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分析對比肝臟增強CT與肝臟MRI在肝癌診斷中的準確率,評價兩種檢查方法在肝癌病變診斷中的臨床應用價值。方法 回顧性分析總結我院50例肝癌患者的肝臟多層螺旋CT增強掃描與肝臟MRI檢查的有關數據,分析對比兩種成像檢查方法在肝癌病變中的檢測能力及價值。結果 肝臟增強CT與肝臟MRI的影像學比較各不相同,肝臟MRI對肝癌的準確率為96.0%,明顯高于CT動態(tài)增強檢查的82.O%。結論 MRI檢查的準確率要由于CT,在臨床使用中值得優(yōu)先考慮,但是由于MRI對細小的囊腫與血管斷面區(qū)別較困難,在臨床使用過程中可以考慮CT增強與MRI檢查互相補充。
關鍵詞:肝臟增強CT;肝臟MRI;肝癌
肝癌是臨床最常見的惡性腫瘤,在腫瘤所致相關死亡中排名第四[1]。隨著經濟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國人民飲食結構發(fā)生不合理改變,乙肝、酒精肝、脂肪肝等也呈持續(xù)的增長。肝癌多是因為丙肝、嗜酒、脂肪肝等基礎并多導致的。我國每年大約幾十萬人死于原發(fā)性肝癌。盡管目前有肝移植、手術切除、經導管肝動脈化療藥物栓塞、經皮酒精注射、射頻消融、輔助化療、姑息化療等多種治療手段可供選擇,但往往因為檢查手段落后或者不適合而導致耽誤最佳治療時機。就目前臨床而言,診斷肝癌的檢查方法包括肝臟增強CT和超聲、MRI等。其中磁共振圖像(MRI)是一種新診斷技術,可以較好地顯示肝內多種病變。筆者通過回顧性分析50例肝癌患者的病史資料,具體對比分析肝臟增強CT與肝臟MRI在肝癌的診斷準確率,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1年10月~20l3年12月的肝癌患者5O例,所有患者均符合我國新修訂的常見惡心腫瘤疾患診斷標準。全部50例肝癌患者中,男性患者19例,女性患者31例;年齡32~69歲,平均年齡53.5歲。所有患者一般情況無顯著差異,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全部50例患者均采用肝臟增強CT和肝臟MRI兩種檢查方法。多層螺旋CT增強掃描:掃描前30min囑患者口服2%泛影葡胺300~500ml,安排患者入CT室后,將患者置于待檢查位置,先幫助患者進行全肝平掃,完成全肝平掃后再做全肝增強掃描,增強掃描造影劑為非離子型造影劑(優(yōu)維顯),采用高壓注射器注射。MRI檢查:采用配套的體部相控陣列線圈及腹部相控陣列線圈,梯度場強度為45mT/m。行常規(guī)MRI平掃及DWI序列掃描,然后再行動態(tài)增強掃描。檢查范圍從膈頂到右腎下極。
1.3判斷標準 在兩種方法診斷中。均統(tǒng)一安排本科室經驗豐富的放射科醫(yī)生根據病理組織數據來完成肝癌的診斷。為了避免偏差,分別對每個患者的彌散數據及動態(tài)增強數據進行單獨評估[2]。
1.4統(tǒng)計學方法 使用SPSS19.0統(tǒng)計分析軟件,診斷準確率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種檢查方式的影像學表現 增強CT表現:50例患者中,一共有45例患者在CT增強掃描中,動脈期造影劑很快進入肝癌病灶,病灶密度明顯高于周圍正常肝組織。至門脈期,病灶呈等密度,延遲期病灶呈低密度。5例肝癌患者病灶直徑較大,動脈期病灶周邊強化,高于病灶中央及周圍正常肝組織,各期均呈不均勻低密度。MRI表現:4O例患者的癌灶為富血供腫瘤,腫瘤動態(tài)增強掃描在動脈相明顯強化,呈高信號。10例為乏血供型,其中3例在動脈期輕度強化呈等信號,7例無強化。
2.2兩種檢查方式診斷率情況對比 增強CT表現:在50例肝癌患者中,有41例患者通過CT動態(tài)增強檢查確診為肝癌,其肝癌準確率為82.O%;增強CT表現:在50例肝癌患者中,有48例患者通過MRI動態(tài)增強檢查確診為肝癌,其肝癌準確率為96.0%。
3討論
肝癌是指肝臟組織的癌變,隨著生活節(jié)奏加快以及各種輻射的增加,肝癌已經成為近幾十年來增長最快的實體惡性腫瘤。就目前臨床診療水平而言,增強CT以及MRI是診斷肝癌較具有確診意義的檢查手段。一般情況下,CT檢查要先做平掃,就是在注射造影劑之前做的掃描 。在平掃上.肝癌表現為低密度,和周圍正常組織相比,密度較低[3]。而另一方面,MRI既無放射性輻射,還可以從多個方位進行成像。但是傳統(tǒng)的MRI成像速度比較慢,極易耽誤患者病情,而最新投入使用的新型的MRI已經克服了早期成像速度太慢的缺點。本文結果顯示,增強CT表現:50例患者中,一共有45例患者在CT增強掃描中,動脈期造影劑很快進入肝癌病灶,病灶密度明顯高于周圍正常肝組織。至門脈期,病灶呈等密度,延遲期病灶呈低密度。5例肝癌患者病灶直徑較大,動脈期病灶周邊強化,高于病灶中央及周圍正常肝組織,各期均呈不均勻低密度。MRI表現:4O例患者的癌灶為富血供腫瘤,腫瘤動態(tài)增強掃描在動脈相明顯強化,呈高信號。10例為乏血供型,其中3例在動脈期輕度強化呈等信號,7例無強化。說明CT對細小囊腫與血管斷面區(qū)更加敏感,在細小腫瘤識別方面靈敏性更高。本研究結果顯示,肝癌CT與MRI的影像學比較各不相同,肝臟MRI對肝癌的準確率為96.0%,明顯高于CT動態(tài)增強檢查的82.O%。說明MRI檢查的準確率要明顯高于CT,使用時值得優(yōu)先考慮。綜上所述,MRI檢查的準確率要由于CT,在臨床使用中值得優(yōu)先考慮,但是由于MRI對細小的囊腫與血管斷面區(qū)別較困難,在臨床使用過程中可以考慮CT增強與MRI檢查互相補充。
參考文獻:
[1]任崢.原發(fā)性肝細胞癌的CT診斷及鑒別診斷[J].實用全科醫(yī)學,2010,2(2):135.
[2]尚全良,肖恩華,賀忠,等.磁共振肝臟擴散加權成像的技術探討[J].中國醫(yī)學影像技術,2010,20(2):1515.
[3]張云亭,孫志華.MR彌散張量技術及其在中樞神經系統(tǒng)的應用[J].吉林醫(yī)學,2012,33(5):333.編輯/王海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