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威 王宗魁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07-0220-02 技工院校是技能人才的搖籃,是國家職業(yè)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建國以來,技工院校為我國技術工人的培養(yǎng)和技工隊伍的建設發(fā)揮著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國家實施新的人才戰(zhàn)略后,技工院校在國家經(jīng)濟建設、人才隊伍建設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顯。因此,技工院校的長效發(fā)展機制和內在能力建設,也日益凸現(xiàn)。
通過查詢大量的資料以及實際的調查,了解了技工院校學生在不同時期和不同狀態(tài)下機能水平和健康狀況,發(fā)現(xiàn)一部分學生身體健康令人堪憂,體育意識淡化。
體育意識是人腦特有的對體育和體育活動的態(tài)度的控制系統(tǒng)。它有著社會性、能動性和穩(wěn)定性的特點。
1.當代技工院校學生的體質和體育意識現(xiàn)狀
1985年,國家體委體育研究所發(fā)現(xiàn),在崗的知識分子患各種疾病的人數(shù)比例是全國人口的62%,1995年,這一數(shù)據(jù)又上升到70%。中國知識分子的健康狀況實在是令人擔心。而現(xiàn)實賦予技工院校學生的要求不僅僅是有著優(yōu)秀的專業(yè)知識技能和豐富的科學文化知識。俗話說,健康才是革命的本錢,目前許多學生只注重文化知識的掌握和技能技術的操作,而對于基本的健康知識十分缺乏,體育意識較差。調查表明,每學期患病1~2次的人數(shù)高達46%,3~4次的人數(shù)占30%。一項研究表明,學生只把養(yǎng)成體育鍛煉的習慣排在其體育鍛煉原因的第四位。上學期間,是培養(yǎng)體育意識和終身體育意識的重要時期。技工院校學生的體質狀況如何,影響著青年群體和國民體質的程度。在上學期間,是否具有積極體育意識和能否形成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更是技工院校學生走出校園后體質怎么樣的重要影響因素。
2.在校技工院校學生參加體育鍛煉和健康狀況
研究表明,技工院校學生在校期間的脈搏和肺活量等生理指標都是呈波浪形。以技師班為例,上學四年脈搏要上升4~5次,其中1~2、2~3年級有逐漸下降的趨勢,有著顯著的差異,但是,3~4年級脈搏呈現(xiàn)相當高的上升趨勢。同樣,肺活量的水平在1~2、2~3年級呈上升趨勢,有著顯著的差異,4年級有著明顯的下降趨勢。1~2年級經(jīng)常參加體育運動的人數(shù)達到60%,而3~4年級經(jīng)常參加體育運動的人數(shù)才占總人數(shù)的30%。通過這一數(shù)據(jù),我們可以看出技工院校學生在入學后經(jīng)過1、2年級的基礎體育教育和專項體育活動,學生的體質有了明顯提高;但3、4年級沒有了體育課程,加上學生的體育意識降低,大部分人并沒有堅持體育鍛煉和各種活動,身體機能呈明顯的下降趨勢,大部分學生沒有養(yǎng)成良好的體育習慣和樹立終身體育觀念。在上學期間,由于經(jīng)濟的增長,學生營養(yǎng)條件的改善,身體形態(tài)指標呈現(xiàn)出明顯的增長,通過對兩者計算出來的派生指標可以看出,技工院校學生身體形態(tài)指標的增長速度高于身體機能的增長速度。用簡單的話說,就是在黃金時間卻沒有得到最好的發(fā)展。
3.體育意識和肥胖的關系
體育意識和身體機能之間有著正相關的關系。以肥胖者為例,通過對他們體質指標影響的研究發(fā)現(xiàn),肥胖和超重的學生除了在力量方面比普通的學生有優(yōu)勢之外,其他的生理指標、體質狀況和運動能力都要比普通的學生低。其中,肺活量和體重指數(shù)有著非常顯著的相關,其他的各類健康指標都表現(xiàn)出肥胖和超重的學生明顯低于普通學生。肥胖和超重的學生的體育意識狀況表明,肥胖學生參加體育活動的時間和其體育意識明顯低于一般的學生,具有顯著性的差異。不管是花在體育鍛煉的時間或者對體育類書籍、報刊雜志、電視節(jié)目的關注程度,肥胖學生也是明顯低于普通學生。而不同體質狀況的學生,在對健康的認同和體育鍛煉能促進健康的認識方面不具有顯著差異,幾乎每一個學生都能認識體育運動對健康的積極作用。我們可以看到,除了遺傳和飲食影響因素外,缺乏良好的體育習慣和體育意識也是肥胖的重要因素。擁有良好的體育意識,就能積極參加各種體育活動和增加對健康的關注,可以直接導向技工院校學生體質的良性發(fā)展。
4.培養(yǎng)技工院校學生終身體育意識的具體要求
技工院校是培養(yǎng)學生終身體育意識的重要階段。上學期間,處于身心成熟的青年時期,是個性形成的關鍵時期,自我意識較為強烈,這個時期是接受教育、自我完善和實現(xiàn)個體社會化的最佳階段,對于形成終身體育意識、思想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技工院校體育教學要突出對學生終身體育能力的培養(yǎng),因為,這直接關系到新一代跨世紀人才的質量問題,其意義深遠。
(1)改善體育教學理念和方法
