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討品管圈活動提高靜脈留置針穿刺成功在院前急救中的應用。方法 成立品管圈,確立:\"提高留置針穿刺成功率\"為活動主題,對目前院前急救患者應用靜脈留置針使用進行現(xiàn)狀調(diào)查,分析原因,針對原因、設定目標,制定相應對策并組織實施,進行效果檢查。結(jié)果 開展品管圈活動可提高靜脈留置針穿刺成功率。
關(guān)鍵詞:品管圈;院前急救;留置針成功率
品管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QCC)是指同一工作單元或工作性質(zhì)相關(guān)聯(lián)的人員自動自發(fā)組織起來,通過科學運用各種工具手法,持續(xù)地進行效率提升、降低成本、提高產(chǎn)品質(zhì)量等業(yè)務的小組[1]。靜脈留置針是一項技術(shù)性要求較高的護理操作,也是院前急救中最常用的基本技能。如何提高靜脈留置針穿刺的成功率,達到及時開放靜脈通道,提高搶救成功率,一直是護理教學和臨床實踐探討的問題。我科針對院前急救靜脈留置針穿刺成功率低的現(xiàn)象,開展了品管圈活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1 臨床資料
我科于2013年5月成立品管圈,圈名為:齊心圈。旨在齊心、協(xié)力守護患者努力做到快、穩(wěn)、準。小組成員有8名,其中圈長1名(由高年資主管護師擔任),輔導員1名(由護士長擔任),圈員6名(其中護師2人,護士4人),小組遵循PDCA原則開展活動,品管圈活動開展時間2013年5月10日~11月9日。
2 活動步驟
2.1選定主題 因為我科年輕護士較多,承擔著院前急救任務。采取頭腦風暴提出多個可實行的主題,通過重要性、迫切性、可行性、圈能力等的評分比較,討論分析,最終得出活動主題為:提高靜脈留置針穿刺成功率。
2.2調(diào)查現(xiàn)狀并分析原因 派2名圈員對2013年5月20日~6月19日院前急救患者使用靜脈留置針人數(shù)進行現(xiàn)狀調(diào)查,使用靜脈留置針67人,28人第一次穿刺失敗,成功率58.20%。然后全體共同參與,頭腦風暴,畫出魚骨圖(見圖1),從:人、物、法、環(huán)境等4個方面對患者靜脈留置針穿刺成功率低的原因進行分析,得出以下主要原因:①人:年輕護士多,心理素質(zhì)較差,易受外界干擾,另外患者煩躁(特別是醉酒患者),不配合,擔心費用問題以及患者血管情況;②物:針頭大小選擇不當,目前使用的部分潔瑞的留置針套管材料不夠柔軟,刺激性大,易損傷患者血管,增加患者不適;③法:護士靜脈留置針穿刺水平不高,選擇部位,透明膠貼固定方法不正確,患者自護方法不當,缺乏正確的操作流程;④環(huán)境:燈光、120車內(nèi)空間狹小,噪音,圍觀群眾、家屬的干擾等都可以造成靜脈留置針穿刺失敗[2],見圖1。
2.3設定目標 設定目標為:院前急救靜脈留置針穿刺成功率達:79.82%。
2.4制定計劃與組織實施
2.4.1成功的穿刺操作不僅要求護理人員熟練掌握穿刺方法,還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質(zhì),心態(tài)要穩(wěn)定,穿刺時不能急于求成,更不要有急躁情緒。加強自身修養(yǎng),保持良好的心理素質(zhì),沉著穩(wěn)定,不受患者語言刺激的干擾,充滿自信心,同時告知患者,應用靜脈留置針,不易腫脹,減少重復穿刺和痛苦,可以使藥物迅速達到療效以取得患者的配合。
2.4.2利用科室業(yè)務學習、開晨會、開圈會時,組織大家學習,選用BD公司的留置針進行全員培訓。
2.4.3認真選擇好血管是穿刺成功的第一步。選用相對粗直、有彈性、血流豐富、無靜脈瓣、避開關(guān)節(jié)且易于固定的血管。留置針型號的選擇:在不影響輸液流速的前提下,應選用細、短留置針,因相對小號的留置針進入機體血管后漂浮在血管中,減少機械性磨擦及對血管內(nèi)壁損傷,從而降低機械性靜脈炎及血栓性靜脈炎的發(fā)生,可延長套管針留置時間[3]。
