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基于高校教學質量評價指標體系建立的意義,結合金陵科技學院實際,按照客觀性、多元性、全面性和可操作性原則建立了教學質量評價指標體系。并結合專家對指標進行的評價,最終確定了教學質量評價指標體系的一級指標和二級指標。
關鍵詞:教學質量;評價;指標;構建
作者簡介:李慧(1981-),女,安徽南陵人,金陵科技學院信息技術學院,講師。(江蘇 南京 211169)
基金項目:本文系2013年江蘇省現(xiàn)代教育技術課題(課題編號:2013-R-26144)、江蘇省高校自然科學研究項目(項目編號:13KJD520005)的研究成果。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0079(2014)09-0030-02
近年來,隨著國家科教興國戰(zhàn)略的實施,高等院校的辦學規(guī)??焖贁U大。而在高等教育中,教學是一切工作的中心,教學質量是學校生存和發(fā)展的生命線,如何保證高等教育的教學質量,是當前高校面臨的主要問題。高等教育包括精英教育和大眾化教育,精英教育強調學術性教學,大眾化教育強調應用性、創(chuàng)業(yè)性教學。[1]金陵科技學院(以下簡稱“我?!保┦且凰耘囵B(yǎng)高級應用型人才為主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以大眾化教育為主,始終堅持“教學中心地位”不動搖,不斷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培養(yǎng)適應地方經濟社會發(fā)展需要的專業(yè)基礎扎實、職業(yè)素養(yǎng)好、實踐能力強、發(fā)展后勁足的高級應用型人才。同時,我校近期正處于“質量提升”發(fā)展的重要階段,因此保證和提高教學質量,是一個急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為了體現(xiàn)課堂教學質量評估的科學性、全面性、準確性和可操作性原則,參照普通高等學校教學工作水平評估指標體系,基于多評價主體建立教學質量評價指標體系結構。評價指標論域V=(一級指標),每一個評價指標均包含多個子評價指標,子評價指標參照普通高等學校教學工作水平評估二級指標體系。
一、教學質量評價指標體系構建意義和原則
1.構建意義
高校課堂教學質量評價是高校教學質量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建立有效的質量評價指標體系有助于避免教師教學活動的盲目性。傳統(tǒng)的教學質量評價一般用于鑒別教師教學工作質量的高低,[2]現(xiàn)代教學質量評價的目的則突出改進和提高,強調評價的目的是評價對象按評價目標要求的方式變化。[3]因此,構建一種適合我校校情的教學質量評價體系具有重要意義。
(1)有利于建立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對于新建本科院校,教師隊伍相對薄弱,建立一支專業(yè)扎實、高素質的教師隊伍是面臨的重要問題之一。首先應對教師現(xiàn)狀有一個全面的了解和正確的評價。這樣不但可以激勵教師自覺提高自身素質,使其了解自己的優(yōu)點和不足,自覺調控自己的行為,不斷改進和完善自己的工作,向更高的目標邁進,同時,又可以促進學校行政領導對提高教師素質和教學水平問題重要性的認識,使學校更加有目標、有計劃、有針對性地采取有效措施加強師資隊伍的建設。[4]
(2)有利于提高我校高級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質量。通過評估,可以促進學校的教學管理更加科學化、規(guī)范化,是宏觀調控教學的主要措施和有效手段?,F(xiàn)代管理理論強調目標控制、過程控制和要素控制。實現(xiàn)最優(yōu)控制的關鍵在于信息反饋。[5]通過教學質量評估反饋結果,學校管理機構可以客觀地掌握教學活動的現(xiàn)狀和水準,并依據此探討高校教育發(fā)展的新思路和新方法。
2.構建原則
構建適合我校校情的教學質量指標體系必須堅持客觀性、多元性、全面性和可操作性原則。
(1)客觀性。高校教學質量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應遵循高等教育發(fā)展的自然規(guī)律,符合實際的教學過程,每項教學指標均能反映教學活動的某一方面。我校作為一所年輕的本科學校,以培養(yǎng)高級應用性人才為主要特色,不同于其他老本科高校。因此,必須考慮到我校存在的客觀實際情況。
(2)多元性。在教學過程中,評價主體按照一定的評價標準,采取科學的態(tài)度和方法對評價客體工作活動進行價值的判斷稱為教學質量評價。評價客體一般是教師,國內外大部分大學評價主體選擇的是學生。[6]大多數學者認為評價主體只選擇學生,導致評價結果具有片面性,不能很好地反映評價客體教學活動的價值取向。因此,考慮到教學活動的多維性,應采取多種方式評估教學活動。本文綜合已有文獻的觀點,并結合我校實際情況,采取學生對教師的評價,學校管理人員和教學督導的評價,教師同行及校外專家對教師的評價進行綜合建立評價機制。
(3)全面性。高等教育是在完成中等教育的基礎上進行的專業(yè)教育,但它并不僅僅是專業(yè)知識的傳授,更是一個多元化學術活動的結合。教學質量評價指標在設計時要全面廣泛,內涵要具體、準確。大學教學質量評價指標不僅要考慮知識的傳授,還要考慮教書育人及能力培養(yǎng)等方面內容。教書育人是高校教師提高教學質量的基礎,促進社會和諧,也促進學生良性發(fā)展;知識傳授是教學質量的核心,衡量學生本專業(yè)知識的掌握情況;能力培養(yǎng)是教學質量的升華,反映運用已學知識的能力。
