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娟 齊文杰
《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分領(lǐng)域闡述了兒童的學習與發(fā)展,分年齡段確立了兒童的發(fā)展目標,它引導教育者著重從兒童發(fā)展的角度去考慮教育問題。這就要求教師去了解兒童,而觀察是教師了解兒童的重要途徑,它能幫助教師從發(fā)展的角度去了解兒童的現(xiàn)有水平和發(fā)展方向,體察兒童的心理與情感。
目前,觀察的重要意義已被越來越多的人所認識,一些幼兒園也在實踐中摸索嘗試。但是,有些教師還是覺得無從下手,不知道觀察什么,不知道如何分析觀察資料。筆者認為這可能源于教師對觀察的相關(guān)理論缺乏了解。觀察不是件簡單機械和程序性的事情,不是把兒童的行為記錄下來即可,“觀察什么”“如何觀察”“觀察之后如何分析與運用”都需要以相關(guān)理論為基礎(chǔ)。下面我們以“觀察兒童積木游戲”為例加以闡述。
如果我們想深入了解兒童的積木游戲,就應該明確要觀察哪些內(nèi)容、采用何種觀察方法、如何分析兒童的操作過程及建構(gòu)的作品、如何把這些觀察分析資料運用到日后的教育活動中去。
一、觀察兒童積木游戲的哪些方面
對于同一兒童的行為,不同背景、知識經(jīng)驗的人觀察到的內(nèi)容是不同的。對兒童了解得越多,我們觀察到的內(nèi)容就越豐富越關(guān)鍵,正所謂“心中所想,目中所見”。
通過訪談,我們了解到,在觀察兒童積木游戲時,大部分教師會觀察兒童的動作發(fā)展,包括精細動作和手眼協(xié)調(diào);會觀察兒童對大小、形狀的認知;會觀察兒童的社會性發(fā)展,比如是否與其他小朋友有合作和交流;會觀察兒童的情緒情感,比如是否有耐心,玩得是否愉快;還會觀察游戲結(jié)束時兒童是否有收拾玩具的良好習慣,等等。這些內(nèi)容的確是兒童在玩積木的過程中都有可能表現(xiàn)出來的,但不是我們要了解的兒童積木游戲的“核心信息”。因為上述行為是兒童在其他游戲中也可能表現(xiàn)出來的。當然,也會有教師意識到要觀察兒童搭建的作品的復雜程度,但是對“復雜程度”的了解比較模糊,往往憑借自己的經(jīng)驗來劃分。
一個擁有理論的觀察者在觀察兒童積木游戲時,會將哪些相關(guān)理論與兒童的積木游戲行為自動聯(lián)結(jié)呢?
●兒童積木搭建水平存在由低到高的“序”。從最低層次的擺弄積木到最高層次的運用各種技能進行搭建,兒童搭建水平有自己的發(fā)展軌跡。
●兒童搭建的主題存在性別上的特點,男孩和女孩搭建的主題有所不同。男孩搭建的最常見的五種主題是飛機、武器、高樓、平房、船只,女孩搭建的最常見的五種主題是平房、家具用品、高樓、花草樹木、橋梁?!?〕
●輔助材料影響兒童的積木搭建。輔助材料的提供會豐富兒童的戲劇性表演游戲。
●搭建時間影響建構(gòu)水平和戲劇性表演游戲。張瑩、華愛華的研究提出了小中大班兒童單次積木游戲的合理時長。
●彩色積木與原木色積木對兒童搭建會產(chǎn)生不同的影響。格式塔理論、兒童的色形抽象研究都表明,彩色積木對兒童的建構(gòu)有局限性,而原木色積木可以讓兒童的注意力更加集中在構(gòu)型上。
●材料投放方式會對兒童建構(gòu)產(chǎn)生影響。有研究表明,積木材料分類投放對兒童的基本結(jié)構(gòu)造型等級、對稱水平、形狀組合、積木用量、前后命名一致等多方面都有顯著影響。
了解了上述理論,教師在觀察兒童積木游戲時就會將重點放在以下內(nèi)容上:
○兒童選擇了哪些積木(積木大小、類型、顏色),這些積木對兒童搭建游戲的影響或制約是什么?
○兒童搭建了哪種形式的物體(十字交叉式、高高聳立式、堆放式、平行式、封閉式、開放式)?
○兒童在尋找自己需要的下一塊積木時,是從一堆雜亂的積木中翻找,還是有目的地拿?。?/p>
○兒童的搭建是否有重復的主題或多種多樣的主題?
○兒童是否給搭建物命名?
○兒童一共玩了多長時間?多長時間用于搭建構(gòu)型,多長時間用于戲劇性表演游戲?玩戲劇性表演游戲時用到了哪些輔助材料?
