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的:探討應用MNA-sf評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病人營羅嵐養(yǎng)狀況對于臨床診療的意義。方法:選取我院2013年6月-12月住院的AECOPD病人52例,采用MNA-sf評定患者營養(yǎng)狀況并分組,比較各組間常規(guī)營養(yǎng)指標(TSF、AMC、ALB、PA)、肺功能、呼吸困難評分(MMRC)及顯效時間、住院時間。結果:MNA-sf評分與TSF、AMC正相關,與MMRC、住院時間呈負相關;MNA-sf評分營養(yǎng)良好組在TSF、AMC、肺功能、MMRC、住院時間上均優(yōu)于營養(yǎng)不良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關鍵詞】簡易微型營養(yǎng)評定法;慢性阻塞性肺疾??;急性加重
【中途分類號】R153 【文章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7484(2014)07-4258-01
中國正邁入人口老齡化社會,老年人合并慢性疾病營養(yǎng)不良人數眾多,多種營養(yǎng)評估工具被運用于臨床,其中微型營養(yǎng)評定法(MNA)是被多項研究證實的適用于老年患者有效營養(yǎng)評估工具[1]。簡易微型營養(yǎng)評定法(MNA-sf)是將MNA量表上18項與MNA結果進行相關分析,得到了6條相關性很強的項目,更加簡化了臨床操作。慢性阻塞性肺疾?。–OPD)的主要特征是氣流受限,是一種常見、多發(fā)、高致殘率和高致死率的慢性呼吸道疾病,其合并癥影響患者整體疾病的嚴重程度。COPD的合并癥多,包括營養(yǎng)不良、心血管疾病、骨質疏松、焦慮和抑郁、糖尿病等。老年COPD病人中營養(yǎng)不良很常見,國外文獻報道有25%-65%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合并營養(yǎng)不良[2],其可導致肺功能損傷加重從而增加死亡率,故評價患者營養(yǎng)不良狀態(tài)并針對性的提供合理的營養(yǎng)支持是非常必要的[3]。本研究應用MNA-sf評價AECOPD病人營養(yǎng)狀況,并分析其在臨床診療中的意義。
1 材料和方法
1.1 研究對象:
2013年6月-12月在民航總醫(yī)院呼吸內科病房住院的AECOPD病人52例,男性38例,女性14例,平均年齡69.12±10.1歲。以上病人均符合GOLD2013診斷標準,并能完成各項指標檢測及問卷調查,排除合并腫瘤、糖尿病、慢性肝腎功能衰竭、甲狀腺功能亢進、結核等慢性消耗性疾病。
采用MNA-sf調查患者的營養(yǎng)狀況,內容包括:
1、近三月體重丟失(>3kg 0分;不知道 1分;1-3kg 2分;無 3分)
2、BMI(<19 0分;19-21 1分;21-23 2分;>23 3分)
3、近3月有應激或急性疾?。ㄊ?2分,否 0分)
4、活動能力(臥床 0分,能活動、但不愿意 1分;外出活動 2分)
5、精神疾?。▏乐匕V呆抑郁 0分;輕度癡呆 1分;沒有 2分)
6、近3月有食欲減退、消化不良、咀嚼吞咽困難等(食欲嚴重減退 0分;食欲輕度減退 1分;無這些癥狀 2分)
以上共計14分,分值≥11分,提示營養(yǎng)良好,分值≤11分,提示營養(yǎng)不良。根據以上方法將患者分為營養(yǎng)良好組及營養(yǎng)不良組。
1.2 研究方法和評估指標:
1.2.1 常規(guī)營養(yǎng)狀況指標測量:
1、三頭肌皮褶厚度(TSF)
2、上臂肌圍(AMC)
3、血清白蛋白(ALB)
4、血清前白蛋白(PA)
1.2.2 肺功能檢測氣流受限程度,在受試者入院初期及經過常規(guī)治療癥狀緩解后分別測量肺功能,應用德國Jaeger肺功能儀測量吸入支氣管擴張劑后的FEV1(L)、FVC(L)、FEV1/FVC%、FEV1%pred指標,如患者入院癥狀重,無法完成肺功能檢測則不做,僅在癥狀緩解后行肺功能檢查。
1.2.3 呼吸困難評分表(MMRC),分別對患者常規(guī)治療前后進行MMRC0-4級評分,顯效:呼吸困難評分改善至少2級以上,好轉:呼吸困難評分改善1級,無效:呼吸困難評分無改善[4]。
1.3 統計學分析
