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索一套適合基層醫(yī)院學齡前兒童弱視快速篩查方法及流程。方法 采用前期培訓與后期精心組織篩查相結合的方法,篩查學齡前兒童弱視情況。結果每名篩查人員平均1.5min可完成1名兒童的視力檢查,檢查1個有400名兒童的中型幼兒園,10名篩查人員1h左右即可完成。結論 快速篩查方法與流程可以提高幼兒老師對學生視力水平的關注程度,提高篩查效果,并為衛(wèi)生行政管理部門制定群體防治措施提供科學依據(jù)。
關鍵詞:3~6歲兒童;弱視;篩查方法及流程
弱視是較為常見的兒童眼病,是在視覺發(fā)育敏感期因異常視覺經(jīng)驗引起的沒有器質性病變的視力下降,是一種可預防和治療的視力殘疾。弱視是一個嚴重的社會問題,永久性弱視無論對個人還是社會都是負擔[1]。患者不僅單眼或雙眼視力明顯下降,而且失去雙眼單視和立體視,嚴重影響生活質量,阻礙了全民族素質的提高。
現(xiàn)在大多數(shù)學者認為,人類視覺系統(tǒng)敏感期從出生時開始,2~3歲可塑性最強,4~6歲以后明顯減弱,9~12歲左右敏感期結束,意味著9歲以后弱視治療變得非常困難,甚至沒有任何效果[2]。由此可見,弱視患者的早期發(fā)現(xiàn)對弱視的治療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由于患者年齡小,不能向家長描述癥狀,只能靠醫(yī)務人員去主動發(fā)現(xiàn),大中城市的幼兒園和學校都有較為完善的身體健康檢查體系,弱視早期發(fā)現(xiàn)率較高,而小城市的幼兒園和學校相關保障條件相對落后[3],因此,基層醫(yī)院摸索一套多、快、好、省的學齡前兒童弱視篩查方法和流程很有必要。
本文意在通過對高安市幼兒園3~6歲學齡前兒童進行弱視篩查,研究一套適合基層醫(yī)院兒童弱視篩查的方法和流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以高安市幼兒園3~6歲學齡前兒童篩查對象,建立兒童弱視篩查流程。
1.2方法
1.2.1前期培訓 挑選10名醫(yī)務專業(yè)人員,對他們進行眼科基礎知識、視力檢查、記錄方法的相關培訓,同時對參加幼兒視力篩查的幼兒園班級老師進行培訓,教給他們指導學生視力識別識別E字視力表的方法。
1.2.2設備配置 配備10個燈箱國際標準視力表和10根5m長的繩子,所需設備經(jīng)費約2千元左右。
1.2.3篩查方法 聯(lián)系相關檢查幼兒園,現(xiàn)場勘查,做好日程安排;同時要求前期在幼兒園老師的教導訓練下,教會幼兒識別E字視力表的方法,使每名受檢兒童都能識別E字視力表,針對3~4歲兒童進行視力檢查困難的情況,結合主題班會活動形式,使他們樂于接受并配合檢查,提高了篩查的準確性。
幼兒園老師根據(jù)幼兒弱視篩查方案的要求,填好調查表格中的兒童姓名、性別、出生年月等項目,并提前作好不同班組兒童視力檢查順序安排,避免造成篩查現(xiàn)場混亂;固定燈箱國際標準視力表,用5m長的繩子確定檢查距離,10名視力篩查人員進行視力檢查,檢查眼別順序先右后左,對已佩戴眼鏡者先查裸眼視力,再查戴鏡視力,班級老師維持檢查秩序并協(xié)助記錄視力結果。
1.3視力檢查標準 參照2011年中華眼科學會全國兒童弱視斜視防治學組《弱視診斷專家共識》[4]幼兒弱視診斷標準:3周歲視力低于0.6,4周歲視力低于0.7,5周歲視力低于0.8,6周歲視力低于0.9者,到醫(yī)院復查,排除其他器質性眼病者用1%的硫酸阿托品眼膏涂眼,2次/d,連續(xù)3d,第4d進行檢影驗光,矯正視力仍然低于相應標準的則診斷為弱視。
2 結果
通過對高安市三所幼兒園近1500名幼兒視力篩查結果分析,運用兒童弱視快速篩查方法與流程后,每名篩查人員平均1.5min即可完成對1名兒童的視力檢查,檢查1個有400名兒童的中型幼兒園,10名篩查人員1h左右即可完成。
3 討論
視功能的發(fā)育伴隨著人的一生,學齡前時期是視覺發(fā)育的最為敏感期[5],這一時期任何可能造成進入眼內光線不充分的原因,均有剝奪黃斑產(chǎn)生清晰物像的機會[6]時學齡前時期,如果能夠及早發(fā)現(xiàn)兒童弱視并采取有效的治療措施,能夠起到相當好的治療效果[7]。弱視在低年齡即已發(fā)生,由于患兒年齡小,不能向家長描述,加上有些弱視癥狀隱蔽(如屈光參差性弱視),不容易引起家長注意,從而錯失治療良機,由此可見弱視的篩查工作顯得尤為重要。但在基層醫(yī)院由于技術水平、人員結構的限制以及所在地區(qū)人群思想觀念、文化水平落后,加上衛(wèi)生和教育部門的疏忽,弱視患者的篩查工作在基層醫(yī)院基本都是空白。本研究基于這一現(xiàn)狀,設計并實施一套高效、準確、低成本、適合基層醫(yī)院進行大規(guī)模兒童弱視篩查的方法和流程,可以早期發(fā)現(xiàn)病情,從而使患兒得到早期治療成為可能,并為衛(wèi)生行政管理部門制定群體防治措施提供科學依據(jù)。
參考文獻:
[1]馮彥清,童念庭,王佳,等.上海市楊浦區(qū)學齡前兒童弱視調查分析[J].中華眼視光學與視覺科學雜志,2013,15(5):287-289.
[2]伯小平,連浩,康黔.成都市效區(qū)學齡前兒童斜弱視調查[J].中國斜視與小兒眼科雜志,2010,18:40-41.
[3]趙堪興,鄭日志.要特別重視兒童弱視診斷中的年齡因素[J].中華眼科雜志,2007,43:961-964.
[4]中華眼科學會全國兒童弱視斜視防治學組.弱視診斷專家共識[J].中華眼科雜志,2011,47:768.
[5]Bremond-Gignac D, Copin H, Lapillonne A, et al. Visual development in infants: physiological and pathological mechanisms[J]. Curr Opin Ophthalmol, 2011,22 Suppl :S1-8
[6]Olisky SE, Nelson BA, Brooks S. The sensitive period of visual development in humans[J]. J Pediatr Ophthaloml Strabismus, 2002, 36:69-72,105-106
[7]Schmucker C, Grosselfinger R, Riemsma R, et al. Effectiveness of scrcening prcschool children for amblyipia: a systematic review [J]. BMC Ophthalmol, 2009,9:3
[8]李冰,何媛媛,關楠,等.沈陽市和平區(qū)7946名學齡前兒童斜視弱視調查[J].中國斜視與小兒眼科雜志,2010,18:93-94.編輯/哈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