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 璐,歐小懂,古 力,劉麗華,黃炳坤
(1.河源市中心血站,廣東河源517000;2.河源市人民醫(yī)院,廣東河源517000)
ABO疑難血型鑒定情況分析
黃 璐1,歐小懂1,古 力1,劉麗華1,黃炳坤2
(1.河源市中心血站,廣東河源517000;2.河源市人民醫(yī)院,廣東河源517000)
ABO血型是輸血醫(yī)學中最重要的血型系統,ABO血型誤定極易引發(fā)溶血性輸血反應,由此造成貧血、腎衰竭、休克甚至死亡。有資料顯示ABO血型誤定,理論上導致無效輸血的可能>4%[1]。因此,正確鑒定ABO血型是保障臨床輸血安全有效的前提。筆者就日常工作中發(fā)現的ABO定型困難的標本,以血清學為血型鑒定的基礎,結合聚合酶鏈反應-序列特異性引物擴增(PCR-SSP)方法進行ABO血型基因分型,解決了因血型正反定型不符而導致難以定型的難題,報告如下。
1.1 標本來源
以往積累的ABO血型定型困難無償獻血者標本20例(從37 264名獻血者血液中發(fā)現),醫(yī)院送檢標本1例,共21例樣本。其中抗原減弱的3例獻血者血液在街頭紙板法初篩正定時均被誤定為O型。
1.2 血清學試劑與方法
單克隆抗A、抗B、抗-IgG、篩選細胞與譜細胞均為上海血液公司產品,抗A1、抗AB、抗H為美國Immucor公司產品,反定型紅細胞為長春博德公司產品。血型正反定型、直接抗人球蛋白試驗、抗體篩選及鑒定試驗、吸收放散試驗、唾液血型物質凝集抑制試驗參照文獻方法[2]。
1.3 PCR-SSP基因分型
采用QIAGEN試劑盒抽提樣本基因組DNA,采用美國G&T公司ABO基因PCR-SSP分型試劑盒進行常規(guī)等位基因分型,試劑盒可檢測出A1、B、O1、A201 4個等位基因,內對照為擴增人類生長激素(HGH)基因的擴增產物,大小為207bp,PCR擴增產物參考見表1。反應體系9μl,試劑分4管擴增,采用熱啟動技術即95℃預溫5min,然后95℃30s,60℃30s,72℃90s進行30個循環(huán),72℃延伸5min進行擴增。PCR產物檢測:3%瓊脂糖,10v/cm電泳35min。紫外燈下凝膠成像確定結果。
表1 PCR產物參數
2.1 21例ABO疑難血型標本血清學檢測結果見表2、表3。表2提示抗-M抗體與非特異性冷凝集素是影響當地無償獻血者血液ABO血型,導致定型困難的主要因素。
表2 血漿中存在不規(guī)則抗體導致ABO正反定型不符18例
表3 亞型引起RBC表面抗原減弱3例
2.2 對被抗體致敏的18號標本及抗原減弱的19-21號標本進行ABO血型PCR-SSP基因分型驗證,結果18、19、20號為A/O1型,21號為B/O1型,與血清學分型結果相吻合(見圖1)。1-17號標本未進行基因分型,因為在血清中找到不規(guī)則抗體且紅細胞未被致敏,排除ABH抗原異常的原因。
ABO疑難血型常表現為:正定型與反定型不一致;血型“改變”,兩次定型不一致;弱凝集,難判斷+/-;與ABO“同型血”,交叉配血不合;與ABO“同型血”交叉配血“相合”,但輸血時發(fā)生了輸血反應;與ABO“同型血”交叉配血相合,輸血無反應,但Hb升高值未達到預期效果等等[3]。常規(guī)的ABO血型血清學技術一般以紅細胞表面的抗原與抗體反應的凝集試驗為基礎,采用正反定型進行檢測。
對于疑難血型標本進一步做不規(guī)則抗體篩查、吸收放散、唾液血型物質凝集抑制等試驗項目[4]。這時一般可解決本文出現的抗-M,抗-P1和非特異性冷凝集等意外抗體造成ABO血型鑒定困難問題。在特殊情況下,如紅細胞被自身抗體致敏、表型被疾病干擾、ABO亞型、RhD變異體如弱D、極弱D(De1)等血型在應用血清學方法的檢測結果存在疑問時,再進行分子生物學基因分型方法是正確判定血型不可缺少的輔助手段[5]。