統計分析采用SPSS13.0分析軟件,資料數據分布符合正態(tài)分布,采用均數土標準差表示。對于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比較,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相關分析:采用Pearson相關系數。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不同營養(yǎng)狀態(tài)AECOPD病人組常規(guī)營養(yǎng)狀況指標比較:TSF、AMC、ALB、PA營養(yǎng)良好組與營養(yǎng)不良組在常規(guī)治療前比較均有統計學差異(P<0.05),在常規(guī)治療后比較也有統計學差異(P<0.05)。營養(yǎng)良好組治療前后在TSF、AMC、ALB上比較均無統計學差異,但在PA比較上有統計學差異。營養(yǎng)不良組治療前后在AMC、ALB及PA比較上均由統計學差異。
3 討論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常伴有營養(yǎng)代謝障礙,主要原因是熱能攝入不足、機體消耗增加、消化吸收障礙及機體分解代謝亢進[5]等,還與局部及全身炎癥反應有關[6]。急性加重期的病人,機體能量消耗增加,營養(yǎng)不良嚴重損害肺的防御和免疫功能,損害細胞免疫功能,造成炎癥和感染難以得到及時控制,使COPD患者死亡率明顯增高。AECOPD患者營養(yǎng)不良、免疫功能低下和感染三者互為因果并形成惡性循環(huán)[7]。評價AECOPD病人的營養(yǎng)狀況并給予營養(yǎng)支持治療已成為降低患者病死率及減少住院時間的關鍵之一。
本研究中并未對AECOPD病人進行臨床營養(yǎng)干預治療,僅僅應用簡易微型營養(yǎng)評定判斷病人營養(yǎng)狀況,并分析與預后相關因素,雖然此項研究中沒有包括臨床死亡病例并且沒有對病人進行相關隨訪,但從一些數據中仍能看出營養(yǎng)不良對于疾病預后的影響,如營養(yǎng)良好組肺功能整體水平均高于營養(yǎng)不良組,治療后營養(yǎng)良好組肺功能恢復程度好于營養(yǎng)不良組;營養(yǎng)良好組在治療第5天MMRC評分顯效率明顯高于營養(yǎng)不良組,這就提示我們對于入院時營養(yǎng)不良病人是否應該進行更為積極的營養(yǎng)指導及支持治療,從而降低病人住院時間,減少并發(fā)癥,減少院內感染幾率;營養(yǎng)良好組治療前后TSF、AMC、ALB三項指標比較沒有顯著差異,但PA治療后比治療前明顯下降,說明即使病人入院時并不處于營養(yǎng)不良組,但急性期過后其體內前白蛋白水平仍會下降,提示我們對于急性加重期營養(yǎng)良好組病人仍應進行營養(yǎng)指導,增加蛋白質能量攝入。
MAN-sf評分與營養(yǎng)狀況指標(TSF、AMC)、呼吸困難指數、住院天數均存在相關性,適用于COPD人群的營養(yǎng)評估,并對指導臨床營養(yǎng)支持治療,判斷預后及住院時間均有所幫助。
參考文獻:
[1] Bauer JM,Kaiser MJ,Anthony P,et a1.The mini nutritional assessment—its history, Today’S practice,and future perspectives[J].Nutr Clin Pract,2008,23(4):388—96。
[2] Wagner PD.Possible mechanisms underlying the development of Cachexiain COPD [J].EurRespir J,2008,3l(3):492—501.
[3] 周士枋 肺疾病的康復和運動療法[J]現代康復 2001 5(3):14
[4] 彭搖敏,蔡柏薔 美國胸科協會和歐洲呼吸協會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治指南的修訂[J]中華內科雜志,2005,44(5) 394-7。
[5] Dourado VZ,Tanni SE,Vale SA,et al. Systemic manifestations in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J].J Bras Pneumol,2006,32(2):161-71.
[6] 陳國忠,余昌平,黃毅,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炎癥反應與營養(yǎng)不良密切相關[J].中華臨床營養(yǎng)雜志,2009,17(6):328-31.
[7] 劉國梁,林江濤.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營養(yǎng)狀態(tài)的評價與治療[J].中華全科醫(yī)師雜志,2008,7(8):5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