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討兒童下丘腦垂體腫瘤的內分泌改變情況。方法 選取14例下丘腦垂體腫瘤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結果 14例下丘腦垂體腫瘤中,顱咽管瘤2例、錯構瘤2例、生殖細胞瘤10例。2例顱咽管瘤患者的首發(fā)癥狀表現為多飲多尿伴頭痛嘔吐、多飲多尿伴生長遲緩;2 例錯構瘤患者的首發(fā)癥狀為中樞性同性性早熟;10例顱內生殖細胞瘤患者的首發(fā)癥狀均表現為中樞性尿崩癥。結論 對于中樞性尿崩癥、生長發(fā)育遲緩的兒童與嬰幼兒中樞性性早熟者必須進行檢查,觀察是否存在下丘腦垂體腫瘤的可能;對于兒童中樞性尿崩癥者必須要加強MRI檢查,且要對無腫瘤占位進行定期復查。且同時出現多種內分泌改變時,應加強對相關激素及垂體的定期檢查。
關鍵詞:下丘腦垂體腫瘤;內分泌;功能
下丘腦垂體腫瘤是一種發(fā)生在兒童時期的常見腫瘤,該腫瘤的臨床癥狀并不典型,缺乏神經系統改變,因此在早期難以被準確、有效診斷出來,從而延誤疾病的治療時機[1]。為了提高下丘腦垂體腫瘤的臨床早期診斷準確性,我院對14例下丘腦垂體腫瘤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分析,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于2012年5月~2014年5月收治14例下丘腦垂體腫瘤患者的臨床資料。其中,男患者9例,女患者5例,年齡在3~14歲,平均年齡為(8.6±1.5)歲。
1.2方法 對14例兒童下丘腦垂體腫瘤患者進行分析,總結與分析兒童下丘腦垂體腫瘤常見的臨床特征,主要包括不同類型腫瘤的常見內分泌首發(fā)癥狀及不同腫瘤的好發(fā)年齡段等。甲狀腺素采用美國貝克曼公司生產的試劑盒進行檢驗;性激素采用德國羅氏公司生產的試劑盒進行檢驗;促腎上腺皮質激素、皮質醇激素采用天津德普公司生產的試劑盒進行檢驗。
2結果
14例患者經臨床及垂體MRI確診,顱咽管瘤2例、錯構瘤2例、生殖細胞瘤10例。
2.1顱咽管瘤的分析 2例患者分別以多飲多尿伴頭痛嘔吐、多飲多尿伴生長遲緩為首發(fā)癥狀就診,病例1、2經限水與加壓素試驗發(fā)現均為中樞性尿崩癥。2例患者的5項甲狀腺功能、促腎上腺皮質激素、眼底及皮質醇均正常,但MRI顯示鞍內不規(guī)則占位,見表1。
2.2下丘腦錯構瘤的分析 2例下丘腦錯構瘤患者的首發(fā)癥狀均為真性性早熟,垂體MB顯示2例患者的灰結節(jié)水平等信號占位-灰結節(jié)錯構瘤。病例1行右翼點入路切除術,術后病理顯示為下丘腦神經元錯構瘤,術后3個月顯示睪酮水平為128ng/ml。病例2采用曲普瑞林進行口服治療,1次/28d,2.5mg/1次,治療3~6個月后對其FSH、LH及雌二醇水平進行復查,均恢復正常;B超顯示治療前的子宮體、最大卵泡分別為23mm×21mm×52mm、0.6cm×0.5cm,治療后縮小為16mm×10mm×50mm、0.4cm×0.4cm。MRI顯示下丘腦結節(jié)狀在治療前為4.7mm×6.6mm,治療后轉變?yōu)?.2mm×4.9mm。患者的一般資料見表2;實驗室檢查、眼底檢查見表3;病例2治療3、6個月后的復查結果見表4。
2.3下丘腦生殖細胞瘤的分析 生殖細胞瘤10例,其首發(fā)癥狀均為以尿崩癥為主的表現,經限水、加壓素試驗確診為中樞性尿崩癥。10例患者經MBI檢查均顯示有鞍區(qū)生殖細胞瘤。伴有視力障礙者3例、合并顱壓高3例、合并中樞性早熟1例?;颊叩囊话阗Y料見表5。
3討論
下丘腦位于大腦腹面、丘腦的下方,是調節(jié)內分泌活動及人體內臟活動的神經中樞。下丘腦金可分成視上部、結節(jié)部、乳頭部三個部分。下丘腦處在丘腦下鉤的下方,是構成第三腦室的下壁,分界并不明確,向下延伸連接垂體柄。下丘腦能接受各種神經沖動,因此是神經系統及內分泌系統的中心,能實現對垂體前葉功能調節(jié)。下丘腦垂體瘤是一種自垂體前葉、后葉及顱咽管細胞發(fā)生的腫瘤。垂體瘤多發(fā)于兒童時期,且男性多于女性,對患者的發(fā)育、學習功能等造成影響。下丘腦垂體瘤無明顯、典型的臨床癥狀,且缺乏神經系統改變,在臨床中難以在早期準確診斷出來,導致患者延誤疾病的治療時機。
