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急性壞死性胰腺炎(ANP )的并發(fā)癥種類繁多,如術后發(fā)生的或與手術有關的或需要手術處理的并發(fā)癥,如腸瘺和胰瘺等。急性壞死性胰腺炎(ANP)的愈后有了明顯的改善,由于診斷和治療技術的進步,早期死于休克及近期并發(fā)癥明顯減少,患者往往能度過早期危重期,進入后續(xù)治療期,由此也帶來了后期并發(fā)癥的增加,特別是全身感染和局部膿腫形成。如果處理不當可引起局部創(chuàng)口出血、胃腸道出血、胰瘺、膽瘺和胃腸瘺等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后期因感染性壞死及由此引起的其他問題已成為關注的問題之一?,F將我院2011~2013年急性胰腺炎并發(fā)腸、膽、胰瘺3例臨床資料及診斷治療情況進行了可行性分析。
關鍵詞:急性壞死性胰腺炎;腸瘺;診斷;治療
急性壞死性胰腺炎占急性胰腺炎的10%~20%,胰腺病理改變嚴重,腫大變硬,腺泡及脂肪壞死,血管出血壞死,脂肪壞死可累及周圍組織如腸系膜和后腹膜,病程長的感染后可形成膿腫或瘺管[1]。后期可出現消化道出血、腹腔出血、重癥感染及彌漫性血管內凝血(DIC)等,CT掃描可發(fā)現胰腺腫大,有密度減低區(qū),胰周有積液,CT增強掃描可確定胰腺壞死及壞死范圍。
1臨床資料
我院2011~2013年急性壞死性胰腺炎手術20例,其中男13例,女7例,年齡20歲~75歲,平均年齡52歲,術后發(fā)生胰腺及胰周脂組織壞死并發(fā)感染5例,其中腸瘺2例,現報告如下:
例1:女,45歲,因上腹痛1d以急性壞死性胰腺炎手術。術中見腹腔內血性滲液800ml,胰腺呈彌漫性斑片狀發(fā)黑壞死,胰周高度水腫,膽囊及膽總管結石,行胰腺壞死組織清除,胰周多管引流,膽囊切除,膽總管切開取石,T管引流手術,術后持續(xù)發(fā)熱,胰周引流呈灰黑色混濁液,約一同后逐漸減少;術后兩周MRI發(fā)現胰頭后方和右腎周圍積液,T管造影發(fā)現膽總管胰腺段瘺,該瘺與胰頭后、右腎周膿腔相通,又因持續(xù)嘔吐再行鋇餐造影,發(fā)現十二指腸壁有外來壓迫性梗阻。于首次手術后30d再次行胰周、胰頭后和右腎膿腫清創(chuàng)引流,術后次日因中毒性休克并發(fā)多器官衰竭而死亡。
例2:女,50歲,因持續(xù)上腹劇痛伸腰背部痛4h入院,急診手術見:血性腹水500ml,胰廣泛壞死,膽囊內數10粒綠豆大小膽固醇結石,行胰腺壞死組織清除,胰周多管引流,膽囊切除。術后長期發(fā)熱,\"B超\"顯示主胰管增粗(0.8cm),小網膜腔積液,鋇餐顯示十二指腸降段瘺,結腸脾曲瘺,該瘺均與腔膿相通。于手術后30d第二次手術,在清除胰壞死組織及膿液后,見胰體尾完全壞死缺如,十二指腸和結腸脾曲瘺口已被炎性肉芽組織封閉,無法探知,僅作膿腔引流,術后隨即發(fā)生糞瘺,經換藥兩月糞瘺自行封閉,痊愈出院。
2診斷與治療
2.1徹底清創(chuàng)及充分灌洗引流時急性壞死性胰腺炎處理的作用 ANP不論采用何種手術方式,目前尚不能完全終止胰腺出血壞死的繼續(xù)進展的病理過程[2]。文獻報道:蝶形開放及計劃清創(chuàng)可以及時清除胰及胰周壞死組織,在ANP外科治療中具有肯定充分引流的應用價值,但是開放引流不僅有感染的可能性,而且切口疝的發(fā)生率也高,我們一直采用胰腺壞死組織清創(chuàng),多管引流,一期縫合腹部切口的處理方法,效果比較滿意。關鍵在于:①引流管位置選擇適當,達到充分引流的目的,除胰頭和體尾部上下放置外,還要根據胰背側、胰周病變情況加放胰后、胰周引流管;②選用大口徑壁簿的引流管,最好為硅膠管。過去我們使用一般口徑(Φ0.5~0.8cm)橡皮管和市售硅膠雙套管,但術后短時期內即被肉芽組織包裹,腔內被壞死組織堵塞,隨后我們采用大口徑(Φ1.0~2.0cm)硅膠管,并在術后間斷多管內交替灌洗(1000ml/次),必要時適當加壓推注,可防止堵塞,達到充分引流的目的;③術后即開始灌洗,這樣既可稀釋含有胰酶和毒性物質的滲液,又可及時將脫落的壞死組織沖洗出來,避免其沉積,繼發(fā)感染。本組手術治療20例,經清創(chuàng)灌洗引流治愈12例,并發(fā)腸瘺3例,腸梗阻2例,死亡3例,本組治愈率85%,死亡率15%,這表明徹底清創(chuàng)及有效的灌洗引流可使ANP治愈率提高,并可防治其并發(fā)癥。對于持續(xù)發(fā)熱,全身中毒癥狀無好轉者,應注意有引流不暢的膿腔和感染壞死的情況,如確定有感染壞死發(fā)生,應及時再次手術。
2.2 胃腸瘺及膽瘺的診斷及處理 ANP時胃膽腸瘺發(fā)生多與胰壞死、胰周侵犯未得到遏制并繼發(fā)感染有關,ANP患者全身病理生理改變都很嚴重、復雜,免疫機制低下,對創(chuàng)傷修復能力極差,炎性壞死滲出較多時極易向附近薄弱器官司穿透破潰,形成胰膽、曬瘺。胃腸瘺的診斷一般較容易,如引流出膽汁或糞便即可診斷。處理首要是及時建立通暢的引流和矯治內環(huán)境紊亂,選用有效的抗生素,如引流不暢、體溫不能控制或有腹腔內感染者,應及時再次手術清創(chuàng),建立通暢的引流,對瘺口不能企圖修補,待炎癥控制、腸道遠端無梗阻時,瘺口自然愈合[3]。本組例1在膽瘺發(fā)生后再次手術清創(chuàng)引流過遲,終于死于中毒性休克,應引以為戒。
總之,急性出血壞死性胰腺炎病情嚴重,兇險,發(fā)展迅速,并發(fā)癥多,雖經積極的治療,至少需要數周后逐漸恢復,少數病例可發(fā)生猝死。ANP并發(fā)胃腸瘺、膽瘺、胰瘺標致嚴重的胰周侵犯損害,非手術治療的愈后很差,屬于再次手術指征,必須徹底清創(chuàng)、充分引流。
參考文獻:
[1]侯憲永,等.近期診治出血壞死性胰腺炎29例臨床體會[J].實用外科雜志,1993.12(13),750
[2]柴惠紅,劉國瓊.重癥急性胰腺炎術后并發(fā)結腸瘺患者的護理[J].中華護理雜志,2003,38(12):931-933.
[3]羅中堯,賈忠,封光華,等.重癥急性胰腺炎術后并發(fā)結腸瘺的原因分析與診治對策[J].中華急診醫(yī)學雜志,2003,12(5):328-329.
編輯/許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