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麗
【摘 要】語文課堂教學需要師生的共同努力完成,理想的語文課堂是教育者追求的,更是學生所期盼的,那么,在教學改革如火如荼的今天,“五環(huán)四點”教學模式給學生一個怎樣的高效課堂呢?本文針對新課改下高效課堂教學模式展開了思考。
【關鍵詞】語文課堂 高效 教學模式
當前,教學改革如火如荼,我們走過的語文課堂教學改革之路漫長又艱辛,在這一過程中,我真切感受到了語文課堂的美,語文課堂的真,語文課堂的樂。渭源縣清源鎮(zhèn)第二小學的語文“五環(huán)四點”高效課堂教學模式引人深思,我在“五環(huán)四點”教學模式的學習中,感受到了這種模式賦予教研以新的生機,構建語文高效課堂以樂的精彩。我謹以個人感受談談小學語文“五環(huán)四點”高效課堂教學模式的一點反思。
何為小學語文“五環(huán)四點”高效課堂教學模式?在清源二小“五環(huán)四點”高效課堂教學模式(語文)中講:“閱讀教學‘五環(huán)四點有效課堂教學思路:五環(huán)即高效導入、質疑定標;初讀感悟、整體把握;熟讀展示、精讀點撥;回歸整體、當堂練寫;積累運用、拓展閱讀。四點即識字寫字、朗讀、表達、課外閱讀。”這種教學模式讓閱讀教學回歸本色,彰顯個性,著力提高了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教學模式研究的最終目的是探索課堂教學的優(yōu)化,提高課堂效益。任何一種教學模式都有它的長處和優(yōu)越性,也有它的短處和局限性,因此,語文教學中絕不能單一只使用某一種教學模式,更不能機械地照搬照套某一種教學模式。我們教師要做教學有心人,努力做到:科學選用、巧妙組合、刻意出新、自成體系,以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那么,“五環(huán)四點”教學模式給了學生一個怎樣的高效課堂呢?
一、給了學生一個“質疑的課堂”
“五環(huán)四點”教學模式中說:“質疑既是一個學生自定學習目標的過程,又是一個教師了解學情的過程”。讓學生質疑,這是一個開發(fā)學生思維的過程,通過多種方式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質疑,或直觀演示、或PPT引導、或旁征博引、或巧設懸念……如教學三年級《小鎮(zhèn)的早晨》時先讓學生觀察課文插圖質疑小鎮(zhèn)早晨的特點導入,教學五年級《唱臉譜》時先從一段“變臉”視頻引出質疑。巧妙地質疑導入能夠激發(fā)學生的閱讀欲望和動機,讓學生帶著疑問去學習,創(chuàng)造了“我要學”“我想學”的積極教學氣氛。杜郎口中學校園中有這樣一條標語“學會學習最重要的是學會提出問題,只有提出問題才能分析與解決問題,任何創(chuàng)造總是從提出問題開始的,沒有問題就不可能創(chuàng)造?!痹谡Z文課中,如何體現(xiàn)語文學科的“人文性”,其起點就在于“質疑”,一個不讓學生質疑的教師,如何能調動學生的情感?如何能讓學生充滿熱情地學習?教師應讓每個學生去質疑,有了質疑,學生才會在教師的引導下進入課文佳境。
二、還了學生一個“自主的課堂”
課堂教學中,教師是“教”的主體,學生是“學”的主體。以前的語文課堂,學生只是可憐的聆聽者,談不上和誰去“交流”,傳統(tǒng)的教育是“填鴨”式的教育,這種傳統(tǒng)的教育有許多弊端,在學生的心目中,老師就是“皇帝”,老師說的話就是“圣旨”,而在“五環(huán)四點”教學模式中,教師營造了一個自主的心理氛圍,在學生的心中,教師不再是一個居高臨下的權威者,這樣的語文課堂氣氛很活躍,我們要還給學生一個“自主”的課堂。教師把教學視為教師與學生的交流與對話,真正實現(xiàn)了“文本對話”“師生對話”“生生對話”,讓學生自主的去思維。教師要少聽多講,一個口若懸河、滔滔不絕的教師不定是一名好教師,因為這樣的教師就替代了學生自主的權力。“五環(huán)四點”教學模式,教師從文本分析的怪圈中跳了出來,防止了過度分析,充分發(fā)揮學生的自主性,給了學生一個自主展示的大舞臺。
三、給了學生一個“情感的課堂”
在教學設計中,我們常會看到這樣一個教學目標:“培養(yǎng)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此埔痪浜唵蔚脑?,卻有著深刻的內涵?!拔瀛h(huán)四點”教學模式中,要讓學生熟讀課文,以讀代講、以讀促悟、以讀為本。讀,永遠是語文課的主要任務,讓學生讀出作者的情感,將作者的情感內化為自己的情感,不但培養(yǎng)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內化了知識,更提高了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如教學一年級《鋤禾》時,教師引導學生反復讀,按照意思加上動作講故事,使學生在讀詩中、講故事中感悟農民伯伯勞動的辛苦。
使學生“融情于景”中,在語文課本中有好多表述景物的美句,要抓住學生喜歡景物這一特點,用學生感興趣的景物美去吸引學生,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如《林中樂隊》的教學,不但讓學生感受到了動物的可愛、動物的神奇,也體現(xiàn)了作者熱愛大自然的情感,激發(fā)了學生探索大自然的興趣。隨之設計學生對該段景物描寫的仿寫活動,更使學生學以致用,培養(yǎng)了他們的寫作能力。
四、還給了學生一個“寫作的課堂”
陶行知先生說:“作文不能是無本之木,無源之水,它離不開生活?!弊魑牟荒苁菬o本之木,無源之水,而生活正是一切創(chuàng)作的根本和源泉?!盎貧w整體、當堂練寫”環(huán)節(jié),為學生找到了創(chuàng)作的源泉。在“五環(huán)四點”教學模式中,學生感受到的不再是黑板上僵硬的一行字——作文題目,而是每節(jié)課都想寫,都有寫,都樂寫,把小練筆落在了課堂之上,給了學生足夠的練筆時間。有了課文的學習、情感的激發(fā)作鋪墊之后,教師幫助學生捕捉到了寫作的時機,激發(fā)了學生寫作的欲望,學生會在不知不覺中展示了自己的能力,感悟到語文的魅力。如在教學四年級上冊語文《“掃一室”與“掃天下”》時,學完全文后,教師引導學生思考:陳璠聽了薛勤的告誡他想到了什么?又做了些什么?然后讓學生寫下來展示交流。接著出示陳璠的簡歷,使學生通過思考、寫話、交流、對比,對文章主題把握得更準,對能力培養(yǎng)得更加全面。
當然,在“五環(huán)四點”教學模式之上還有一把總鑰匙,它的名字叫做“活”。要深化語文課改,真正推行素質教育,就需要教師不斷研究,不斷實踐,將這種理論,活化為自己特有的教學“模式”,體驗“模式”給學生、給教師帶來的快樂。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