二、用什么方法來觀察記錄兒童的積木游戲
觀察記錄方法多種多樣,如大家都熟知的有軼事記錄法、發(fā)展檢核表、表現(xiàn)水平評分指南、時間取樣、事件取樣、等級評價量表、照片、音頻/視頻記錄、兒童繪畫作品分析等。教師可以根據(jù)觀察的目的和內(nèi)容選用合適的方法。下面介紹一種比較有效的觀察記錄方法——學習故事。
學習故事由新西蘭學前教育學者卡爾(Carr,2004)提出,它是一種在真實情境中完成的結(jié)構(gòu)性觀察記錄方法,能反映兒童自身連續(xù)發(fā)展的情況。運用這種方法時,教師不僅要觀察記錄兒童的表現(xiàn),還要解讀所觀察到的行為?!?〕
就兒童積木游戲的觀察而言,首先,教師應該描述兒童在積木操作過程中的行為表現(xiàn)和情景,即“發(fā)生了什么”,記錄時要圍繞積木游戲的核心信息,包括兒童的搭建水平和搭建主題、兒童在戲劇性表演方面的表現(xiàn)、兒童選擇的積木種類、兒童在積木游戲過程中的模仿等。其次,教師要對兒童在積木游戲中的行為作出評價,要解讀、分析和回應兒童的學習行為,即兒童“學習什么”。最后,教師要思考對兒童下一步指導的計劃,即“下一步該怎么做”。
三、如何分析與運用觀察資料
觀察兒童的目的是為了更好地了解兒童,改善教育實踐,從而促進兒童發(fā)展。在這個過程中,分析與運用觀察到的資料尤為關(guān)鍵,而我們自身擁有的對兒童的認識和理解(也就是理論知識)又會影響我們對資料的分析和得出的結(jié)論。下面,我們嘗試著運用相關(guān)理論來分析兒童的積木游戲。
(一)發(fā)生了什么
姓名:月月 性別:女
年齡:大班 時間:11∶07~11∶35
第一階段(用時10分鐘),月月拿到積木后,很快地將積木平鋪,之后她從大桶里翻找出了一些積木放在自己鋪成的這個平面上,且搭建了一個高高的煙囪。然后,她又圍成了一個小的空間,并且用五角星形積木搭建出了一個門。月月說小老虎住在這所房子里(如圖1)。
第二階段(用時3分鐘),月月翻找出了一個菠蘿小人和番茄的木制卡片。月月說小老虎的家叫“番茄花園”,這個菠蘿小人是小老虎的仆人,說完哈哈大笑起來。她又在房子最左側(cè)用幾塊積木搭了臺階,在臺階上放了一塊圓柱體積木,她說這是小老虎的蹦蹦床(如圖2)。
第三階段(用時15分鐘),在“蹦蹦床”的左側(cè),月月搭建了一輛汽車(如圖3)。這主要是模仿旁邊小朋友的行為。月月看到旁邊的小朋友搭了一輛汽車,兩只小老虎正坐在汽車上(如圖4),她也搭建了汽車,帶著小老虎到其他小朋友家去玩(如圖5、圖6)。之后她又邀請其他小朋友到她家里來做客,她的菠蘿仆人還給來賓鞠躬(如圖7)。一直到收積木,他們都在玩“做客”的游戲。
(二)學習了什么
1.月月的積木搭建水平
對于兒童積木搭建水平由低到高的“序”,很多學者都提出過自己的觀點。我們綜合前人的研究由低到高列出兒童積木搭建的不同水平:(1)平鋪、堆放,(2)延長,(3)壘高,(4)二維壘高,(5)平鋪(形成平面,作為搭建的底座),(6)架空,(7)圍合,(8)實心搭層(用積木依次平鋪和壘高搭出一個實心的層階,并在此層階上繼續(xù)搭建),(9)空心搭層(利用架空和平鋪搭出一個具有空間的層階,并在此層階上繼續(xù)搭建),(10)多技能組合應用(將較高水平的搭層技能與其他較簡單的各種技能靈活地組合應用)。據(jù)此,可以看出月月的搭建水平處于實心搭層階段,她用積木依次平鋪搭出一個實心的層階,并在此層階上搭了一個煙囪。
2.月月搭建的主題
月月的搭建主題相當明確,一開始她就想搭建一座房子,隨后又添加了門、臺階、小老虎的蹦蹦床、小老虎的汽車等。月月有很強的搭建目的性,而且在搭建過程中能一直謹記自己的搭建目的,這與大班年齡段特點是相符的。從月月搭建的主題看,也符合性別上的特點。
3.月月搭建中的模仿行為
在搭建過程中,月月有模仿同伴搭建汽車的行為。她開始并未想到要給房子的主人“造”一輛汽車,而是在看到同伴搭建汽車之后才有了這種搭建行為。模仿是幼兒學習和成長的重要途徑。有研究者提出,兒童在模仿過程中首先會注意和觀察模仿對象,之后把模仿對象內(nèi)化為一種表象貯存在記憶中,最后用動作和行為把這種表象表達出來,在這一過程中兒童的認知能力得到了鍛煉?!?〕
