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引起的高滲性非酮癥昏迷是糖尿病的嚴重并發(fā)癥。我院于2010年1月~2014年1月共收治糖尿病高滲性非酮癥昏迷20例,報告于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組男性9例,女性11例,年齡64~85歲,平均75歲。其中6例確診的2型糖尿病患者,2例1型糖尿病早期診斷,其余12例無糖尿病史。
1.2誘因 肺部感染9例,泌尿系感染4例,盆腔炎性疾病1例,腦血管意外3例,2例使用糖皮質激素,1例重度腎功能不全。糖尿病高滲性非酮癥昏迷最常見的誘因是急性感染,另外使用血糖升高的藥物如利尿劑,使用糖皮質激素登升糖藥物。無酮癥酸中毒癥狀伴有高血糖是糖尿病高滲性非酮癥昏迷臨床特點,其機制是肝臟糖異生的太多,脂肪和肌肉在外周組織對葡萄糖的利用,高血糖和滲透性利尿的形成,導致脫水和意識的變化
1.3臨床表現(xiàn) 15例不同程度的意識障礙,其余5例中2例癲癇發(fā)作在四肢開始,2例多尿,口渴,發(fā)熱,咳嗽,氣促1例。體格檢查:20例有脫水的外觀,10例昏迷,5例反應遲鈍或嗜睡,13例可聞及肺部啰音,四肢病理反射未引出。
1.4實驗室檢查 血糖35~48mmol/L,平均40.6mmol/L;血清鈉145~164mmol/L,平均154mmol/L;血漿滲透壓368~387mmol/L,平均值377.4 mmol/L的;尿糖(++++)13例,5例(+++),2例(++);1例尿酮體強陽性;18例血清肌酐,尿素氮在不同程度的增加;白細胞數(shù)是12例明顯增加;7例鉀>5.5 mmol/L,1例血鉀<3.5 mmol/L;13例高氯血癥。
1.5診斷標準[1] ①血漿滲透壓>320 mmol/L,②血鈉>145 mmol/L,③血糖>33.3 mmol/L。
1.6治療 所有患者均采用小劑量胰島素治療,2h內快速輸注1000~2000ml的生理鹽水,然后用0.1 U胰島素/(kg·h)微泵靜脈注射4~6 U/h。2h后血生化檢查,9例患者血漿滲透壓仍高,鈉>155mmol/L,給予0.45%氯化鈉溶液低滲灌注,共800~1000ml,滲透壓降低到了320mmol/L,繼續(xù)用等滲鹽水。當血糖降低至14 mmoL/L,改用5%靜脈滴注葡萄糖溶液,每4g葡萄糖添加速效胰島素低血糖治療1U,使血糖降低的速度不要太快。在滲透壓>380 mmol/L,8例患者給予小劑量肝素,防止血栓性并發(fā)癥;高鉀血癥7例,參考每小時尿量靜脈滴注鉀,由于等離子體引起脫水的滲透壓,高血糖,高滲性非酮癥昏迷治療我們應該強調積極補液,迅速糾正低血容量,流量和速度應根據工藝條件。鼻飼溫開水可以減少輸液量及速度,更適合于心,腦,腎器官的病變,這種方法不僅可以提供水,還可以避免因不當?shù)撵o脈補液引起的危險,但胃腸功能衰竭或嚴重的胃腸道的疾病禁用。首先,胰島素的應用:小劑量胰島素使血糖下降,避免血糖下降過快的繼發(fā)性腦水腫,低血鉀及其他并發(fā)癥。補鉀:高滲性非酮癥昏迷由于高血糖,高血漿滲透壓引起的滲透性利尿作用時間較長,造成了大的損失血鉀,因為從胞內滲出的血藥濃度和鉀離子,鉀可正?;蚋哂谡?,但總體鉀下降,特別是在積極的補液和胰島素治療后,細胞外鉀轉移到細胞,血鉀可以進一步降低,應及時補充鉀。高滲性非酮癥昏迷是比較常見的中老年人,老年人常心,腦,腎血管疾病,以及疾病的發(fā)生,容易導致腦缺氧,搶救輸液量或胰島素用量過大,會造成致命的腦水腫,甚至危及生命,應注意。
1.7誤診原因 高滲性非酮癥昏迷隱匿起病,緩慢進展。容易被其他并發(fā)癥,如果表現(xiàn)很容易誤診為急性胃腸炎,如果表現(xiàn)為意識障礙常被誤診為腦血管意外。或以癲癇為誤診為狀態(tài)癲癇持續(xù)狀態(tài)。1例無意識的,抽搐和誤診為癲癇持續(xù)狀態(tài);1例服用常規(guī)劑量的安眠藥的,由于家庭成員不能是固定的初始目的的劑量,誤診為催眠藥中毒;1例患者血壓升高也誤診為酮癥酸中毒的;偏癱或昏迷5例,誤診為腦血管意外。沒有詳細的病史采集,重要的誘發(fā)因素的遺漏,并檢查身體是不小心的,忽略了皮膚干燥,彈性差,眼神空洞,脫水,只注意到神經系統(tǒng),是導致誤診的主要原因
2結果
