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開敏
摘 要:地理是普通中學學科類課程中的一門必修課程,以人類所生存的地理環(huán)境、人地關系和可持續(xù)發(fā)展為重要內容,在素質教育中承擔著其他學科所無法替代的任務,是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的必不可少的一門課程。地理學科綜合性很強然而它的最大的特點就是離不開地圖,圖象是指根據(jù)教學大綱的目的要求、教材內容和學生的知識水平等而設計的地理圖和畫組成的系統(tǒng),包括教學掛圖、地圖冊、附圖、插圖、填充圖冊、地理圖片、自制教學掛圖、板圖、板畫、幻燈、投影和錄像等,以及地理模型、地理標本和地理教學儀器(地球儀、三球儀等)等的示意圖。
關鍵字:地理;地圖;使用
中圖分類號:G632.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04-256-01
地理課堂應以圖象系統(tǒng)為媒介,教師提出一系列問題并引導學生通過觀看圖象,積極思維、自覺探索問題,從而獲取地理知識,提高地理能力、智力。
地理圖象不僅起直觀教具的作用,而且是圍繞系列問題,精心設計的,符合邏輯思維規(guī)律(由簡到繁、由已知到未知,由具體到抽象等規(guī)律),有利于啟發(fā)學生思考問題和解答問題的教學媒體。它始終貫穿于教學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每個步驟。能體現(xiàn)地理學科的教學特色
利用圖象進行教學是地理教學最重要的方法,最突出的特點。地理圖象導學法對地理圖象的要求比一般把 圖象作為直觀教具有更高的要求。它不僅考慮到單一的圖象設計,還考慮到圖象的組合;不僅考慮到圖象的直觀作用,還考慮到圖象的啟發(fā)作用。它要求圖象為教師提出的問題服務,為學生思考和解答問題服務。它要求圖象的作用始終貫穿于每個教學環(huán)節(jié),從而把對圖象的要求和作用提高到前所未有的最高層次。
教師語言的引導和圖象的引導貫穿于每個教學環(huán)節(jié)。它重視學生動腦(思考)、動眼(觀 察)、動口(回答)、動手(答題)解決問題。使學生的學習活動與教師的引導有機結合起來,達到全方位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使教與學和諧統(tǒng)一。
在教師引導下,學生利用圖象獨立思考問題、解決問題,因此有利于學生各種地理能 力的培養(yǎng)。如地理綜合分析能力、地理比較能力、地理判斷推理能力、地理圖象判讀能力、地理圖象再現(xiàn)能力、地理圖象填繪能力、地理記憶能力、地理自學能力的培養(yǎng)等。
由于圖象導學法圖象多,直觀性強,提出問題富有趣味性,學生的獨立思考也容易產(chǎn)生學習動機,故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地理的興趣。
在地理課堂上要用好地圖一定要重視填充圖的使用
填充圖亦稱空白圖或暗射圖。它只繪有簡略的地理輪廓(經(jīng)緯網(wǎng)格、境界線等)和一些主要的地理事物(水系、地形、城市等)的符號,而沒有地名注記,通常要求學生不直接依賴地圖填繪內容,而是在熟悉地圖基本內容的基礎上默填,因此,又叫暗射圖。
利用填充圖可以使學生鞏固所學的地理知識,幫助學生對地名及位置的記憶,熟悉地理事物的空間分布,有助于理解地理事物間的相互聯(lián)系,培養(yǎng)學生填繪地圖的能力。它是將地理知識通過教學轉化為學生自己的能力和知識的有效手段。
備課時,教師除認真完成填充圖練習外,還應分析其中的知識點。有些教師在講課中需要補充,有些在布置作業(yè)時最好講一講。如果課堂時間不充裕,要提前準備小黑板或課后輔導,以做示范。如初中第一冊《地理填充圖》11頁上的第6題,要求根據(jù)上海各月氣溫、降水量資料,繪制上海各月氣溫變化曲線和降水量各月分配示意圖。初一學生在數(shù)學中還未學到坐標知識,做這道題難度較大;教師若在課堂上繪圖,又較費時間。最好的
辦法是提前備好小黑板,繪好原圖,先講明橫縱坐標表示的內容,再以其中的幾個月份做為示范,邊講邊繪,并將易犯錯誤強調指出,學生再試做,錯誤減少了,練習的質量也就提高了。
填充圖練習要求學生在熟悉地圖基本內容的基礎上默填,故教師應首先指導學生看圖例、明確地理事物的地圖表示;再結合《地圖冊》和課本插圖復習有關課文,熟悉填繪對象的名稱、位置、范圍和分布特點;然后獨立完成填圖作業(yè),防止盲目亂填,或不假思索地機械抄圖,力求所填內容正確、位置準確,把填圖練習真正作為學生鞏固所學地理知識、培養(yǎng)學生動手能力的有效手段。
規(guī)范化的填圖練習是培養(yǎng)學生繪圖技能的好辦法,一開始就要嚴格要求,讓學生掌握基本的繪圖方法:注記的寫法要求字體端正、大小勻稱、排列整齊,用大小不同的字體反映地理事物的級別、主次,使全圖注記層次分明、易讀易記。地理要素符號的描繪要規(guī)范統(tǒng)一,以課本圖例為依據(jù)。此外,安排填圖時內容要由簡到繁、由易到難,由簡單的填空、填圖到復雜的繪圖、析圖都是如此,且還要求能夠利用圖來說明地理事物的分布特征及其相互聯(lián)系,使學生循序漸進,逐步掌握繪圖的方法,養(yǎng)成正確的填圖習慣,提高填繪地圖的能力。
在學生做填圖練習時,要求以《地圖冊》和課本插圖為范例,填出的符號和注記清晰、工整,主次分明;渲染的色彩明快、淡雅,對比性強,能反映地理事物的聯(lián)系和變化。整個圖面要協(xié)調、美觀、爽目。
對每次填圖作業(yè),教師都應及時批改,按作業(yè)要求批出具體得分,并進行分析講評,肯定成績和優(yōu)點。對好的作業(yè)進行傳閱,對填得好的同學予以表揚,鼓勵其他同學向他們學習,以此調動學生學習地理的積極性;對普遍存在的問題加以指正,以免加深錯誤印象;對個別不認真的同學予以批評,以端正學風。另外,通過對作業(yè)的認真分析,還可以檢查教與學的效果,使教師深入分析自己教學中存在的優(yōu)缺點,揚長避短,優(yōu)選教法,并結合學生實際,指導學生改進學法,不斷提高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