顱咽管瘤為先天性腫瘤,多發(fā)于6~9歲兒童,占兒童顱內腫瘤的20%左右[2]。顱咽管瘤呈不規(guī)則生長,損害視丘下部的表現為尿崩癥。顱咽管瘤的特征性表現主要包括下丘腦損害與內分泌功能障礙,其臨床表現為多飲多尿、生長發(fā)育遲緩以及顱壓高等[3]。在本研究的2例顱咽管瘤中,1例為多飲多尿伴頭痛嘔吐;1例為多飲多尿伴生長遲緩。因此,當學齡兒童出現以上癥狀時,應及時進行MRI診斷,以判斷是否為顱咽管瘤。
下丘腦錯構瘤是一種先天性的腦組織發(fā)育異常,并不屬于真性腫瘤,可有蒂連接下丘腦或者乳頭體,也可相融到下丘腦或乳頭體等結構中。錯構瘤主要是由神經元細胞所組成的瘤樣結構,以引起中樞性性早熟的機制主要包括以下幾點:①腫瘤組織脈沖式分泌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GnRH),使垂體-性腺軸提前啟動;②腫瘤對下丘腦組織的壓迫,使下丘腦對垂體-性腺軸的抑制解除,使垂體分泌FSH、LH的量不斷增多[4]。在本研究的2例患者中均在PRL升高,可能與患者下丘腦被腫物壓迫相關。臨床研究表明,下丘腦錯構瘤是引起嬰幼兒性早熟的主要因素。本研究的2例患者無論是臨床表現、體征,還是LH,FSH及雄/雌激素水平都達到青春期水平。因此需要當出現嬰幼兒中樞性同性性早熟時,應考慮是否存在下丘腦錯構瘤,以便早期治療,以降低患者的促性腺激素及雌/雄激素。另外,由于錯構瘤并不是屬于真性腫瘤,其增長速度比較慢,即使患者的病程已有多年,但腫物體積的變化并不明顯,因此對下丘腦錯構瘤引起的單純性早熟患者可給予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藥物治療。在本研究中,對病例2采用GnRHa治療6個月,能有效降低雌激素、促性腺激素,且能有效抑制骨齡,但患者的瘤體無明顯縮小,且未見相關的不良反應。
下丘腦生殖細胞瘤是一種胚胎性腫瘤,多發(fā)于鞍區(qū),在顱內生殖細胞瘤中比重在36%~40%,常見于兒童患者。該腫瘤主要來源于神經垂體,早期對垂體后葉進行浸潤與破壞,對下丘腦、視神經及海綿竇等進行侵犯,而位于鞍上者主要出現視力障礙、多飲多尿等癥狀[5]。本研究中的10例患者均表現為中樞性尿崩癥,主要是由于腫瘤的存在影響抗利尿激素的分泌或浸潤垂體柄影響抗利尿激素傳導。因此當學齡兒童出現中樞性尿崩癥時,可考慮是否存在下丘腦生殖細胞瘤。3例視力障礙患者主要是由于腫瘤壓迫視神經導致的;而1 例性早熟則是由于生殖細胞瘤分泌HCG對睪丸間質細胞造成刺激,促使睪酮分泌引起的。本研究組中有3例患者出現顱高改壓變,因此當兒童出現中樞性尿崩癥,且伴有視力障礙、顱高壓、性早熟等表現時,應考慮鞍區(qū)是否存在生殖細胞瘤。由于兒童顱骨發(fā)育尚未完全,其代償能力要高于成人,因此局限性神經系統體征也少于成人,加之兒童對疾病癥狀的主觀感受以及描述能力不足,導致容易容易出現誤診、漏診的出現。本研究中,有1例中樞性尿崩癥的患者的病程已有6年之久,其在復查時,MRI顯示鞍區(qū)存在生殖細胞瘤,因此對兒童中樞性尿崩癥者既要進行MRI 檢查,也要對無腫瘤占位進行定期復查,且要進行眼科及雄/雌激素等相關激素的檢查。早期診斷能有效預防視神經受壓,且能減少腫瘤顱內播散,有利于改善患者的遠期療效。
綜上所述,在兒童時期的各個年齡均會出現顱內腫瘤,而腫瘤類型和年齡之間有著一定的關系。顱咽管瘤與下丘腦生殖細胞瘤多發(fā)于年長兒,而下丘腦錯構瘤多為嬰幼兒。下丘腦垂體腫瘤的表現無特異性,不利于疾病的早期診斷。當兒童出現多種內分泌改變時,必須考慮是否存在下丘腦垂體腫瘤,且要加強對其相關激素及垂體的檢查。
參考文獻:
[1]張麗娜,李保英.垂體前葉功能減退癥的發(fā)病機制及治療進展[J].疑難病雜志,2011,10(3):239-242.
[2]彭武,楊琍琦. 垂體前葉功能減退癥的研究進展[J].醫(yī)學綜述,2012,18(24):4150-4153.
[3]梁黎.單純性肥胖患兒的內分泌改變[J].實用兒科臨床雜志,2011,26(19):1468-1470.
[4]方福生.以激素缺乏為主要表現的內分泌疾病--垂體前葉功能減退癥[J].中國社區(qū)醫(yī)師,2012,36(28):4.
[5]鄧琳,丁昊.自發(fā)性腦室出血對下丘腦-垂體軸功能的影響[J].中國微侵襲神經外科雜志,2012,17(10):443-445.編輯/申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