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分析造血干細胞移植患者骨髓抑制期口腔潰瘍應用護理干預對口腔潰瘍并發(fā)癥的影響效果。方法 選取2011年11月~2013年12月在本院診治的73例血液腫瘤骨髓抑制期患者,采用健康教育聯(lián)合口腔護理干預方案,分析口腔潰瘍的發(fā)生情況。結果 本院73例造血干細胞移植患者骨髓抑制期發(fā)生口腔潰瘍例數為39例,占53.42%(39/73),發(fā)病平均時間為化療后第(4.69±1.36)d,平均持續(xù)時間為(5.13±0.89)d;并且護理后的OAG評分比護理前低,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血液腫瘤患者骨髓抑制期應用護理干預,能夠降低口腔潰瘍的嚴重程度與發(fā)生率,保障化療計劃的正常進行。
關鍵詞:造血干細胞移植;骨髓抑制期;口腔潰瘍;護理干預
本文主要對造血干細胞移植患者骨髓抑制期口腔潰瘍應用護理干預的效果予以分析,結果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2年11月~2013年12月在本院診治的73例造血干細胞移植骨髓抑制期患者,男女比例38:35;年齡21~72歲,平均年齡(42.96±8.63)歲;外周血象白細胞計數≤4.0×109/L,血小板計數≤100×109/L;其中骨髓瘤6例,急性淋巴細胞性白血病24例,急性髓性白血病29例,慢性粒細胞白血病9例,非何杰金氏淋巴瘤5例;預處理化療方案均采用國際標準方案,大劑量化療后患者均出現不同程度骨髓抑制且符合WHO抗癌藥物骨髓抑制診斷標準。
1.2納入與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臨床征象符合惡性腫瘤患者;已采用化療方案進行治療者;化療方案中有使用阿糖胞苷、白消安、甲氨蝶呤(MTX)、環(huán)磷酰胺等藥物者[1]。排除標準:患有嚴重口腔疾病者;無法口腔進食者;基礎性疾病中有口腔潰瘍臨床表現者;帶狀孢疹病毒攜帶者,有相關藥物過敏史者。
1.3方法
1.3.1健康教育 ①疾病知識教育:護理人員告知移植患者化療后骨髓抑制期可能發(fā)生的并發(fā)癥與治療中將采用的護理方法,減輕對化療效果的懷疑,避免患者相關并發(fā)癥發(fā)生后的緊張無措情緒。②飲食教育:告知患者化療期間避免進食生冷、酸辣、油膩、帶骨與堅硬食物,堅持食用高蛋白、高熱量、高維生素、易消化的飲食原則。③衛(wèi)生教育:根據患者的理解與接收能力講解口腔衛(wèi)生保健知識,對患者的漱口方法與個人衛(wèi)生習慣行正確示范與糾正指導。
1.3.2口腔護理 入艙患者給予常規(guī)咽拭子培養(yǎng)測量口腔唾液pH值,口腔pH值偏酸性與未發(fā)生感染患者給予碳酸氫鈉液與氯已定交替漱口;化療中使用大量MTX藥物患者給予含亞葉酸鈣與甲硝唑的漱口液交替使用;口腔潰瘍、疼痛患者應用用生理鹽水500 mL+地塞米松10mg+2%利多卡因+慶大霉素16萬U含漱;口唇皰疹感染者漱口后局部涂抹維生素E 液。漱口方法為含漱法,行鼓頰和吸允交替動作1~2min后吐出,無菌層流艙期間禁予刷牙,盡量減少對牙齦的刺激或損傷,采取口腔護理方法4次/d,及時評估患者口腔黏膜情況,達到有效預防的作用。
1.4評價標準 采用WHO抗癌藥急性與亞急性病毒反應分度標準評估患者口腔潰瘍嚴重程度;觀察并統(tǒng)計患者口腔潰瘍高發(fā)期與持續(xù)時間;采用美國腫瘤??谱o士設計的口腔評估表(OAG)評估患者治療護理后口腔潰瘍改善情況[2]。
1.5統(tǒng)計學處理 本研究所有數據均用SPSS 18.0統(tǒng)計軟件進行分析處理,用標準差(x±s)表示計量資料,用t檢驗組間比較,以P<0.05時表示差異具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造血干細胞移植患者骨髓抑制期口腔潰瘍的發(fā)生情況 本院73例造血干細胞移植患者骨髓抑制期發(fā)生口腔潰瘍例數為39例,占53.42%(39/73),發(fā)病時間為化療后的第3~7d,平均第(4.69±1.36)d,持續(xù)時間為4~9d,平均(5.13±0.89)d;其中Ⅰ度口腔潰瘍12例,占16.43%(12/73),Ⅱ度19例,占26.03%(19/73),Ⅲ度8例,占10.96%(8/73),未出現Ⅳ度口腔潰瘍者。
2.2造血干細胞移植患者骨髓抑制期護理前、后的OAG評分情況 采用護理干預方案后,本院造血干細胞移植患者骨髓抑制期的OAG評分(8.59±1.73)分明顯低于護理前(11.95±2.36)分,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口腔潰瘍是造血干細胞移植患者預處理期間大劑量化療后常見的并發(fā)癥,臨床研究表明可能與以幾個方面有關:化療藥物殺滅腫瘤細胞的同時殺傷更新較快的粘膜上皮細胞,引發(fā)口腔內菌群失調;菌群失調還可由部分抗菌藥物應用不合理導致;造血干細胞移植患者病程長且療程反復導致患者衛(wèi)生意識淡漠。依據口腔內細菌在造血干細胞移植患者骨髓抑制期的滋長機制,本院給予患者健康指導聯(lián)合口腔護理的干預方案,針對口腔潰瘍的臨床癥狀給予相應漱口液,減少相關細菌的滋生。
本研究資料顯示,本院73例造血干細胞移植患者骨髓抑制期發(fā)生口腔潰瘍例數為39例,占53.42%(39/73),較相關文獻研究成果嚴腔潰瘍發(fā)生率75.00%有明顯下降,初步分析可能與本院化療患者僅有10例采用大劑量化療方案有關[3]。同時通過統(tǒng)計并處理本院血液腫瘤患者骨髓抑制期發(fā)生口腔潰瘍發(fā)病時間與持續(xù)時間,發(fā)現平均發(fā)病時間為化療后第(4.69±1.36)d,平均持續(xù)時間(5.13±0.89)d,提示護理人員在血液腫瘤化療的第3~10d應加強口腔護理的相關措施,具有一定的臨床護理指導價值。通過比較患者護理前后的OAG評分,發(fā)現護理后的OAG評分(8.59±1.73)分顯著低于護理前(11.95±2.36)分,表明本院的護理干預方案,能夠有效減輕患者的口腔潰瘍級別,相應降低口腔潰瘍并發(fā)癥的發(fā)生,達到預防與控制口腔潰瘍發(fā)生的目的。
綜上所述,針對血液腫瘤患者骨髓抑制期給予護理干預,能夠相應降低患者口腔潰瘍的嚴重程度與發(fā)生率,值得臨床借鑒與應用。
參考文獻:
[1]葉頂瓊 .白血病患者化療后骨髓抑制期的系統(tǒng)護理[J]. 哈爾濱醫(yī)藥,2013:164-165.
[2]張俊峰. 化療后并發(fā)口腔黏膜炎的相關因素與護理干預[J]. 河南外科學雜志,2012:154-155.
[3]李婧.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療后口腔感染預防及護理進展[J]. 當代醫(yī)學,2010:42-44.
編輯/蘇小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