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討窄譜中波紫外線照射治療白癜風的臨床療效。方法 將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兩組,治療組,應用NB-UVB治療儀照射,初始劑量0.30J/c㎡,每次遞增0.10J/c㎡,最大劑量1.50J/c㎡,隔日1次,共30次,隨訪3個月。同時,口服復方甘草酸苷800mg,3次/d:甲氧沙林溶液,1次/d,外用,療程為12w。對照組,僅服用復方甘草酸苷和外用甲氧沙林,用法及療程同治療組。結果 兩組療法對白癜風的療效分布不同,治療組的療效優(yōu)于對照組(P<0.01)。結論 NB-UVB聯(lián)合復方甘草酸苷口服加外用甲氧沙林治療白癜風療效好,副作用少。
關鍵詞:窄譜中波紫外線; 白癜風
白癜風是一種常見的后天性色素脫失性皮膚病,在人群中發(fā)病率約為1%[1]。自2012年9月起,我院皮膚科采用窄譜中波紫外線治療儀(SS-09B型,上海西格瑪公司生產(chǎn))照射,配合內服復方甘草酸苷(北京凱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產(chǎn))、外用甲氧沙林(重慶華邦制藥有限公司生產(chǎn))治療白癜風60例,效果基本滿意?,F(xiàn)將情況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110例白癜風患者均為皮膚科確診者。其中,男54例,女56例。泛發(fā)型39例,肢端型44例,局限型13例,節(jié)段型14例。110例患者中,19例患者有家族史,5例伴有甲狀腺功能減退,3例伴有糖尿病。年齡12歲~75歲。
所有患者治療前均進行全身系統(tǒng)的檢查和皮膚科檢查,了解伴隨的系統(tǒng)性疾病情況,并記錄全身無色素斑片數(shù)量和無色素斑片占全身皮膚面積的百分比。
入選標準:符合全國中西醫(yī)結合色素性皮膚病學組制定的診斷標準;愿意接受紫外線照射且遵守治療方案。
排除標準:孕婦及哺乳期婦女;對紫外線過敏的患者;患有光敏性疾病的患者。
采用數(shù)字隨機表將患者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治療組60例,男28例,女32例,年齡12~70歲;病程1個月~20年。對照組50例,男34例,女16例,年齡13~75歲;病程2個月~25年。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病程等一般資料經(jīng)統(tǒng)計學檢驗,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治療組,應用窄譜中波紫外線治療儀照射治療。初始劑量0.30J/c㎡,每次遞增0.10J/c㎡,最大劑量1.5J/c㎡,隔日1次,共30次,隨訪3個月。同時,口服復方甘草酸苷800mg,3次/d,甲氧沙林溶液,1次/d,外用,療程為12w(治療過程中,醫(yī)務人員及患者均戴護目鏡,男性患者要對生殖器部位進行遮擋);對照組,僅服用復方甘草酸苷和外用甲氧沙林,用法及療程同治療組。
1.3 療效判斷標準 臨床療效觀察和評判標準參考中國中西醫(yī)結合學會皮膚性病專業(yè)委員會色素病學組制定的《白癜風臨床分型及療效標準》[2] 。 治愈:色素均勻覆蓋全部皮損,色素覆蓋率占100%。顯效:白斑部分消退或縮小,色素覆蓋占原皮損面積﹥50%。有效:皮損中間出現(xiàn)色素島,或皮損周邊有云霧狀色素侵入,色素覆蓋率占原皮損面積的10%~49%。無效:皮損無明顯變化,或皮損面積增大,數(shù)目增多。
有效率以治愈加顯效計。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由于是等級資料,采用兩獨立樣本的秩和檢驗方法來推斷治療方法和對照方法,對白癜風的療效總體分布位置是否不同,a=0.05。
2結果