改變單一的陳舊的枯燥乏味的教學方法,逐步實現(xiàn)變灌輸為交流、變被動為主動、變單一為多樣、變封閉式為開放式,采取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知識和趣味相結合、課內和課外相結合等生動活潑的教學方式,使學生加深對課外體育理論的認識,加強對體育理念的培養(yǎng),把無形的終身體育理念落實到有形的學校體育中去,為終身體育打下堅實的知識基礎。例如,院系應多組織些體育比賽活動。
(2)培養(yǎng)學生終身體育的思想觀念
終身體育不僅是社會發(fā)展的需要,也是個人生存、享受、發(fā)展獻身的需要,必須讓學生自己認識到這一點,認識到形成終身體育意識的重要性,學生的認識水平越高,對體育活動的熱情興趣越大,其終身體育思想越牢固。在體育教學中,既要認識到體育的功能和作用,又要讓學生充分體驗體育帶來的魅力,并從體育中獲得興趣和快樂。
(3)提高學生的體育鍛煉能力
多傳授學生體育鍛煉的方法,而不是要求其達到如何的體育指標。技工院校體育教學是以學生身體全面發(fā)展為核心,以掌握基礎知識為手段,以能力提高為重點,最終達到增強體質的目的,讓其在養(yǎng)成良好的心理素質和意志的基礎上培養(yǎng)學生的自我鍛煉、自我評價和自我監(jiān)督能力。
(4)增加體育場地和體育教學設施
技工院校必須具有學生能夠基本鍛煉的體育設施,有些學校以跑步這樣枯燥乏味的方式進行鍛煉的人占了大部分,普遍反映是技工院校體育設施不夠或不完善。目前,不少學校認識到其運動場地和設施的重要性,正在加以改善。但仍有許多技工院校場地落后陳舊,無法滿足在校學生鍛煉身體的需要。技工院校的體育設施應該趨向多樣化,完善化,而且必須用在學生的體育活動和身體鍛煉中,才能發(fā)揮應有的價值,才能有效地促進技工院校學生終身體育意識的培養(yǎng)。
5.培養(yǎng)技工院校體育意識對體育教師的要求
體育教師是體育教學的靈魂,體育教師是促進學生身體健康發(fā)展的組織者和指導者,思想品德的塑造者,科學知識和科學鍛煉方法的傳授者。在培養(yǎng)技工院校學生終身體育意識中,起著關鍵作用。體育教師的言行直接作用于學生,教師應注重在教學中的內容安排和學生的需要相結合,精心組織,合理安排,靈活運用各種教學手段,上好每一節(jié)體育課。
(1)注意學生體育知識和運動技能的培養(yǎng)
要形成體育意識必須要有一定的關于體育活動的知識、方法、技能和理論。這就要求體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注重有關體育理論知識的傳授,讓學生能夠學到一些能夠適合將來自身發(fā)展體育鍛煉的運動技能,和增加學生們對體育知識的了解。在教會其運動技能的同時也要使其明白為什么學,怎樣學,并利用多元的方式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2)提高學生的參與動機,培養(yǎng)學生體育活動的興趣
研究發(fā)現(xiàn),雖然大部分學生喜歡體育運動,但卻只有不到一半的學生喜歡體育課,因為許多體育課的內容不能引起他們的興趣。體育教師在授課的時候要注意提高學生的參與意識,激發(fā)學生體育活動的興趣、愛好和體育鍛煉的習慣,這是教學成功的一個重要標志。強迫的體育教學內容會使學生產生逆反心理,對體育鍛煉產生消極情緒,對學生的健康、體質、心里的發(fā)展產生不良的影響。學生有進步時給予鼓勵和表揚,學生動作不到位也不要批評,更不能嘲笑,避免學生之間的相互嘲笑。成績的評定時,應該客觀、公平、公正的多位性評價,如進步大小的評價、學生上課態(tài)度的評價、課外活動參與性的評價,都有助于提高學生的積極主動性,可以通過各種方式的游戲和體育教學比賽,來使課堂氣氛更加活躍,因為游戲和體育比賽的娛樂性及競爭性可以活躍學生的情緒,提高學習的興趣,還可以給與一定的精神上和物質上的獎勵,這樣產生的效果比簡單的教與學更好。學習的主動“吸收”強于被動的“吞咽”。
(3)教師自身素質的提高
對終身體育意識的培養(yǎng)就要求教師在教學方式上有所改變,不再是教師教什么學生學什么,而是學生學什么教師教什么,。這就對體育教師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體育教師必須具有比較全面地專業(yè)知識和技能,不斷擴展自身的知識面,才可以避免由于知識缺乏所導致的尷尬局面。此外教師還必須跟得上時代的步伐,不斷地自我進修,增加信息方面的知識,掌握網(wǎng)絡、多媒體技術,培養(yǎng)自己的創(chuàng)新能力,不能落在時代的后面。體育教師要對當代技工院校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的狀況有清楚的認識,能讓學生自主、積極的參與學習,并產生參與體育活動的興趣。通常老師的一個漂亮示范動作可以打動許多學生的心,從而產生體育運動興趣。反之,就會讓學生感到此項運動太難或者根本沒有意思。老師的言行對學生的終身體育意識的養(yǎng)成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
總之,作為一個體育教育工作者,應該做到以下幾點:培養(yǎng)和發(fā)展學生參加體育活動的興趣和運動能力;提高學生主動參與體育活動的自主體育意識;充分發(fā)揮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對體育思想、情感、行為、個性以及交流有著良好的認識、感覺和評價;讓學生認識體育的價值,體驗體育所帶來的無窮樂趣。
學校體育教育是終身體育意識培養(yǎng)的關鍵,而體育教師是學生培養(yǎng)體育意識的直接引導者,不僅要為學生打好良好的身體基礎,更重要的是培養(yǎng)學生的終身體育意識和終身鍛煉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