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紅英
【摘要】 我們把突出學生的“學”的課堂稱之為“生本”的課堂,而把突出教師的“教”的課堂稱之為“師本”的課堂。如何擺脫傳統(tǒng)的桎梏,真正做到 “以生為本”?本文以“生本”教育理論為理論支撐,指出傳統(tǒng)的“四步閱讀”教學模式的弊端,提出構(gòu)建突出學生的“學”的“四環(huán)節(jié)”生本課堂模式。
【關(guān)鍵詞】 師本 生本 課堂教學模式
【中圖分類號】 G633.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992-7711(2014)09-022-01
0
新課改范式繁多,思潮種種,但無一例外地將目光聚焦到教學觀念、教學主體、教學方法、課堂模式的改變上。廣大教育工作者清醒的認識到:課改不是改良,而是改革和再造;是拋棄“控制”,實行開放、自主;好課永遠都是“學生的課”“學的課”,而不是“教師的課”“教的課”。
1. 叫?!八牟介喿x”師本教學模式
1.1初中版的“四步閱讀”課堂流程示例(以《愛蓮說》為例)
(1)創(chuàng)設(shè)情境,3至5分鐘(這里既有藝術(shù)設(shè)計的審美體驗,又有當?shù)嘏徃郯?,澳門回歸祖國重大事件,能引起學生注意力等);
(2)閱讀感知,至10分鐘(文章很短,把課前預習與課堂學習合二為一,省時高效,我常用此法);
(3)探究發(fā)現(xiàn),20至25分鐘(先由學生提問,師生共同討論研究,學生“問”之不及,再由教師提問。這一點比今天老師提問要進步得多);
(4)擴展提升,5至10分鐘(鞏固學習內(nèi)容:本節(jié)課除了學習語言,其難點是文章“托物言志”寫法的掌握)。
1.2高中版的“四步導讀法”案例(以《故都的秋》為例)
第一步:文本結(jié)構(gòu)梳理(整體感知);問題引導:“文章開頭總寫了哪兩種秋景,突出強調(diào)了哪一種秋景呢?”
第二步:重點細節(jié)探究(品味語言);問題引導: “1.北國之秋有什么特點,作者如何概括?2.文章的主體部分描寫了哪幾種北國的秋景呢?是概括說明3-9節(jié)。”
第三步:主題意蘊發(fā)現(xiàn);問題引導:“面對背過的秋景,作者抒發(fā)了怎樣的情感呢?”有些課還會結(jié)合作家、時代背景探究文本意蘊。
第四步:“語言特色體悟”;問題引導:“文章運用了對比手法,抒發(fā)了怎樣的情感呢?(11-12節(jié))”
1.3 對“四步閱讀”教學模式的質(zhì)疑
1.3.1 初、高中版“四步閱讀”模式的不足
初中版的“四步閱讀”模式,對處理較為短小的課文時,常能起到良好效果,也即所謂的“實效性”。但缺陷也是非常明顯的,特別是處理較長中短篇小說時沒就顯得乏力了。對長的篇幅,沒有三五甚至十二八遍閱讀,很難一下抓住要領(lǐng)。課上的十分鐘或者五六分鐘讀完一篇文章無法“走進文本”,只能“走過文本”。
其次,學問學問,就應(yīng)該是學生“學”學生“問”,不是老師“問”。教師口頭提問,或把問題投影到大屏幕上,學生討論或師生共同討論,偶爾的“小組討論”,這樣的處理和設(shè)計有問題。
1.4 對傳統(tǒng)的“四步閱讀”教學法的反思
傳統(tǒng)的“四步閱讀”教學法的三大特征:一是以“教”為中心,二是以講代學、一講到底。三是閱讀量少,閱讀面窄。這種教學法,它顛倒了學習的主體,壓制了學生的好奇心和學習的自主性。
2. 構(gòu)建“四環(huán)節(jié)”生本課堂模式
2.1 如何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首先要講究教學策略,要從教學觀念上進行改革,真正做到以學生活動為中心,突出學生主體地位;其次要改革教學方法,倡導以學定教,先做后學,先會后學,先學后教,以至不教而教;再次要樹立“生活即語文”的“大語文”觀,把語文學習的時間從課內(nèi)延續(xù)至課外;最后是構(gòu)建“生本”課堂閱讀教學模式,把學習的主動權(quán)交還給學生,突出學生的“學”,讓學生在課前充分學習、課上充分討論、自信展示、激勵提升。把學習的環(huán)節(jié)變?yōu)閭€人學、小組學、全班學、老師幫。
如果從教學觀念、教學策略、教學方法進行大膽的改變,即可形成“初讀(談感悟)——品讀(談最喜歡的地方)——研讀(拓展閱讀)——提升(讀寫)”的閱讀新模式,由此建立“生本四環(huán)節(jié)”閱讀教學課堂模式。
2.2 生本課堂“四環(huán)節(jié)”及其解讀。
第一環(huán)節(jié) 檢查前置學習(2分鐘):學生圍繞前置學習自主解決50%的問題,標注出疑難問題。小組交叉檢查,教師作出評價。拒絕零起點課堂。此為“先學后教”;強調(diào)“不做不議”。
第二環(huán)節(jié) 合作探究(15分鐘):小組探究留下的疑難問題,才是本節(jié)課的“重點”與“難點”,而非課前教師確定的“重點”與“難點”,因此教學更具“針對性”。此為“以學定教”;強調(diào)“不議不講”。
第三環(huán)節(jié) 展示交流(20分鐘):展示近共性問題和疑難問題,提出質(zhì)疑,辯論,注重展示的實效性;強調(diào)“不辯不撥”。
第四環(huán)節(jié) 激勵提升(3分鐘):教師引導、點撥、糾偏、補漏,幫助學生“畫龍”,關(guān)鍵處“點睛”;強調(diào)“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
3. “四環(huán)節(jié)”生本課堂教學設(shè)計簡例
3.1 課前——《寡人之于國也》(孟子)前置學習
①課外疏通文意,把不能理解的字句標記出來,上課后先提出來大家一起解決。
②讀完這篇文章,你讀懂了什么?從這篇文章你還想到了一些什么?說給大家聽聽。
3.2課中——課堂教學流程:
前置學習檢查:(3分鐘)
師:在學習《寡人之于國也》這篇文章時,還有哪些字詞障礙需要解決的,請?zhí)岢鰜恚?/p>
(生:提出難懂的字詞,有其他組的同學回答和補充,必要時教師才做補充。)
合作探究(15分鐘)
師:(組織討論)讀完這篇文章,你讀懂了什么?從這篇文章你還想到了一些什么?大家先在小組內(nèi)進行一對一的分享,然后組長組織本組同學整理小組成果,或提出疑問,準備展示。
(生:學生討論,一般學生討論的聲音由大變小,甚至在觀望了,意味著討論即將結(jié)束,學生在等待發(fā)問或分享展示了)
展示交流:這個過程是展示思想成果、思想碰撞、課堂生成環(huán)節(jié),教師的組織、激勵很重要)(20分鐘)
總結(jié)提升:可由學生作結(jié),也可由教師作結(jié),爭論不下的問題留待課外繼續(xù)找支撐,下節(jié)課繼續(xù)展示。(2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