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討血清鱗狀細胞癌抗原(SCC)、癌胚抗原(CEA)和CA19-9三種腫瘤標志物聯(lián)合應用在不同分期的鱗狀上皮細胞性食管癌中的診斷價值。方法 采用電化學發(fā)光免疫分析(ECLIA)技術測定54例食管癌患者,21例食管良性疾病患者及33例健康人血清中的SCC、CEA和CA19-9水平。結果 食管癌患者組的三種腫瘤標志物水平均高于食管良性疾病組和正常對照組(P<0.05),且晚期水平明顯高于早期,以SCC表現(xiàn)最為顯著。結論 血清SCC、CEA和CA19-9聯(lián)合檢測有助于臨床對食管癌的診斷,尤其對早期診斷有較高參考價值。
關鍵詞:食管癌腫瘤;標記物;血清;價值
食管癌是最常見的消化道惡性腫瘤,絕大多數為鱗狀上皮癌(90%),目前對其早期診斷的血清標志物單項檢測的敏感性和特異性均欠佳,為了尋找理想的組合模式,作者采用聯(lián)合檢測的方法,對54例食管癌患者,21例食管良性疾病患者,33例健康人血清中的SCC、CEA和CA19-9進行檢測,探討其在該型食管癌中診斷的價值。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54例食管癌患者均為鱗狀上皮癌,依據1976年全國食管工作會議分期標準分期,其中早期(0期無,I期24例),中期(II期19例,III11例)28例,晚期(IV期)無,均已確診,不伴隨其他腫瘤,未經化療、手術治療。21例食管良性疾病為胃食管返流病、食管炎患者,33例正常對照者為健康體檢者。
1.2方法 研究對象空腹抽取靜脈血,ECLIA測定SCC,CEA,CA19-9水平。儀器為瑞士Roche公司生產的Elecsys1010型電化學發(fā)光免疫分析儀,試劑盒均由Roche公司提供,嚴格按照說明書進行操作。正常參考值:SCC<1.5ng/ml,CEA<5.0ng/ml,CA19-9<37U/ml。
1.3統(tǒng)計學處理 測得的數據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以SPSS 10.0行t檢驗,P<0.05認為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三組中SCC,CEA,CA19-9水平比較(見表1),鱗狀上皮性食管癌組SCC,CEA,CA19-9水平顯著高于正常對照組和良性疾病組(P<0.05)。
2.2各期食管癌中SCC、CEA和CA19-9含量比較(見表2),三種標志物隨食管癌分期增加均有升高,以SCC最為明顯。三項聯(lián)合檢驗大大增加了檢驗的敏感性,在食管癌I期達到了83.3%。
3 討論
SCC(鱗狀細胞癌抗原)是一種分子量為48KD的糖蛋白,1977年首次由Kato和Torigoe從子宮頸的鱗狀細胞癌中分離出來,后來發(fā)現(xiàn)在子宮、肺、口腔、頭頸等的鱗狀上皮癌細胞的胞漿中均有存在,因此它是鱗狀細胞癌的良好標志物,并有很高的特異性。食管癌主要為鱗狀細胞癌,理論上SCC適用于食管癌的診斷與鑒別診斷,也經過實驗證實,本研究中SCC的陽性率達到了40.4%,在III期時更達到了90%。CA19-9是一種分子量為5000KD的低聚糖類腫瘤相關抗原。本研究中CA19-9在食管癌中的陽性率為50%,高于SCC,且在早期診斷(I期)中的陽性率41.6%,大大高于SCC。CEA是從胎兒及結腸癌組織中分離出的一種分子量為22KD的多糖復合物,多用于消化道腺癌檢查,在本研究中,對食管癌的陽性率僅為19.2%,除CEA本身作為食管癌腫瘤標志物的陽性率相對較低外,可能也和本次采用標本均為食管鱗狀上皮癌有關。
通過實驗可以看到,在診斷食管鱗狀上皮癌中,三種腫瘤標志物的敏感性、特異性均還不夠理想,尤其在食管癌早期,單獨使用三種腫瘤標志物則不足以勝任。但將SCC、CEA和CA19-9聯(lián)用,大大提高了早期檢出的敏感性,I期陽性率可達67.7%,II期則達到了94.0%,成為食管癌早期輔助診斷的良好組合指標。編輯/哈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