13例5h~1d一般治療后,血糖下降到7~10.2mmol/L,血鈉,血漿滲透壓和血生化指標恢復正常,出院或轉病房的病因治療。死亡7例,其中4例合并嚴重肺部感染,2例腦血管意外,1例重度腎功能不全。
3討論
糖尿病高滲性非酮癥昏迷是滲透壓與臨床神經精神癥狀明顯增加,無明顯酮癥酸中毒癥候群,糖尿病高滲性非酮癥昏迷特征是高血糖,嚴重脫水。由于糖尿病高滲性非酮癥昏迷易發(fā)生腦血管意外,冠心病合并心律失常,心肌梗塞等并發(fā)癥,死亡率為40%[2],糖尿病高滲性非酮癥昏迷死亡率與年齡高,嚴重的感染和隨之而來的疾病,可能與下列因素有關:起病緩慢,被誘病或伴隨疾病蓋,癥狀不典型,在考慮診斷神經系統(tǒng)癥狀明顯,延誤搶救時間,而且早期誤診原因的[3]。本組病例中無明確糖尿病史12例發(fā)病前,導致早期診斷困難,高滲性非酮癥昏迷早期治療。15例血鈉>155mmol/L,靜脈輸注0.45%氯化鈉和500~1000ml,血糖下降至13.9mmol/L 5%葡萄糖注射液或5%葡萄糖氯化鈉注射液,補液,補液量根據糖尿病高滲性非酮癥昏迷患者的年齡,脫水程度,心臟功能的調整。降糖治療小劑量胰島素輸注,根據血糖水平每小時平均劑量為4~12U,血糖下降到13.9mmol/L的每小時1~2 U胰島素的維護,直到疾病控制,進食后恢復正常飲食的糖尿病治療。糖尿病高滲性非酮癥昏迷血糖<13.9mmol/L每日補液量3500~5000 ml。除了無尿、高血鉀癥,糖尿病高滲性非酮癥昏迷一開始補鉀輸液,每小時補鉀在20 mmol/L的同時,抗感染,抗休克及對癥治療。在這一組中,9例死亡,2例入院10h內死于呼吸循環(huán)衰竭,7例死于嚴重的感染。
我們的經驗,在處理糖尿病高滲性非酮癥昏迷補鉀如下:①在老年糖尿病高滲性非酮癥昏迷患者中有或無糖尿病史,具有明顯的神經精神癥狀體征脫水應考慮糖尿病高滲性非酮癥昏迷;②在高滲性昏迷的治療,防止血漿滲透壓下降太快引起的腦水腫,應首先輸入生理鹽水,然后根據血漿滲透壓(血漿滲透壓>350mmol/L和33.3mmol/L>,血糖、血鈉>155mmol/L)要考慮輸入低滲溶液或通過胃管注入開水;③液體不應太多太快,以免發(fā)生腦水腫,肺水腫,尤其是意識狀態(tài)和癥狀平穩(wěn)再出現(xiàn)意識障礙后,還要考慮腦水腫;④疾病可以混合酮癥酸中毒。在我們的經驗治療,無堿酸中毒是不嚴重的,當pH值低于7,抑制呼吸和中樞神經系統(tǒng),心律失常的風險,可以填補。堿不能太快,太多,一般5%碳酸氫鈉100~200ml,注射等滲水稀釋(1.25%),靜脈滴注。加堿補鉀的注意。pH值比葡萄糖慢慢恢復。pH值從7.1~7.3,12~15h。我們不應該使用乳酸鈉,胰島素以避免被堿性溶液;⑤血漿滲透壓較高,意識障礙程度越深,預后差;⑥胰島素的劑量:大劑量的胰島素和低血糖的風險,低血鉀和血糖急劇減少因腦水腫引起的增加,病死率也較高。最近的臨床研究表明,使用小劑量胰島素對血糖下降緩慢,并發(fā)癥減少。糖尿病高滲性昏迷甚至及時診斷,積極治療,預防措施,死亡率很高,所以預防是非常重要的。早期診斷糖尿病的嚴格控制,預防和治療感染,避免高燒和其他因素[4]。同時,糖尿病高滲性昏迷避免使用糖皮質激素,利尿劑,普萘洛爾引起血糖升高,注意防止脫水治療和腹膜透析,所造成的水的損失。早期診斷是提高對本病的搶救成功率的關鍵,中年患者有或無糖尿病史,如嚴重的脫水發(fā)生不明原因不在其他疾病中,意識障礙,>33.3mmol/L的解釋,血糖,血睪酮和血清鈉增高,血漿滲透壓>330mmol/L時,應考慮高滲性非酮癥昏迷,立即完善相關檢查,以及早期干預,降低死亡率。
參考文獻:
[1]葉任高.內科學[M].第5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0,8.
[2]石應康.急診手冊[M].第4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1999:635.
[3]劉新民.實用內分泌學[M].第2版.北京:人民軍醫(yī)出版社,1997:311.
[4]魏士賢,王玉敏.糖尿病高滲性昏迷誤診為急性腦血管病[J].臨床誤診誤治,2004,17(4):262,263.編輯/孫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