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的:觀察中藥保留灌腸治療慢性盆腔炎的臨床療效;方法:將50例患者給予中藥保留灌腸,方藥為:紅藤、敗醬草、黃芩、白花蛇舌草、赤芍、莪術、三棱、桃仁、當歸、紅花、紫蘇木、牡丹皮、延胡索、茯苓、薏苡仁各15g;結(jié)果:經(jīng)1~3個療程治療后,顯效35例,好轉(zhuǎn)12例,無效3例;總有效率為94%。結(jié)論:中藥保留灌腸治療慢性盆腔炎療效肯定,安全可靠、不易復發(fā),值得推廣。
【關鍵詞】慢性盆腔炎;中藥保留灌腸療法;中醫(yī)婦科學
【中圖分類號】R271.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7484(2014)07-4576-01
慢性盆腔炎是婦科常見病,多發(fā)病之一,常因急性盆腔炎未能徹底治愈而遷延所致。其常見癥狀為下腹部墜脹疼痛、月經(jīng)不調(diào)、痛經(jīng)、白帶異常,勞累、月經(jīng)前后或性生活后疼痛加重,影響患者的身心健康。該病頑固,易反復發(fā)作,久治不愈,且影響生育,給患者造成很多困擾。筆者以中藥灌腸治療50例,療效良好。現(xiàn)介紹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50例病例中,年齡最大53歲,最小20歲,平均年齡36歲,病程3月至8年;60例病例均經(jīng)B超檢查:一側(cè)附件增厚者20例,雙側(cè)附件增厚者16例,伴有附件囊腫者6例,盆腔積液者8例。50例病例均符合中醫(yī)婦科學診斷標準[1]以及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2]中盆腔炎的診斷標準以及《實用婦產(chǎn)科學手冊》[3]制定。臨床表現(xiàn)為:下腹墜脹、疼痛及腰骶部疼痛;在勞累、性生活后或經(jīng)期加劇,常伴有月經(jīng)失調(diào)、白帶增多。盆腔檢查可見宮旁組織增厚,附件增粗呈條索狀或形成炎性包塊;全部病例經(jīng)臨床診斷、B超檢查,符合診斷標準。排除標準:子宮肌瘤、子宮內(nèi)膜異位癥、卵巢囊腫等疾病。
1.2 治療方法
1.2.1 操作前準備 ①保留灌腸液:紅藤、敗醬草、黃芩、白花蛇舌草、赤芍、莪術、三棱、桃仁、當歸、紅花、紫蘇木、牡丹皮、延胡索、茯苓、薏苡仁各15g。濃煎150ml備用;②一次性輸液器1套,石臘油或潤滑油少許;③灌腸前要排空大、小便,以減輕腹壓及清潔腸道。
1.2.2 操作方法 每晚睡前,排空大、小便后,取右側(cè)臥位,使臀部移近床沿,按靜脈輸液方法,連接好輸液器,排出氣體,輸液器剪去針頭,末端涂上少量潤滑油,緩慢的從肛門插入直腸10~15cm,將藥液緩慢滴入。藥液溫度以38~41℃為宜,壓力要低,液面距肛門不得超過30cm,待灌完后,盡量臥床休息。次日早晨排出。1日1次。10次為1個療程。月經(jīng)期停止,月經(jīng)干凈3d后再行治療。
2 結(jié)果
2.1 療效評價標準 參考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制定。痊愈:癥狀完全消失,婦科檢查無陽性體征,B超檢查無異常發(fā)現(xiàn);顯效:癥狀基本消失,婦科檢查陽性體征大部分轉(zhuǎn)陰,B超提示包塊縮小或積液減少2/3以上;有效:癥狀明顯減輕,婦科檢查陽性體征好轉(zhuǎn),B超提示包塊縮小或積液減少1/3以上;無效:癥狀稍有緩解或無變化,甚至加重,體征無明顯改善。
2.2 結(jié)果 50例經(jīng)1~3個療程治療后,顯效34例,好轉(zhuǎn)14例,無效2例;總有效率為96%。
3 討論
慢性盆腔炎為急性盆腔炎未能徹底治療病程遷延所致,但部分病例也可無急性盆腔炎病史。慢性盆腔炎久治不愈,反復發(fā)作,給患者造成極大痛苦,且為不孕不育的重要原因之一。該病屬于中醫(yī)“腹痛” 范疇,而辨證分型中屬“氣虛血瘀”型。中醫(yī)理論認為慢性盆腔炎多見于中醫(yī)“癥瘕”、“痛經(jīng)”、“帶下”、“不孕”等病中,其病因多見于流產(chǎn)、產(chǎn)后感染、月經(jīng)不潔、經(jīng)期同房、手術、帶環(huán)等。中醫(yī)認為其病理為流產(chǎn)后損傷胞宮脈絡,或術后體虛、正氣不足,或月經(jīng)不潔、邪氣太盛,濕熱寒乘機侵襲、氣血阻滯、運行失常、肝失疏泄、沖任失調(diào)導致痰濕停積、瘀血存留,故治法上應清熱利濕,活血化瘀、行氣止痛為主。本方中中藥的紅藤、敗醬草、黃芩、白花蛇舌草能清熱解毒;赤芍、莪術、三棱,具有活血化瘀破血行氣,消積逐瘀之功效;桃仁、當歸、紅花、蘇木、牡丹皮祛瘀止痛、清熱涼血逐瘀,補血活血、理血中之氣,延胡索能行氣活血,茯苓、薏苡仁可以健脾利水滲濕。我們通過中藥保留灌腸,一方面通過直腸黏膜吸收可以改善盆腔局部血液循環(huán),松解組織粘連,促進結(jié)締組織的軟化,消除局部充血水腫;另一方面藥液溫度控制在38~41℃,相當于局部熱敷,有利于炎癥的消退,使盆腔處于中藥治療和溫熱理療的雙重治療狀態(tài),從而達到理氣止痛、清熱解毒祛濕、活血化瘀消腫之目的,使盆腔炎盡快穩(wěn)固治療而得以痊愈,減少了其復發(fā)率。50例未見明顯不良反應,安全可靠。綜上所述,中藥保留灌腸治療慢性盆腔炎藥效持久,使用安全方便,療效顯著,值得在臨床中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 馬寶璋.中醫(yī)婦科學[M].上海:上??茖W出版社,1994:275.
[2] 鄭筱萸.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M].北京:中國醫(yī)藥科技出版社, 2002:243,253.
[3] 尤昭玲,李湘.實用婦產(chǎn)科手冊[M].長沙:湖南科技出版社,1998:243,261.
通訊作者:
莫麗娟 貴州省司法警察醫(y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