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現代教育技術的發(fā)展,人們逐漸將傳統(tǒng)的校本研修活動與網絡研修相結合,進行目標清晰、主題凸顯、有一定深廣度的網絡環(huán)境下的校本研修。但隨著教學理念的更新,電子白板、觸摸一體機等先進教學設備的出現,原有的校本培訓模式有的已很難適應學校的發(fā)展,該如何構建實施網絡環(huán)境下校本培訓的新模式呢?(1)培訓對象,將學生納入培訓范疇;(2)構建培訓新模式,教師組建團隊,學生“翻轉”培訓;(3)制定評估細則,合理評價培訓結果。這種師生共同參與的“師生培訓一體化”校本研修新模式,有效地促進了師生的長足發(fā)展。
網絡環(huán)境校本研修培訓評價校本培訓(school—based in service training)最早可追溯到20世紀70年代中期的歐美國家,被稱為“教師在職培訓的新概念與新策略”,目前已成為西方國家?guī)熧Y培訓的主流。按歐洲教師教育協會1989年的界定,校本培訓指的是源于學校課程和整體規(guī)劃的需要,由學校發(fā)起組織,旨在滿足個體教師的工作需求的校內培訓活動。隨著現代教育技術的發(fā)展,校本培訓已逐步與互聯網掛鉤,正如我國著名科學家錢學森所說:“未來教育=人腦+電腦+網絡?!?/p>
2008年,福建省戴建濱老師曾提出這幾種網絡環(huán)境下校本培訓的模式:專題培訓模式、教學案例培訓模式、教師博客培訓模式、課題研究培訓模式、即時聊天培訓模式。如今,這些培訓模式已廣泛運用于我們的教育教學實際中。但隨著教學理念的更新,電子白板、觸摸一體機等先進教學設備的出現,原有的校本培訓模式有的已很難適應學校的發(fā)展,該如何構建實施新型的網絡環(huán)境下校本培訓的模式呢?
一、校本培訓對象的變更
為建設一支高素質專業(yè)化的教師隊伍,教育部頒布了《關于大力加強中小學教師培訓工作的意見》(教育部教師[2011]1號)文件。2013年,根據教育規(guī)劃綱要提出的對教師實行每五年一周期的全員培訓要求,教育部又出臺了《關于深化中小學教師培訓模式改革全面提升培訓質量的指導意見》(教育部教師[2013]6號)文件。
根據文件精神,大家仿佛約定俗成,習慣于針對本校的教師進行多種形式的校本培訓。這種培訓立足于自身、有益于本校,可以收到“立竿見影”的功效。但這種培訓范圍的常態(tài)化,恰如青蛙“坐井觀天”。后來,人們的目光漸遠,逐漸把校本培訓對象調整為“本校教師+外校教師”。這樣,不但擴大了交流范圍,也使更多的教師獲得成長。
那么,校本培訓的對象是不是僅此而已呢?當然不是,新課程的核心理念是“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fā)展”,強調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共同發(fā)展的互動過程,師生之間應形成“學習共同體”。因此,我們認為:在對教師進行校本培訓的同時,也可把學生納入校本培訓的范疇,因為我們最終的目的是“教學相長”,是師生的共同發(fā)展。
二、校本培訓模式的構建
培訓對象的變更,促使我們構建校本研修新模式——“師生培訓一體化”。通過師生一體化培訓,可以實施這樣幾個轉變:培訓內容從“知識的傳遞”向“知識的處理和轉換”轉變;培訓組織形式由“固定地點、集體授課”向“室內外教室、實踐”轉變;培訓手段由“口授、黑板”向“多媒體、網絡化、現代化教育技術”轉變。培訓目標從教師發(fā)展向師生共同發(fā)展轉變。
1.培訓對象一體化
“培訓對象一體化”是指教師、學生共同參與培訓,同時學習、同時完成學習任務。學??刹捎米灾鲌竺绞?,組建教師培訓“學術團隊”,以教師專業(yè)成長為紐帶,以提高教師教育教學水平和教育教學質量為宗旨。根據學校實情,合理安排集中培訓時間,每月可定性活動2~4次。同時利用課余時間,進行網絡學習。當然,這種網絡培訓是有時間節(jié)點的,周期不宜太長,一般以1~2周為宜。
教師活動主要采取分散與集中相結合的方式,圍繞“專業(yè)引領、同伴互助、教學反思”三個重點,針對教育教學實際中存在的熱點問題,深入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內容包括“觀看教學光盤、課例研討、課題研究、課件制作、論文撰寫、專題講座、案例分析、教育敘事、教育沙龍”等多元化的校本研修活動。
