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分析肺動脈栓塞的臨床特點,探討早期診斷、減少誤診及治療方法。方法 本文分析了我院2008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36例確診肺動脈栓塞的臨床分析、基礎疾病、診斷、治療經過及結果。結果 36例患者均經CTPA確診;其中有1例行溶栓抗凝治療,35例行單純抗凝治療,有2例死亡;34例治愈或好轉。結論 ①重視深靜脈血栓(VTE)的預防,對于存在VTE的高風險患者,充分權衡利弊后,采取相應的預防方案,以避免和減少肺動脈栓塞的發(fā)生,降低死亡率。② 肺動脈栓塞早期診斷至關重要,因常缺乏特異性的臨床表現(xiàn),容易誤診,應仔細詢問病史、查體及重視可能引起肺動脈栓塞的危險因素。③D-二聚體、血氣分析、心電圖、超聲心動圖、多層螺旋CT肺動脈造影(CTPA)、下肢深靜脈多普勒超聲等檢查都具有各自特點,應綜合分析,合理應用,以盡早發(fā)現(xiàn)、及時治療,減少死亡。④溶栓及抗凝治療能安全有效地治療肺動脈栓塞。
關鍵詞:肺動脈栓塞;臨床分析
肺動脈栓塞(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 , PTE)為來自靜脈系統(tǒng)或右心的血栓阻塞肺動脈或其分支所致的疾病,以肺循環(huán)和呼吸功能障礙為其主要臨床和病理生理特征[1]。由于其發(fā)病和臨床表現(xiàn)的隱匿性、復雜性易導致誤診、漏診,從而喪失最佳溶栓抗凝治療時間。PTE若能夠得到及時診斷治療,病死率可明顯降低。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組男30例,女6例,年齡35~83歲。平均(68±13)歲,其中風心病心房顫動1例,肺癌5例,外科術后9例,外傷后下肢深靜脈血栓11例,右上肢靜脈血栓2例,肺心病2例,冠心病心功能不全3例,不明原因4例。
1.2臨床表現(xiàn) 以呼吸困難最常見,幾乎所有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活動后心累、呼吸困難,其中突發(fā)胸悶氣促的有15例,伴咯血的8例,胸痛6例,暈厥5例,單側下肢腫痛7例,右上肢腫痛2例,雙下肢不對稱性水腫有8例,R>20次/分27例,休克3例,紫紺12例,P2亢進13例,三尖瓣雜音4例,肺部羅音19例。出現(xiàn)典型的PTE三聯(lián)征有3例。
1.3實驗室檢查 血氣分析:發(fā)生低氧血癥32例,其中PaO2<60mmHg26例,PaCO2<35mmHg16例,經過溶栓或(和)抗凝治療,臨床癥狀緩解后復查血氣分析,各項指標均恢復正常。D-二聚體:有3例正常,另外33例均升高,平均1668.72±305.26ug/L,其中突發(fā)胸悶氣促的15例升高更明顯。腦鈉肽升高12例,平均640.58±130.52 pg/ml。
1.4心電圖 29例出現(xiàn)竇性心動過速,20例出現(xiàn)SⅠQⅢTⅢ變化,V1~V4導聯(lián)ST-T改變26例,肺性P波5例,心房顫動3例。
1.5胸部檢查 胸部X線檢查:正常6例,肺部炎性變13例,胸腔積液12例,尖端指向肺門的楔形陰影7例,區(qū)域性肺紋理細、稀疏15例,肺動脈高壓征18例,右心擴大8例。螺旋CT肺動脈造影(CTPA):36例中,有34例經CTPA明確診斷, 34例中,右肺動脈主干栓塞14例,左肺動脈主干栓塞8例,右下肺動脈及其分支栓塞9例,左下肺動脈及其分支栓塞7例,雙下下肺動脈及其分支栓塞8例。
1.6彩超檢查 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17例,下腔靜脈及右腎靜脈內血栓1例,右上肢靜脈血栓2例。右心室擴大12例,肺動脈收縮壓40~90mmHg28例,肺動脈異常回聲5例,三尖瓣返流10例,心包積液6例。
1.7治療方法 33例予低分子肝素聯(lián)合華法令抗凝治療,在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1d內加用華法令,華法令抗凝治療定期監(jiān)測凝血常規(guī),使INR在2~3之間。結束后每2h測定一次APTT,當其水平降至正常值的2倍時開始使用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療皮下注射7~10d。另有2例術后發(fā)生大面積肺栓塞,有溶栓禁忌證,因病情重搶救無效,均在發(fā)病后24h內死亡。
2 結果
36例中有2例因大面積肺栓塞死亡,34例治愈或好轉。
3 討論
肺動脈栓塞常常起病急,可引起循環(huán)、呼吸等多臟器功能衰竭。隨著診斷技術的提高以及對肺動脈栓塞的重視,其發(fā)病率有明顯上升[2]。任何導致靜脈血液凝滯、靜脈系統(tǒng)內皮損傷和血液高凝的因素都可能引起肺動脈栓塞。危險因素包括原發(fā)性和繼發(fā)性兩類。本組患者危險因素主要包括即往VTE病史、創(chuàng)傷、手術、惡性腫瘤、長期臥床、慢性心肺疾病等。PTE臨床表現(xiàn)缺乏特異性,典型“三聯(lián)征”者少見,本組只有4例,占11.11%。PTE最常見的癥狀是呼吸困難。D-二聚體作為可疑PTE常規(guī)檢查項目,陽性尤其伴發(fā)病前后心電圖有動態(tài)變化即新出現(xiàn)SⅠQⅢTⅢ變化者,應行進一步檢查。本組有3例D-二聚體陰性,占8.33%,可能系亞急性起病所致,因此對高度懷疑PTE但 D-二聚體陰性者也應積極行彩超、CTPA等檢查明確,以免漏診和誤診。彩超發(fā)現(xiàn)下肢有深靜脈血栓17例中,有8例雙下肢呈不對稱性水腫。經治療后炎癥好轉吸收,但活動后仍感氣促、呼吸困難,查D-二聚體升高,詢問病史既往曾有下肢外傷史,查體患肢有水腫,彩超發(fā)現(xiàn)下肢有深靜脈血栓,行CTPA明確為肺動脈栓塞,經抗凝治療治愈出院。因此就診時一定要詳細詢問病史及查體,以免漏診延誤治療。外科術后發(fā)生的9例肺栓塞中有2例因大面積肺動脈栓塞死亡(1例骨科大手術后,1例前列腺增生術后)。對外科術后患者應注意防范血栓的發(fā)生。靜脈血栓塞癥(VTE)是外科手術患者常見的、可預防的死亡原因,對外科手術患者選擇血栓預防方案時,應考慮VTE發(fā)生的風險以及出血并發(fā)癥,同時對每個個體充分權衡利弊[3]。根據(jù)風險評估分級選擇治療方案,抗凝治療為重要的治療手段,強調個體化。
參考文獻:
[1] 陸再英,鐘南山.內科學[M]. 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8:79.
[2] 何建國,程顯聲,高明哲,等.全國21家醫(yī)院急性肺栓塞診治情況的調查分析[J].中華醫(yī)學雜志,2001,81(24):1490-1492.
[3] 美國胸科醫(yī)師學院(ACCP)第9版《基于循證醫(yī)學的抗栓治療與血栓預防臨床實踐指南解讀 (全國肺栓塞-深靜脈血栓形成防治協(xié)作組通訊.2012呼吸年會特刊).
編輯/蘇小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