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了解根管顯微鏡處理阻塞根管的效果。方法 采用根管顯微鏡,結合超聲器械,對因折斷器械、塑化物、鈣化所致的三種根管阻塞患牙112顆(160個根管)進行處理。依據阻塞原因、牙位、部位的不同,對比分析根管疏通成功率差異。結果 160個阻塞根管疏通成功率為81.25%,因折斷器械、塑化物、鈣化所致的根管堵塞,其疏通成功率依次為84.27%、84.21%、83.33%,組間對比差異無顯著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前牙、磨牙疏通成功率依次為95.56%、72%,差異具有顯著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直根管(或彎曲以上根管)、彎曲部位以下根管成功率依次為92.54%、21.42%,差異具有顯著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基于根管顯微鏡下,阻塞根管疏通效果顯著,但阻塞部位與牙位等因素會影響疏通效果。
關鍵詞:根管顯微鏡;阻塞根管;根管治療
臨床上根管阻塞會直接影響根管治療效果,一般造成根管阻塞的原因主要有四個方面:①根管鈣化,②塑化治療,③器械折斷,四是根管內臺階。隨著顯微超聲技術的不斷發(fā)展,其在根管治療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基于根管顯微鏡放大與照明作用下,結合超聲器械振動效應與切削功能,有助于提高根管阻塞治療效果[1]。筆者在根管顯微鏡下對含有阻塞根管的患牙(112顆)進行疏通,旨在探究根管顯微鏡處理阻塞根管的效果,相關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組選擇我院于2011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的行顯微根管治療的患者100例為研究對象,總共112顆患牙,160個阻塞根管,其中男性占有66例,女性有34例,年齡(15~72)歲,平均年齡在(57.82±11.56)歲。在這160個阻塞根管中,36個塑化物堵塞根管,90個鈣化堵塞根管,34個器械折斷堵塞根管。所有患者行常規(guī)治療阻塞根管均未疏通。
1.2方法
1.2.1材料與器械 選取根管顯微鏡(華港通科技有限公司產品)、K10超聲根管銼、超聲根管治療儀(韶關市奧科健醫(yī)療器械有限公司產品)與產自德國的ET-40超聲工作尖與DG-16牙髓探針及顯微口鏡、溶塑劑、EDTA根管擴大液。
1.2.2操作方法 所有患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后,手術前均行X線片檢查?;诟茱@微鏡下,采用根管銼與超聲工作尖,按照患牙不同阻塞原因,予以針對性處理。
1.3觀察指標 按照根管疏通狀況以及根管壁完整程度來進行評定:疏通成功:根尖長度測量儀與X線片插針至根尖孔處,且根管無旁路或側穿形成:疏通失?。捍嬖趥却┡c旁路。鈣化根管處理:構建根管直線通道,在根管顯微鏡下利用牙髓探針開展探查,利用超聲工作尖除去除鈣化物質后進行再疏通;塑化物處理:利用超聲工作尖去根管口阻塞物,并將其置入溶塑劑中,采用超聲根管銼進行疏通;根管內折斷器械處理:基于顯微鏡下采用器械預備冠方根管構建直線通路,暴露器械頂部,將超聲尖置入根管壁與折斷器械的間隙中,彈出折斷器械。
1.4統(tǒng)計學方法 應用SPSS16.0統(tǒng)計學軟件對上述資料進行數(shù)據分析,計量資料采用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計數(shù)資料進行χ2檢驗,P<0.05時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160個阻塞根管疏通成功率為81.25%(130/160),因折斷器械、塑化物、鈣化所致的根管堵塞,其疏通成功率依次為67.64%(23/34)、84.21%(32/38)、83.33%(75/90),組間對比差異無顯著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前牙疏通成功率為95.56%,磨牙疏通成功率為72%,差異具有顯著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如表1所示。此外,直根管(或彎曲以上根管)、彎曲部位以下根管成功率依次為92.54%(124/134)、23.07%(6/26),差異具有顯著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3結論
在臨床上,根管內感染易誘發(fā)根管治療失敗。基于根管塑化物、鈣化、折斷器械作用下,易阻塞根管,致使根管清理不完善,出現(xiàn)根管內感染[2]。由此可知,必須要及時疏通根管內阻塞物。在阻塞根管治療中,臨床醫(yī)師首要考慮因素為患牙的遠期療效,結合超聲器械或機用擴大針進行操作,同時還要利用根管銼進行探查,予以X線片檢查。但X線片僅提示二維重疊影像,當舌側偏移時不易進行診斷,且成功率低[3,4]。
據相關研究顯示,根管顯微鏡光源充足,放大功能顯著,有利于醫(yī)師觀察術野狀況,配合使用超聲根管銼與超聲工作尖,可準確進行定位,操作可控制性與可預見性高。在進行根管阻塞處理時,避免了側穿等并發(fā)癥的發(fā)生。本文研究顯示,160個阻塞根管疏通成功率為81.25%,與國內外部分學者研究具有一致性,但牙位及根管阻塞部位等因素易影響治療效果。在本文研究中, 前牙組疏通成功率優(yōu)于磨牙組,主要是因為前牙根管較直,易構建直線通路,而磨牙根管數(shù)多,多彎曲,顯微鏡下可視度不高。此外,直根管疏通成功率大于彎曲部位以下根管,主要因為直達根管可構建直線通道,可視度高,而彎曲部位以下根管視野不清。為了防止側穿現(xiàn)象的發(fā)生,對側穿根管可行MTA修補或常規(guī)根管充填。對旁道根管,可行根管充填,必要時進行根尖手術治療。有學者認為,處理塑化液堵塞物難度較大,基于顯微鏡下利用超聲器械處理成功率低。
本文在處理塑化物堵塞根管中,采用溶塑劑,于顯微鏡下結合器械進行疏通,疏通成功率達84.21%,這與相關研究報道一致。此外,對彎曲以下部位根管阻塞處理必須要建立直線通道,禁止盲目進行超聲切削處理,須結合手用器械。
綜上所述,根管顯微鏡處理阻塞根管效果顯著,值得臨床廣泛應用。
參考文獻:
[1]葉敏,孟波,孫書昱,等.顯微超聲技術治療阻塞根管的四手操作護理體會[J].廣東牙病防治,2011(03):160-162.
[2]邱偉,遲明霞,張婷婷.根管顯微鏡聯(lián)合超聲技術用于阻塞根管治療價值研究[J].中國實用口腔科雜志,2011(02):107-108.
[3]王嚇勇,唐尤超,王遠勤,等.顯微超聲技術治療阻塞根管的臨床療效評價[J].牙體牙髓牙周病學雜志,2011(12):706-709.
[4]戴麗霞,郭金陵.應用顯微超聲技術治療老年人阻塞根管的臨床分析[J].臨床口腔醫(yī)學雜志,2012(09):543-544.
編輯/申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