學生活動依然圍繞“學業(yè)引領、同伴互助、教學反思”三個重點,主要采取網絡學習方式,分為“自主學習”“隨堂檢測”“課外拓展”三大環(huán)節(jié),采用類似“翻轉課堂”式的教學方法進行培訓。重點針對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得與失、疑難與困惑開展活動,內容包括“板塊學習”、“名師解疑”“專題討論”“綜合練習”“實踐探究”等。當然,學生培訓的課程科目要依據個人愛好,讓他們自主選擇。
2.主題培訓一體化
“主題培訓一體化”是指教師、學生在同一個內容、同一個主題下進行的校本培訓。雖然培訓內容、培訓主題相同,但培訓目標不同、培訓層次不同、培訓手段也會有差異。
創(chuàng)新理念是:把教師培訓目標學習內容的形式策劃為實施學生培訓目標的學習內容,如此設計就可以同時實現顯性教師培訓目標和隱性學生培訓目標。也就是說,把實施教師培訓目標的過程策劃為實施學生培訓目標的學習內容。
例如,教師、學生培訓的同一個主題、同一個內容是觀看教學光盤。我們就選取同一課教材進行,讓教師光看這一課的教學實錄,圍繞教學視頻完成相關的學習任務,諸如評課議課、案例修改,并從中獲取教育教學理論,提升自身的業(yè)務水平。學生則安排觀看由教師制作的本課教學微視頻(微視頻是教師培訓應完成的學習任務),運用“翻轉課堂”的形式,進行10~15的學習。然后根據教學目標,對課文的知識點進行梳理,并完成相應的學習任務,諸如新知識點學習、鞏固運用、課外拓展等。
這種“主題培訓一體化”,融現代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于培訓中,為師生推開一扇嶄新的校本培訓之門。
3.組織形式一體化
“組織形式一體化”是指教師、學生培訓組織形式大致相同,都以網絡為載體,提供課程資源、平臺支持、專家團隊、教學管理、咨詢答疑等全方位培訓服務。倡導小班化學習,可根據培訓者水平差異組班,也可分學科編班或按年級分班。通常采用案例式、探究式、參與式、情景式、討論式等多種方式開展培訓。鼓勵師生自主選學,在培訓課程內容、培訓時間、培訓途徑等方面,為師生提供個性化、多樣化的選擇機會,增強培訓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在實施過程中,可舉行培訓啟動儀式,師生共同制定個人發(fā)展或成長計劃及相關的考核細則。統(tǒng)一配備班級輔導教師,負責本班的學科作業(yè)批改及評薦,負責編制班級簡報,組織本班的輔導答疑及學科教學活動;負責督促本班學員按時完成作業(yè)、積極參與論壇交流;班級輔導教師要對學員提出的問題及時梳理、反饋和點評,收集并整理學員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共性問題。同時建立相關的學員QQ群,利用QQ群發(fā)布通知,上傳學習資料。借助網絡完成培訓任務,包括學習時限、作業(yè)完成、知識檢測、學習感言等。最后根據他們的學習效果進行評估,頒發(fā)相應的合格證書。
三、校本培訓結果的評價
校本培訓結果的評價,要注意評價方式一體化。所謂“評價方式一體化”就是在師生培訓評價過程中,建立培訓學分認證制度,學時學分合理轉化。
一般情況下,培訓考核要注意這幾點:學員網絡學習與相互研討相結合、遠程性考核與總結性考核相結合、合格評價與激勵性評價相結合、自我評價與他人評價相結合。
培訓考核多數采用百分制,以網絡平臺資源中的五個模塊學習情況的累計總分為評分標準,分學習時間、作業(yè)、教學設計與反思、研修日志和論壇研討五部分學習內容,累計達到60分作為培訓合格的依據。學習時間界定、模塊占分比例等,可依據培訓目標靈活制定。
學期結束,學??蓪熒1九嘤柍煽兗{入教師績效考核細則或學生素質評價報告書中,作為師生學習成果的見證。
校本培訓作為中小學教師繼續(xù)教育的一種重要形式,是教師專業(yè)化發(fā)展的引擎,也是學生成長的必由之路??梢赃@樣說,校本培訓是學校工作的立校之本、強校之路、興校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