4.月月的戲劇性表演游戲
月月的搭建時間有13分鐘左右,剩下的15分鐘左右都在玩戲劇性表演游戲。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出,輔助材料(小老虎、菠蘿娃娃、番茄木制卡片)對月月的戲劇性表演游戲的確有著某種暗示作用。美國教育家卡羅琳·普拉特特意設(shè)計了各種木制人物和動物作為單元積木的輔助材料,這些輔助材料會促使兒童在游戲中創(chuàng)造情境,表現(xiàn)自己的思想與情感。
(三)下一步該怎么做
1.材料的投放
對于大班年齡的月月來說,其搭建水平并不算太高,這可能與教師提供的積木的類型、大小、顏色有關(guān)。案例中,教師提供的是彩色的小型積木,塊數(shù)不多,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兒童的搭建水平。有研究顯示,給大班兒童提供彩色積木,雖然他們能夠有意識地選擇不同顏色的材料來建構(gòu),但如果彩色積木中每種顏色的數(shù)量很有限,可能會限制兒童的建構(gòu),導致兒童轉(zhuǎn)向其他類型的游戲行為。〔4〕這給我們的啟發(fā)是,給兒童的積木最好是原木色的,以避免色彩對兒童建構(gòu)游戲的限制。
教師把所有積木放在一個大桶里,沒有分類投放,這對月月的搭建產(chǎn)生了一定的負面影響。有研究結(jié)果顯示,分類投放的積木會對兒童的搭建水平、對稱水平、形狀組合、積木用量等多方面產(chǎn)生顯著影響。因為一目了然的積木顏色、形狀、數(shù)量,使兒童不再盲目地進行接下來的搭建,也使他們注意使用不同形狀的積木去搭建更加復雜的造型,節(jié)省拿取積木的時間,可以增加使用的積木數(shù)量?!?〕
2.模擬參照物的提供
給兒童提供模擬參照物,讓兒童模仿搭建,可以有效提高其積木建構(gòu)水平。〔6〕兒童根據(jù)模擬參照物搭建按由易到難排列依次是范例、范例照片、實物模型、實物照片。對于大班兒童來說,根據(jù)實物和實物照片搭建依舊有難度,所以,可以為大班兒童提供模擬的參照物,為不同搭建水平的兒童提供不同難度的參照物,且墻面上可以呈現(xiàn)搭建的步驟圖等。
3.輔助材料的提供
關(guān)于積木游戲中添加輔助材料,多數(shù)研究者都認為輔助材料有助于游戲的復雜化,如果給兒童提供不同的游戲輔助材料,兒童會以自己的經(jīng)驗和能力玩出不同的游戲情節(jié)。教師可以給兒童提供一些動物、人物、交通工具、路標等輔助材料。
綜上所述,如果教師頭腦中清楚兒童積木游戲的相關(guān)理論,就會聚焦積木游戲的核心信息進行觀察,采用適宜的觀察方法,準確分析兒童的現(xiàn)有水平并提供更好的教育支持。但是,理論的內(nèi)化并不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情,教師可以以具體的兒童學習案例為抓手,與同事交流、針對具體情況查閱資料或向相關(guān)的理論工作者請教,在具體的教育實踐情境中反思,把經(jīng)驗變成想法和觀念,把想法和觀念變成反省與檢討,再把反省與檢討變成更新的理念與行動。
參考文獻:
〔1〕〔4〕董素芳.結(jié)構(gòu)游戲材料投放方式對兒童結(jié)構(gòu)游戲行為影響的研究〔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07.
〔2〕周欣,黃瑾,等.學前兒童數(shù)學學習的觀察和評價:學習故事評價方法的應用〔J〕.幼兒教育:教育教學,2012,(6).
〔3〕林泳海.兒童模仿及其教育價值〔J〕.應用心理學,1987,(S1).
〔5〕崔希娟.積木的不同投放對幼兒積木建構(gòu)水平的影響〔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12.
〔6〕張曉霞.4~5歲幼兒積木建構(gòu)水平的提升及其對幾何空間能力發(fā)展的影響〔D〕.北京:首都師范大學,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