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癥是當前危害人類健康,導致死亡的重大疾病之一。近幾年來,疼痛護理越來越被重視和關注,疼痛已被作為\"第五生命體征\"來評估和處理[1]。癌癥疼痛的護理需要醫(yī)生、護士、社會的共同關注,患者及家屬的配合才能達到滿意的效果。其中護士的作用不容小視?,F總結近年來的癌癥疼痛護理體會,綜述如下。
1 疼痛的定義
疼痛是人一種主觀上不快的感覺,導致情緒受到影響,伴有或不伴有組織損傷。(1979年,國際疼痛協(xié)會ISAP)。
2 影響癌癥疼痛控制的因素
2.1與醫(yī)務人員有關的因素
2.1.1對疼痛的臨床評估 臨床醫(yī)護人員常常采用疼痛評分標準評估患者的疼痛程度,沒有結合患者的生理、心理、行為等其他方面,造成評估疼痛出現誤差。
2.1.2缺乏癌癥疼痛控制的知識 臨床醫(yī)護人員對對癌痛控制存在錯誤觀念,或沒有經過疼痛控制專業(yè)培訓,理論不足,直接導致癌痛評估不充分、實施疼痛控制過程中不規(guī)范。
2.1.3缺乏處理癌性疼痛技能 黃曉蕾等對27省市的126名護士調查結果[2]顯示,大部分護士三階梯止痛的內容掌握不夠,缺乏處理癌癥疼痛的技能。
2.2與患者有關的因素 部分患者及家屬隱瞞病史,或無法正確表述疼痛等級,從而導致評估失誤、疼痛治療不充分。
2.3與社會因素有關的因素 阿片類藥物使用限定過多,治療費用過高等。
3 癌性疼痛的護理方法
3.1癌癥疼痛的評估
3.1.1疼痛評估的原則 ①疼痛的評估是一個動態(tài)的過程,要貫穿于治療期的始終[3];②由于疼痛是患者的一種主觀感受,因此,基于患者的主訴和自我評估是評估疼痛的金標準;③收集全面詳細的疼痛病史,包括疼痛的強度、性質、部位、范圍、發(fā)作和持續(xù)時間、加重和緩解因素等;④要注重癌痛患者的心理狀況評估,在了解患者病史時應該觀察患者的精神狀態(tài)和分析有關心理社會因素,以便做出相應治療;⑤選擇正確的評估方法工具。
3.1.2癌癥疼痛評估方法 ①視覺模擬評分法:是應用最為廣泛的單維度測量工具,具體方法:劃一條長約10cm的直線,一端寫無痛,另一端寫劇痛,讓患者自己在線上取點作標記,劃一條交叉線,反映其疼痛程度;②面部表情量表法:該方法用6種面部表情來表達疼痛程度:⑴非常愉快,無疼痛;⑵有一點疼痛;⑶輕微疼痛;⑷疼痛較明顯:⑸疼痛較嚴重;⑹劇烈疼痛,但不一定哭泣。③數字疼痛分級法:數字分級法用0~10分代表不同的程度,0為無痛,10為劇痛,讓患者圈出最能表示自己疼痛程度的數字。其程度標準:0分為無痛,1~3分為輕度疼痛,4~6分為中度疼痛,7~10分為重度疼痛。
3.2癌癥疼痛的護理
3.2.1給藥護理
3.2.1.1藥物治療方案:1986年WHO發(fā)布了癌癥疼痛三階梯治療方案,到目前為止仍作為臨床疼痛治療模式[4],其含義為根據患者輕、中、重不同程度疼痛,分別選擇三個階梯的止痛藥物,針對疼痛不同性質增加輔助用藥。第1階梯從非阿片類鎮(zhèn)痛劑開始,如阿司匹林、強痛定、消炎痛等;若疼痛緩解不理想,則加用可待因等弱阿片類鎮(zhèn)痛劑;疼痛劇烈時,則使用杜冷丁、嗎啡等強阿片類鎮(zhèn)痛劑。
