到語文課堂教學中去,使抽象的文字變?yōu)樯鷦拥恼Z言,使學生能夠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接受知識,開發(fā)智力,是每位語文教師應探索的課題。下面我結合多年的教學實際淺談幾點看法:
一、運用多媒體,提高學生的注意力
小學課堂教學中,多媒體的運用把被感知的內(nèi)容以及一些沒見過或想象難度較高的對象直觀地展現(xiàn)出來,通過各種視聽手段來刺激學生的各種感官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的無意注意與有意注意充分結合,讓學生的注意力更為集中、穩(wěn)定,使其能積極動腦思考,達到預期的教學目的。
例如,在教學一年級的《鵝》時,應用多媒體把鵝的鮮活形象“搬”上屏幕:幾只鵝悠閑地游弋在水面上,時而低下頭尋覓水里的食物,時而抬頭高亢幾聲,時而又劃動它寬大的紅掌游來游去。小朋友就像看動畫片那樣興致勃勃地注視著屏幕,充分提高了學生的注意力和學習興趣,并能讓他們更形象地理解詩中的“曲項向天歌,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的意境,這樣,小朋友在愉快、輕松的氛圍中學會了鑒賞古詩。
二、運用多媒體,幫助學生對字詞句的理解
在課文中常出現(xiàn)一些學生不甚熟悉的事物及其名稱詞,往往較難說清楚,這時若運用電腦課件的形式展示,把遠離學生實際生活的事物展玩在學生眼前,就會一目了然。如在教學《白楊》一課時,開頭有一段對大戈壁的描寫,可以通過多媒體片段顯現(xiàn)出大戈壁的“茫茫無際?!庇行┮饬x深刻的句子,也可運用多媒體軟件,通過圖文、音頻等多種形象化表現(xiàn)手段,輔助學生感悟理解,體會其含義。如《白楊》一課的難點是理解爸爸向孩子描述白楊品格的句子,體會其像征意義,在教學本課時,教師可通過電腦軟件用圖像動態(tài)地展示在茫茫戈壁、在冰天雪地的背景下,生長出一棵棵高大白楊,任憑風吹雨打依然還是那樣挺拔的畫面,讓學生體會到白楊頑強的生命力。又以一組當年知青開拓邊疆的鏡頭,展現(xiàn)出邊疆建設者刻苦創(chuàng)業(yè)精神風貌,使學生不但領悟相關語句的深刻含義,而且進一步理解了課文的思想內(nèi)容。
三、運用多媒體,突破教學難點
小學低年級正處于開幕思維聯(lián)合體,與抽象思維還存在著一段距離,對一些比較抽象的現(xiàn)象,學生一般很難理解,我們可以利用多媒體教學來解決這一問題。
在教學《烏鴉喝水》這一課時,小學生對于烏鴉把小石子一個一個放進水里,水漸漸升高這現(xiàn)象難以理解。于是我就利用Flash的動畫功能把水升高這一過程制作成一個動畫片,使學生形象地、詳細地了解這一過程,從而得出水的升高被石頭擠上來的這個道理。教學中多媒體的運用,使一個抽象的過程形象化,簡潔易懂,讓學生輕松明白其中的道理,突破了教學難點。
四、運用多媒體,將學生抽象思維轉化為形象思維
有些課文所介紹的知識比較生僻,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根本接觸不到,教師在講授這些內(nèi)容時,可根據(jù)難點來設計表現(xiàn)事物直觀形象的課件。如在學習《詹天佑》一課時,教師首先可以放映一段當時清朝末年清政府腐敗無能,中國國弱民貧的歷史片段,讓學生感受當時的歷史背景。之后,學生也就會明白“清朝政府剛提出修筑的計劃,一些帝國主義國家就出來阻撓,他們都要爭奪這條鐵路的修筑權,想進一步控制我國的北部。
又如:《詹天佑》一文中“開鑿隧道”一部分,說詹天佑用“兩端同時向中間鑿進法”和“中部鑿進法”開鑿八達嶺和居庸關的隧道,這兩種方法究竟怎樣?有什么不同呢?學生們基本都搞不清楚,這時適時出示課件,展示這兩種方法的直觀視頻,這樣學生就可以比較清楚地了解為什么八達嶺和居庸關隧道采用不同的開鑿方法,同時也體會到了詹天佑的“杰出”這一中心。
五、運用多媒體,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及參與意識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求知的關鍵。學生只要有了興趣,就會積極主動探究知識。多媒體教學有利于創(chuàng)設情境,優(yōu)化課堂教學,是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喚起學生求知欲望,使學生學好語文,提高教學效果的非常重要的手段。
在學習《泊船瓜洲》一課時,通過多媒體課件展示,學生可以看到京口、瓜洲、鐘山的地理位置,再用錄音配樂朗誦,進一步讓學生想象到江南的美景,三者融為一體,詩情畫意更濃。在講授古詩知識中,通過畫面用生動具體的形象美感染學生,熏陶學生,對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文言知識,提高閱讀能力及文學鑒賞能力,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利用多媒體,以教師引導為主,將古詩通過投影錄音來一一再現(xiàn)給學生,使學生參與到古詩的共感、共思、共樂中,這樣在教學過程中增強了學生的興趣,培養(yǎng)了學生的參與意識,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掌握所學知識,并感受自己生長在一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而自豪,進而奮發(fā)學習。
現(xiàn)代著名心理學家布魯納強調(diào):“教一個人某門學科,不是要他把一些結果記下來,而是教他參與把知識建立起來的過程?!倍嗝襟w教學恰恰在這方面發(fā)揮了獨特的優(yōu)勢,多媒體教學對學生掌握知識有很大的幫助,同時又有豐富的表現(xiàn)手法和方式,能促進學生全面、和諧、高效發(fā)展,提高課堂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