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無張力修補治療疝氣的臨床治療效果。方法 以我院2009年8月~2013年12月所收治的42例疝氣患者為研究對象。并將這42例患者隨機分配成對照組和實驗組。其中對照組患者使用有張力疝修補術,實驗組使用硬膜外麻醉下的無張力修補術。然后對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手術時間、住院時間、并發(fā)癥率等進行跟蹤調查。結果 兩組中的患者在治療后都康復出院。觀察組患者的手術時間為(40.2±14.9)min,住院時間為(4.7±1.2)d,術中出血量為(69.5±10.6)mL,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為5.06%,而對照組患者的相應數據為(60.1±20.8)h、(7.6±2.1)d、(110.2±15.7)mL和22.65%。相比較之下,觀察組的患者的恢復狀況更好。結論 無張力修補術對于疝氣的治療有明顯的效果,值得在治療疝氣的臨床中被廣泛的使用。
關鍵詞:疝氣;無張力修補;臨床效果
疝氣是由于人體的缺損機體組織,造成自身組織器官的移位而引發(fā)的一種疾病。而且,因為老年人的肌肉退化加速,使得他們成為疝氣的易發(fā)人群。近幾年來,我國人口老齡化的速度加快,使得我國疝氣的發(fā)生率在逐步的上 升[1]。由此,如何有效治療疝氣成為醫(yī)學領域一個重要的研究課題。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以我院2009年8月~2013年12月所收治的42例疝氣患者為研究對象,并將這42例患者隨機分配成對照組和實驗組。這42例患者都符合手術指征。其中男性患者37例,女性患者有3例,年齡47~76歲,平均年齡為63.5歲,患者的平均病程為7.2年。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病程等方面的差異不具備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 所有患者都需要進行手術前的連續(xù)硬膜的外麻醉或者局部麻醉。對照組則使用傳統(tǒng)疝修補術。這一手術方法就是將疝囊分離至頸部進行切斷,然后將其高位結扎,最常使用Bassini法或Ferguson法修補以加強腹股溝管后或前壁,存在縫合張力大,手術部位牽扯感和疼痛等缺點。實驗組則使用平片無張力疝修補術。這種手術方法的疝切口與傳統(tǒng)方法一致,但是在疝囊高位結扎后,利用人工高分子材料網片修補以加強腹股溝管后壁,具有術后疼痛輕,恢復快,復發(fā)率低等優(yōu)點。在手術結束之后,所有患者都要接受抗生素的常規(guī)治療,并且術后砂袋壓迫作用要長達6~12 h,還要將陰囊固定抬高固定達到6 h。所有患者的開飯時間應當在手術結束后6~8 h,并且要避免3個月內的劇烈活動[2]。
1.3觀察指標 手術結束之后,醫(yī)護人員應對患者的手術時間、術中的出血量、切口疼痛時間、術后下床活動時間以及平均住院時間等進行詳細的觀察、記錄和分析。
1.4統(tǒng)計學方法 使用SPSS 11.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所有數據進行處理分析工作,并要使用t分布對計量資料進行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兩組患者臨床治療數據分析,見表1。
由統(tǒng)計對比結果可見,觀察組患者術后的復發(fā)率以及并發(fā)癥的發(fā)生概率要明顯低于對照組患者的相應數值。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疝氣是外科臨床中非常常見的一種疾病。就目前的治療效果來看,手術是其最為主要而有效的治療疝氣的方法。在傳統(tǒng)的手術治療中,是使用有張力疝修補術。這種傳統(tǒng)做法就是對患者的疝氣病變部位周圍的不同的組織結構進行高張力的縫合, 以強化病變部位的管后壁,這樣一來,缺失或者薄弱的腹壁就得到了修補。表面看來,這一方法對于治療患者的疝疾病來說,是一種非常完美的手段。但是,由于有張力疝修補術過大的縫合張力,這就會造成接受修補的不同組織會出現難愈合、易復發(fā)的特點,這樣一來,患者的恢復率就會大大折扣,最終引發(fā)疝修補術的失敗。而造成有張力疝修補術失敗的最大原因就是,患者所接受的修補是非生理性的高張力修補[2-3]。
隨著高新科技的發(fā)展,醫(yī)療水平的不斷上升,無張力疝修補術出現在腹股溝疝疾病的治療當中,并且其應用范圍也在逐步的擴大。無張力疝修補術就是在沒有張力的情況下,對患者使用生物工程修補料的縫合修補。由本質來看,無張力疝修補術是使用了物理中的壓強原理,以將腹腔壓力分散到患者腹腔內的填充物上,這樣一來壓力被各個方向分擔,對腹腔器的受力起到了很大的緩沖作用,使得患者在術后不會出現明顯的牽扯感或者疼痛感。另外,無張力疝修補術符合人體正常的生理解剖結構。這是因為,這項手術能夠保證精索位置不變,實際上也就是保持了患者病變部位的原本形狀。在本次研究試驗當中,觀察組的患者在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切口疼痛時間、下床活動時間和住院時間等各方面,與對照組的結果來說有著明顯的差異,并且都比對照組患者的對應數值要低。另外,在復發(fā)率、并發(fā)癥的發(fā)生概率上也比對照組小很多。由此可以看出,無張力疝修補術治療疝氣上具有明顯的治療效果,在其臨床治療當中有很高的使用和推廣價值。
綜上所述,無張力疝修補術相比較于傳統(tǒng)疝修補術來說,有著非常明顯的治療優(yōu)勢。不論是在患者的復發(fā)率、并發(fā)癥的發(fā)生概率,還是在患者接受手術的時間、下床活動時間以及住院時間等等方面,都有著非常明顯的差異,并且所有的統(tǒng)計結果都要好于對照組。此外,無張力疝修補術還具有費用低、效果好的特點,非常值得在治療疝氣臨床中大規(guī)模的推廣。
參考文獻:
[1]付啟春.中年疝氣患者無張力修補術的臨床研究[J].大家健康(下旬版),2013,(9):49-50.
[2]朱云進.中年疝氣患者無張力修補術的臨床效果研究[J].健康之路,2014,(2):23-24.
[3]黃昌平.疝氣無張力修補術治療老年腹股溝疝的療效觀察[J].中外醫(yī)療,2013,(19):38-39.
編輯/肖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