2.1 治療結果 治療組60例,其中,治愈7例,顯效15例,有效19例,無效19例。22例在接受1個月治療后起效,其中13例在治療后2周內病情好轉。約4例在治療1個月后,皮損基本消失。對照組50例,治愈2例,顯效9例,有效14例,其中25例無效。對照組,12例在治療1個月后起效,其中3例在治療2周后病情好轉。經(jīng)秩和檢驗,可以認為,治療組對白癜風的療效優(yōu)于對照組(U=2.173,P<0.05),見表1。
2.2 不良反應 60例治療組病人中,23例有不同程度的皮膚干燥和色素沉著,9例出現(xiàn)輕度瘙癢,給予硼酸氧化鋅冰片軟膏,外用5d后好轉,2例在治療過程中出現(xiàn)疼痛性紅斑,暫停治療,應用冰黃軟膏,外用,1w后減量繼續(xù)治療?;颊咴谥委熐昂笱虺R?guī)及肝腎功能均未見異常,治療中也未見光毒反應。
3討論
白癜風是一種常見的、難治的色素脫失性皮膚病,其病因和發(fā)病機制尚不十分清楚[3]。目前認為白癜風是具有遺傳素質的個體,在多種內外因素激發(fā)下,表現(xiàn)為免疫功能、內分泌代謝及神經(jīng)精神因素等多方面失調,最后導致酶系統(tǒng)的抑制和黑素細胞的破壞,或黑素生成以及黑化過程障礙,終致色素脫失而成[4]。其中,自身免疫功能紊亂導致皮膚和毛囊的黑素細胞內酪氨酸酶系統(tǒng)功能減退、喪失而引起黑素細胞缺失是發(fā)病的主要原因[5] 。
NB-UVB ,自1997年首次報道用于治療白癜風以來,已被廣泛應用于臨床。與PUVA相比,NB-UVB有毒性小,無光接觸變態(tài)反應,反復照射無光過度角化,色素恢復比較一致等優(yōu)點。近年來,還發(fā)現(xiàn)在UV光譜中,窄譜(311nm)中波紫外線與普通UVB相比,穿透力較強,大部分為表皮吸收,能更有效地促使黑素細胞體積增大,樹狀突延長,細胞內酪氨酸酶活性增強,使黑素合成增加[6]。而復方甘草酸苷具有糖皮質激素樣作用,具有抗炎、抗過敏和免疫調節(jié)作用,能夠有效改善白癜風患者的免疫功能和控制炎癥反應,在臨床研究中已得到廣泛應用;甲氧沙林是一種光敏劑,外用于皮損部位,再經(jīng)紫外線照射發(fā)生光毒反應,一方面使表皮基底細胞的DNA合成及細胞分裂受到抑制,另一方面,使黑色細胞的有絲分裂旺盛數(shù)目增多,黑素體增多,從而使白斑色素恢復正常[7]。
本臨床研究結果提示,NB-UVB聯(lián)合藥物治療白癜風明顯優(yōu)于單純用復方甘草酸苷及甲氧沙林的效果,且能明顯減少其副作用。NB-UVB是治療白癜風有效而安全的手段,適合于任何年齡階段。但是,在治療之前要掌握適應癥、禁忌癥,并且要給患者詳細交代注意事項。
白癜風是皮膚科常見病,易診而難治,我們采用NB-UVB照射聯(lián)合復方甘草酸苷和甲氧沙林治療白癜風,取得了較好療效。其中有2人治療效果顯著,在1月之內,皮損全部覆蓋。對局限型,發(fā)病時間短的效果較好。節(jié)段型次之,泛發(fā)型效果最差。
參考文獻:
[1] 梁愛芳,張艷麗,楊小靜等.旱蓮膠囊、NB-UVB照射聯(lián)合心理干預治療白癜風的臨床研究[J].中國當代醫(yī)藥,2013,31(20):20.
[2] 趙廣瓊、謝彩英、駱麗等.窄譜中波紫外線照射次數(shù)和劑量對白癜風患者療效的影響[J]中國皮膚性病學雜志,2013,6(27):581.
[3]郭萍,田艾,羅紅葉等.窄譜UVB聯(lián)合藥物治療白癜風的療效分析[J]皮膚病與性病, 2013,1(35):36.
[4] 成愛華,韓梅海,韓嫻.窄譜中波紫外線聯(lián)合活血祛風顆粒治療白癜風126例臨床觀察[J].中國實用醫(yī)藥, 2013,20(8): 196.
[5] 王萌.中藥聯(lián)合窄譜中波紫外線治療白癜風的療效觀察[J].中國美容醫(yī)學 2013,3(22):395 .
[6] 胡文治,趙廣.白癜風免疫學發(fā)病機制的研究進展[J].中國皮膚性病學雜志, 2013,9(27):935 .
[7] 柳君如,張峻嶺,于旺 .白癜風相關基因參與免疫學發(fā)病機制的研究進展[J].中國中西醫(yī)結合皮膚性病學雜志,2013,2(12):131 .編輯/康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