2.4.4穿刺時囑患者勿握拳,握拳可導致血管變扁平,使血管充盈不夠,造成穿刺失敗。握拳還可使皮紋呈橫向走行,增大進針阻力,加重疼痛。穿刺者應該輕輕地握住患者的四指向下壓,使掌指關(guān)節(jié)和腕關(guān)節(jié)成彎曲狀態(tài),這樣既可以更好地固定血管,又可以縱向繃緊皮膚,以減小進針阻力[4]。穿刺者在穿刺時的針感非常重要如穿入血管壁時有一種突破感,見回血后壓低角度(約5°~15°),再進針0.2cm,固定針翼,抽出針芯0.5~1.0cm后送外套管,抽出全部針芯;此時的感覺是空感。如果體驗不到針感,遇到回血慢或根本不回血的情況時,就會誤認為穿刺失敗,出現(xiàn)重復穿刺的情況,加重患者的痛苦。所以要勤于練習,以培養(yǎng)自己進針的良好感覺,對于穿刺是否成功做到心中有數(shù)。
2.4.5 妥善固定套管針 院前急救時常常遇到醉酒、煩躁不配合的患者,最主要的還是固定好患者的肢體與皮膚,才能增加穿刺成功幾率。采用與留置針配套的3M透明膠貼固定,以穿刺點為中心固定,使其松緊適宜,牢固美觀、保證針尖,不扭曲、不折疊。再用填寫好時間的膠布將延長管與穿刺血管呈\"U\"型固定三叉接口,為換藥,拔管提供依據(jù)。頭皮針的末端與頭皮針用膠布固定[5]。
3 結(jié)果
品管圈活動前(2013年5月20日~6月19日)、后(6月20日~11月9日)效果比較見表1。由表1可見,通過此次品管圈活動,院前急救靜脈留置針穿刺成功率,有了較大的提高,(P<0.05)。
4 討論
4.1確保院前急救患者靜脈通道的開放 靜脈留置針是院前急救常用的方法之一,通過QCC活動,針對留置針穿刺成功率低的原因,品管圈活動小組采用科學的分析方法,找出最根本原因,制定實施對策,通過效果評價,結(jié)果顯示留置針穿刺成功率由原來的58.2%提高到79.82%。
實行標準化,提高成功率:通過本次品管圈活動,將經(jīng)過實踐證明有效的靜脈留置針穿刺方法作為全院的護理規(guī)范,并以標準化格式發(fā)布,包括文字規(guī)范和操作流程 (見圖2);不僅降低了成本,減輕了患者的痛苦和負擔,有效提高靜脈留置針穿刺成功率,同時受到了患者及家屬的好評,提高了患者滿意度及護理服務質(zhì)量和護士綜合素質(zhì)[6]。
4.3提高護理隊伍的整體素質(zhì),增強團隊合作意識 QCC活動使護士的工作由被動轉(zhuǎn)為主動,激發(fā)了護理人員參與管理的意識。在圈會上,圈員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暢所欲言,思考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得到激發(fā);通過品管圈成員間的相互協(xié)作,可促進護理質(zhì)量的持續(xù)改進。QCC提高了護士工作的積極性,強調(diào)讓全員主動自發(fā)地參與活動,使自己享有更高的自主權(quán)[2]。這樣既解決了現(xiàn)存的問題,也達到了共同幫助與相互提高,充分發(fā)揮圈員的積極性、創(chuàng)新性和主動性,提高了團隊的凝聚力。
參考文獻:
[1]梁美麗,謝偉紅,陳雪峰.開展品管圈活動減少輸液患者亮紅燈的效果評價[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2,28(10):24-25.
[2]許晨耘,柯雅娟,陳茹妹.品管圈活動在手術(shù)病理標本安全管理中的應用[J].中國護理管理,2012,1:20-22.
[3]徐建鳴,丁萬紅,方亭妮.應用品管圈實施患者跌倒管理的實踐[J].中國護理管理,2012,1:23-26.
[4]路秀秀.落實靜脈輸液巡視的護理體會[J].包頭醫(yī)學,2009,33(4):235-236.
[5]戚紅.封閉式留置針在頭皮靜脈輸液中的效果觀察[J].護理學雜志,2000,15(2):78-88.
[6]陳英,于曉錦,沈宏,等.淺靜脈技術(shù)操作的進展[J].中華護理雜志,2002,37(11):853-855.
編輯/哈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