(4)可操作性。教學質量評價指標體系必須內容明確,不產生歧義,不出現(xiàn)相互交叉、相互包含等現(xiàn)象,要具有可操作性。由于評價指標是建立在多維的教學活動基礎之上的,因此應采用定量與定性指標相結合的原則進行評價。定量指標通過量化的表述形式,具有明確的評價標準,使評價結果更具有客觀性,能較真實地反映評價情況。但有時并不是所有的指標都可以量化,且定性指標所含信息量的廣度和寬度遠大于定量指標,[7]因此使用定性指標可以彌補定量指標的不足。兩者結合充分發(fā)揮兩者各自的優(yōu)點,避免各自的缺點。
二、課堂教學質量評價指標體系
基于大學課堂教學質量評價指標體系建立的意義,遵循課堂教學質量評價指標體系構建的原則,參照普通高等學校教學工作水平評估指標體系,基于多評價主體采用層次分析法建立教學質量評價指標體系。教學質量評價指標分為六個一級指標:教學規(guī)范,教學態(tài)度,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效果和總體評價。每個一級指標可細化為若干二級指標。特殊情況下,一級指標和二級指標可根據不同評價主體做相應的調整。
1.教學規(guī)范
教學規(guī)范是每門課程教師在教學時需遵循一定的規(guī)范,主要是為了加強教學常規(guī)管理,提高教學質量,確保高校人才培養(yǎng)目標的實現(xiàn)。根據我校實際情況,該一級指標細分為3個二級指標:《教案》、《教學進度表》和《教學大綱》格式規(guī)范;《教案》、《教學進度表》與《教學大綱》吻合;授課內容與《教學進度表》中的教學內容進度基本吻合。
2.教學態(tài)度
教學態(tài)度是教師個人對將要進行的教育教學工作的一種心理上的準備狀態(tài)。一般情況下,有什么樣的教學態(tài)度就會引發(fā)什么樣的教學行為,[8]積極的教學態(tài)度有利于提高教學工作質量。教師教學態(tài)度的好壞直接影響到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教學效果。該一級指標細分為以下二級指標:勤奮務實,治學嚴謹;執(zhí)行教學規(guī)范,遵守教學紀律;儀表端正,為人師表;言傳身教,教書育人;講課有熱情、有感染力,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3.教學內容
教學內容是學校給學生傳授的知識和技能,灌輸的思想和觀點,培養(yǎng)的習慣和行為等的總和,它是教學質量評價的主要內容。該指標可量化為以下二級指標:對問題的闡述深入淺出,有啟發(fā)性;對問題的闡述簡練準確,重點突出,思路清晰;對課程內容嫻熟,運用自如;講述內容充實,信息量大;能反映獲聯(lián)系學科發(fā)展的新思想、新概念、新成果。
4.教學方法
教學方法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運用的方式與手段的總稱,主要是為了實現(xiàn)教學目標,完成教學任務,它也是教學質量評價的主要內容。該指標可量化為以下二級指標:能給予學生思考、聯(lián)想、創(chuàng)新的啟迪;能調動學生情緒,課堂氣氛活躍,與學生相處融洽;采用多媒體教學,生動活潑,具有較強的信息技能和信息化教學設計能力;結合多媒體使用板書,筆跡清楚;師生互動,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5.教學效果
教學效果則是指學生獲取的知識多少,能力提高程度的總稱,它也是教學質量評價的重要內容之一。該指標可量化為以下二級指標:學生考查成績結果分布合理;對知識點理解掌握程度較好,教學目標達成度高;學生解決問題、自主探究、協(xié)作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對本學科的興趣。
6.總體評價
根據前面的評價結果,按照某種評價規(guī)則,對本課程的任課老師給出最終的總體評價,評價等級為優(yōu)秀、良好、中等、及格和不及格。
三、結束語
我校是一所年輕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以教學型為主,因此,采用科學、合理的教學質量評價指標體系提高和確保教學質量是重中之重。本文討論了高校教學質量評價指標體系建立的意義,并按照客觀性、多元性、全面性和可操作性原則,立足于我校實際,建立了適合我校校情的課堂教學質量評價指標體系的一級指標和二級指標。整個評價指標體系包括6個一級指標,22個二級指標,并廣泛運用于課堂教學質量評估中。下一步將基于評價主體多元性,采用神經網絡機器學習方法建立教學質量指標體系評價模型的研究。
參考文獻:
[1]胡平波,甘國華.高校教學質量評價指標體系的建設[J].教育技術月刊,2009,(12):50-53.
[2]紀華霞,朱蓮琴,陳建.試論課堂教學質量評價體系和方法的構建[J].教育與職業(yè),2008,(9):159-161.
[3]江波,何秋釗,付茂洺.高校教學質量評價指標體系研究[J].中國民航飛行學院學報,2004,15(3):37-39.
[4]胡春萍.基于神經網絡的高校教學質量智能評估體系的研究與實現(xiàn)[D].廣州:廣東工業(yè)大學,2007.
[5]徐敏.基于PSO優(yōu)化神經網絡的高職院校教學質量評價系統(tǒng)設計與實現(xiàn)[D].無錫:江南大學,2009.
[6]劉艷彬,周耀烈.大學本科教師客體教學評估指標研究[J].科研管理,2010,31(5):39-53.
[7]陳周欽,李明惠,盧曉春,等.高職教師教學質量通用綜合評價體系的建立[J].高教探索,2005,(5):56-58.
[8]揚炎軒.論新課程改革中教師教學態(tài)度的轉變[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6,26(2):38-40.
(責任編輯:劉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