目前實驗室反定型細胞都是采用混合細胞,其ABO以外的抗原成分非常復雜,標本血清中含有不規(guī)則抗體時很容易和反定型細胞發(fā)生多凝集反應,從而影響血型鑒定的結果,對與O細胞發(fā)生凝集的標本,其反定型的結果是不可靠的。血清中存在不規(guī)則抗體的標本,應在不規(guī)則抗體鑒定的基礎上,選用不規(guī)則抗體相應抗原陰性的紅細胞進行ABO反定型試驗。對存在冷凝集素的標本,紅細胞用溫浴至37℃的生理鹽水反復洗滌5-6次,直至顯微鏡下觀察不到有紅細胞凝集后進行ABO正定型試驗;血清在4℃用O型洗滌紅細胞吸收1-2次后進行反定型試驗,可排除冷凝集素的干擾,從而正確鑒定標本ABO血型。
18號標本紅細胞被自身抗體致敏,經基因分型后確定為A/O1型,與血清學分型吻合。對于含自身抗體的標本,因紅細胞被致敏,血漿中存在自身抗體,無論是血清學檢測還是臨床的配合性試驗,都是非常棘手的問題,尤其對吸收放散效果不佳的樣本,結合基因分型技術,能起到有效的輔助作用。
圖1 ABO基因擴增片段電泳圖譜
19-21號標本經吸收放散實驗均檢出A或B抗原,而據文獻報道[6]有罕見的缺乏261核苷酸位G缺失的O基因細胞表面可產生弱A表現型,通過細胞轉染mRNA,表達出的相應抗原均表現出Ael血清學的特性,可能抑制抗-A抗體的產生,所以對于血清學中最為敏感的抗原檢測方法吸收放散實驗中出現的陽性結果也應保持謹慎的態(tài)度。21號標本在唾液血型物質凝集抑制試驗中未檢出B抗原物質,如未進一步行基因分型檢測,則在實驗室極易誤定為O型,最終結合血型血清學與基因分型結果分析,該樣本的血型定為Bx亞型。如果被誤定血型的獻血者血液輸注給患者,患者血漿中含供者相應抗原的抗體,則會出現嚴重的輸血反應。因此,在ABO血清學基礎上結合基因定型方法,對疑難的血型正確定型,對保證輸血安全極為重要。
綜上所述,鑒定ABO疑難血型,在傳統血清學鑒定技術基礎上結合ABO基因分型檢測,能簡便、快速、準確地鑒定疑難ABO血型,不受自身抗體干擾、不必作家系調查、不必重復采血、不必考慮是否為分泌型,順利解決疑難血型鑒定問題,彌補傳統血型血清學鑒定技術的缺陷。
致謝:本課題得到深圳市血液中心盧亮副主任、蘇宇清教授、喻瓊教授、梁延連教授的技術支持與幫助,在此一并表示感謝!
[1]趙桐茂.人類血型分型的新紀元[J].中國輸血雜志,2007,20(1):1.
[2]蕭星莆.輸血技術手冊[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1995:494-505.
[3]蘭炯采,贠中橋,陳靜嫻.輸血免疫血液學實驗技術[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11:131-146,
[4]陳志忠,廖楊勛,陳尚良,等.PCR-SSP基因分型技術在ABO疑難血型定型中的應用[J].現代檢驗醫(yī)學雜志,2011,26(4):53.
[5]蘭炯采,張志欣.開展血型基因及其應用研究,把輸血醫(yī)學推向分子水平[J].中國輸血雜志,2008,21(3):161.
[6]喻瓊,吳國光,梁延連,等.A放散型血型分子遺傳結構的研究[J].中華醫(yī)學遺傳學雜志,2006,23(2):174.
2013-07-27)
1007-4287(2014)07-1190-02
2010年度河源市科技計劃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