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觀察研究心理護理服務,對處于化療階段的肺癌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方法 回顧性分析我院48例肺癌患者的臨床資料,隨機均分為對照組(內科常規(guī)護理)和觀察組(在常規(guī)護理的基礎上加用心理護理),使用中國癌癥化療患者生活質量量表,對兩組患者化療前后生活質量情況進行評價。結果 兩組患者化療前生活質量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患者化療后生活質量總分為(36.8±3.3)分,觀察組患者化療后生活質量總分為(49.1±4.2)分,明顯高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對處于化療階段的肺癌患者,在內科常規(guī)護理服務的基礎上加用心理護理,能顯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關鍵詞:心理護理;肺癌;化療;生活質量
肺癌是起源于支氣管黏膜或者腺體的肺部原發(fā)性惡性腫瘤,臨床常有淋巴及血行轉移。近年來,肺癌在世界各國的發(fā)病率和死亡率急劇上升[1]。臨床研究表明,肺癌患者在不同階段均可能出現(xiàn)心理問題,特別是在化療階段心理活動更加復雜,將嚴重影響患者的治療效果[2-3]。 本研究回顧性分析我院2012年2月~2013年5月48例肺癌患者的臨床資料,目的在于觀察研究心理護理,對處于化療階段的肺癌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現(xiàn)將結果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回顧性分析我院2012年2月~2013年5月48例肺癌患者的臨床資料,納入標準為:病理學或細胞學確診為非小細胞肺癌;自愿合作,同意進行化療;預計存活期在6個月以上;排除心律失常、造血系統(tǒng)疾病和嚴重的肝腎功能障礙等,隨機均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觀察組患者中男15例,女9例,年齡26~45歲,平均(36.84±5.31)歲。對照組患者中男16例,女8例,年齡27~49歲,平均(39.49±4.56)歲。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等一般資料方面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故兩組患者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對照組 實行內科常規(guī)護理,包括飲食護理、口腔護理、保護靜脈、預防感染和毒性反應的護理。
1.2.2觀察組 在內科常規(guī)護理服務的基礎上加用心理護理,具體護理措施如下:肺癌患者早期不易發(fā)現(xiàn),一經確診多是中晚期,致使患者和家屬難以接受?;熐白o理人員應該熱情接待,主動關心安慰患者,使其在生命的最后階段能感受到家屬的關心,延長其生存期;定期給肺癌患者進行健康教育,從而增強信心減輕抑郁和焦慮的癥狀,護理人員應及時給予理解和鼓勵,使其消除上述的心理障礙,增加患者治療的積極性。
1.3觀察指標 使用中國癌癥化療患者生活質量量表,對兩組患者化療前后生活質量情況進行評價[4]。
1.4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3.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例數(shù)(%)]”形式表示,計數(shù)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形式表示,組間計數(shù)資料比較用χ2檢驗,計量資料比較用t檢驗,設當P<0.05時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化療期間的生活質量評分 兩組患者化療前生活質量無顯著差異,對照組患者化療后生活質量總分為(36.8±3.3)分,其中軀體評分為(16.2±2.6)分,心理評分為(6.8±4.8)分,社會評分為(7.6±5.9)分,觀察組患者化療后生活質量總分為(49.1±4.2)分,其中軀體評分為(26.8±3.0)分,心理評分為(10.4±4.6)分,社會評分為(13.3±4.9)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3 討論
肺癌是臨床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癌癥患者容易產生焦慮、煩躁不安等心理問題,有關研究表明,其發(fā)生心理障礙達92.0%,將嚴重影響化療效果[5-6]。對處于化療階段的肺癌患者,做好心理護理,盡可能給患者積極的心理暗示、安慰和支持,對提高其生活質量和化療后的康復具有重要作用。
正確掌握肺癌患者的心理特點,幫助其正確認識疾病,積極配合化療,提高機體的抗病能力已成為心理護理的核心。護理人員應通過多種途徑給患者和家屬提供心理上及社會方面的支持。向患者耐心解釋化療方案,列舉化療后恢復良好的病例,定期給肺癌患者進行健康教育,使患者提升自我護理能力,從而增強信心減輕抑郁和焦慮的癥狀,增加患者治療的積極性。研究表明,只有消除了肺癌患者恐懼和絕望多疑的心理障礙,在化療期間給予合適的心理護理,才能保證其以穩(wěn)定的情緒積極配合治療,達到提高生活質量的目的[7]。本研究結果顯示,兩組患者化療前生活質量無顯著差異,對照組患者化療后生活質量總分為(36.8±3.3)分,其中軀體評分為(16.2±2.6)分,心理評分為(6.8±4.8)分,社會評分為(7.6±5.9)分,觀察組患者化療后生活質量總分為(49.1±4.2)分,其中軀體評分為(26.8±3.0)分,心理評分為(10.4±4.6)分,社會評分為(13.3±4.9)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
綜上所述,對處于化療階段的肺癌患者,在內科常規(guī)護理服務的基礎上加用心理護理,能顯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值得臨床廣泛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岳軍,徐小榮.淺談晚期肺癌患者的心理護理[J].中國名族民間醫(yī)藥,2010,07(01):180.
[2]戴晴霞,張建,陳志萍.肺癌患者圍化療期的心理特點及護理對策[J].臨床肺科雜志,2006,11( 06):764-765.
[3]吳寶對,韓志東,黃寶雙.淺談肺癌患者的心理護理[J].醫(yī)學信息,2011,24(04):2047-2048.
[4]朱芹,楊默.心理護理對肺癌患者化療期間生活質量的影響[J].全科護理,2010,08(11):2853-2854.
[5]劉苓霜,田建輝,施志明.心理干預配合辯證論治對晚期肺癌患者生存質量的影響[J].中國腫瘤,2005,14(10):645-647.
[6]徐再慧.肺癌患者化療的護理[J].醫(yī)學理論與實踐,2003,16(11):1330-1331.
[7]彭彩芬,廖昆侖,鐘美霞.肺癌患者抑郁焦慮狀態(tài)與心理護理體會[J].中國醫(yī)藥科學,2011,01(21):126-127.
編輯/蘇小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