3.2.1.2給藥原則:①按階梯給藥:應根據疼痛程度,由輕到重按順序選擇不同強度的止痛藥物;②按時給藥:止痛藥物應遵循規(guī)律、按時給藥原則;③給藥途徑:以口服用藥為主,不能口服時,選擇直腸給藥或透皮給藥,最后考慮皮下注射、肌肉注射、靜脈或PCA、椎管內(蛛網膜下腔、硬膜外腔)鎮(zhèn)痛等途徑;④個體化差異:考慮患者對疼痛的耐受性等個體化差異,給予不同的止痛劑量;⑤密切觀察患者反應:保證最佳止痛效果的同時,防止止痛藥物的不良反應;⑥止痛藥物使用記錄:及時、準確地記錄止痛藥物的使用劑量、藥物名稱、疼痛緩解程度,為醫(yī)生診斷治療提供幫助,同時防止杜冷丁、嗎啡等藥物流入社會。
3.2.2心理護理
3.2.2.1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良好的護患關系是心理護理的前提。護士在患者面前語言要得體,舉止要端莊沉穩(wěn),安慰要恰到好處,工作態(tài)度要認真負責,增加患者的信任和安全感。
3.2.2.2心理疏導:護理人員應主動關心患者,耐心傾聽患者的心聲,切身感受患者的痛苦,并給予積極的心理疏導,管理患者消除焦慮、孤獨、抑郁等負面情緒,保持樂觀開朗的心態(tài),消除不良情緒,樹立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同時教會患者放松及轉移注意力的方法[5],增進藥物的止痛作用。
3.2.2.3家屬的心理護理:對于癌癥患者來說,親人的關心和安慰比任何止痛藥都有效。護理人員應主動和家屬交流溝通,告知親情的重要性,讓患者感受到家庭的溫暖,從而從精神上擺脫對疼痛及癌癥的恐懼[6]。
3.2.3重視基礎護理
3.2.3.1環(huán)境:營造舒適溫馨的住院環(huán)境,盡量滿足患者生活上的需求,房間布置家庭化,提供患者與家人團聚的場所及機會,滿足患者心理及情感上的需要。
3.2.3.2日常基礎護理:晚期癌癥患者由于惡病質,身體極度虛弱,極易并發(fā)各種感染,護理人員要做好患者的口腔護理,增強患者的食欲,鼓勵患者多進食牛奶等高熱量食物;保持病床單元的清潔平整,協(xié)助患者翻身、叩背、按摩等,防止褥瘡及墜積性肺炎的發(fā)生;勤擦洗,及時更換衣被,防止皮膚破潰感染。
3.2.3.3飲食及健康指導:鼓勵患者進食高熱量、高蛋白、高維生素飲食,保證營養(yǎng)供應,以對抗癌細胞對機體的消耗。癌癥化療患者多合并口腔潰瘍,患者因疼痛無法進食時,可行鼻飼。必要時進食前應用局麻藥。
4 小結
晚期癌癥患者疼痛比較強烈,醫(yī)護人員應迅速評估患者的疼痛程度,結合病史,采取確實有效的措施,減輕患者的癌癥疼痛。臨床護理人員應加強學習,提高治療癌癥疼痛的理論知識和技術水平,掌握癌癥疼痛三階梯治療方案,熟悉止痛給藥原則,加強觀察及護理,提高對抗癌癥疼痛的護理水平,改善患者疼痛癥狀,給患者以尊嚴,提高患者生存質量。
參考文獻:
[1]張春華,鄒碧榮.疼痛評估[J].中國臨床護理,2009,1(2):158-163.
[2]黃曉蕾,馬雙蓮,張金芳,等.27省市護士對癌痛治療相關知識了解程度的調查與分析[J].中國疼痛醫(yī)學雜志,2009,10(7):22.
[3]張春華,鄒碧榮.疼痛評估[J].中國臨床護理,2009,1(2):158-163.
[4]李漓,劉雪琴.護士疼痛知識掌握情況的調查[J].護理研究,2009,17(6):633.
[5]姜子親.癌癥疼痛藥物治療與護理[J].中華護理雜志,2009,44(5):478-480.
[6]莊淑梅.癌性疼痛的心理護理[J].吉林醫(yī)學,2009,30(11):2840.
[7]張淑萍.癌癥患者的臨終關懷護理[J].當代護士(學術版),2010,5:61-62.
編輯/哈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