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觀察地佐辛預防瑞芬太尼麻醉后痛覺過敏的可行性。方法 選擇腹部手術60例,ASAI-II級,隨機分為三組,每組20例。Ⅰ組:對照組;Ⅱ組:關腹時靜脈注射芬太尼1.5ug/kg;Ⅲ組:關腹時靜脈注射地佐辛5mg。觀察三組患者自主呼吸恢復時間、蘇醒時間、拔管時間、拔管后1min、5min進行疼痛評分及躁動評分。結果 在自主呼吸恢復時間、蘇醒時間、拔管時間上Ⅰ、Ⅲ組明顯短于Ⅱ組(P<0.01),Ⅰ組與Ⅲ組接近(P>0.05);疼痛與躁動評分Ⅰ組明顯高于Ⅱ、Ⅲ組(P<0.01),Ⅱ組與Ⅲ組相似(P>0.05)。結論 地佐辛可有效預防瑞芬太尼術后痛覺過敏。
關鍵詞:地佐辛;瑞芬太尼;痛覺過敏
瑞芬太尼是一超短效u阿片受體激動藥,因其藥代學及藥效學的優(yōu)點,被益為21世紀阿片類藥[1]。但由于其代謝快,疼痛恢復早而致蘇醒期躁動[2]。為減輕患者因瑞芬作用消失所致的劇痛、躁動就需尋找一種既不影響復蘇又能達到鎮(zhèn)痛目的且無術后呼吸抑制等副作用的藥,地佐辛是混合性的阿片激動-拮抗劑,本研究旨在試用地佐辛預防瑞芬太尼麻醉后痛覺過敏及躁動的可行性。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腹部手術ASAⅠ-Ⅱ級患者共60例,男32例,女28例,年齡35~58歲,體重在48~85kg,隨機分為三組,每組20例,其中膽囊切除術各7例,胃癌根治術及胃大部切除術各6例,結腸或直腸根治術各5例,盆腔清掃術各2例。
1.2方法 患者麻醉前用藥均為阿托品0.5mg,術前30min肌注,入手術室后為其開放靜脈。三組患者全麻誘導用藥均為依次靜脈注射咪達唑侖0.03mg/kg、芬太尼2ug/kg、丙泊酚2mg/kg,順阿曲庫胺0.2mg/kg;麻醉維持:微量泵靜脈注入丙泊酚80~100ug/kg·min,順阿曲庫胺7ug/kg·min,瑞芬太尼0.1~0.3ug/kg·min,根據(jù)血壓、心率來調節(jié)瑞芬太尼泵注速度。Ⅰ組:對照組。Ⅱ組:關腹時靜脈注射芬太尼1.5ug/kg;Ⅲ組:關腹時靜脈注射地佐辛5mg,所有患者均在腹膜縫完后停止泵入肌松藥及丙泊酚,腹肌縫合畢均予以新斯的明1mg加阿托品0.5mg(心率>100次/min者不給),瑞芬太尼泵注至術畢,術中心率<50次/min時靜脈注射阿托品0.3~0.5mg,維持血壓不低于基礎值的70%。三組患者拔除氣管導管的指標:自主呼吸恢復、潮氣量>5ml/kg、吸入空氣條件下脈搏血氧飽和度(SpO2)>95%、肌力恢復,呼之睜眼,吞咽、咳嗽反射恢復。拔除氣導管后接PCIA觀察20min,呼吸、心率、血壓均平穩(wěn),回答問題正確送返病房。
1.3觀察指標 術中監(jiān)測血壓(BP)、心電圖(ECG)、脈搏血氧飽和度(SpO2)、呼氣末二氧化碳(PetCO2)、氣道壓及潮氣量。觀察三組患者自主呼吸恢復時間(術畢至自主呼吸恢復記時)、蘇醒時間(術畢至呼之睜眼)、拔管時間(術畢至拔除氣導管)。拔管后1min、5min進行疼痛評分及躁動評分。疼痛評分采用語言評價量表VRS法,即將疼痛分為0不痛、1輕微痛、2中度痛、3重度痛和4極重度痛。躁動評分標準:0為無躁動,1為輕度躁動,遵囑可自控,2為中度躁動,須四肢固定于手術床,3為重度躁動,需多人強行制動。
1.5統(tǒng)計學方法 應用SPSS16.0統(tǒng)計軟件,以計量資料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計量資料以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在自主呼吸恢復時間、蘇醒時間、拔管時間上Ⅰ、Ⅲ組明顯短于Ⅱ組(P<0.01),Ⅰ組與Ⅲ組接近(P>0.05),見表1;疼痛與躁動評分Ⅰ組明顯高于Ⅱ、III組(P<0.01),Ⅱ組與Ⅲ組相似(P>0.05),見表2,表3。
3討論
瑞芬太尼是一超短效的阿片類藥,經(jīng)血漿和組織中非特異性酯酶快速分解,代謝物的清除率與肝腎功能無關且不受體重、性別、年齡影響[3]。這大大增強了臨床麻醉的可控性,顯著縮短了患者蘇醒-拔管時間。但瑞芬太尼的這一獨特的藥代學使患者蘇醒后疼痛及其繼發(fā)性痛覺高敏,表現(xiàn)為痛域降低,對正常個體不產生疼痛的輕觸都可致劇痛,也可致蘇醒期躁動[4]。瑞芬太尼引起術后痛覺過敏的機制仍不完全清楚,但在患者感覺疼痛時再予以鎮(zhèn)痛效果不理想,提倡疼痛出現(xiàn)前早作防范[5]。本研究中Ⅰ組患者1min、5minVRS評分及躁動評分最高,術后蘇醒及拔除氣導管時間最短;Ⅱ組患者1min、5minVRS評分最低及躁動評分較低,但術后蘇醒及拔除氣導管時間明顯延長;Ⅰ及Ⅱ組患者1min、5minVRS評分與II組相當,躁動評分最低,這說明地佐辛不僅具有鎮(zhèn)痛作用,還有一定程度的鎮(zhèn)靜作用,但并不延長其術后蘇醒及拔除氣導管時間。
綜上所述,地佐辛在關腹時超前應用能有效抑制大劑使用量瑞芬太尼所致的痛覺高敏現(xiàn)象,并對麻醉后躁動效果確切,且麻醉復蘇時間短,清醒程度高,亦不增加惡心嘔吐等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提高了手術室的周轉率,降低了患者在手術室及恢復室的停留時間,減輕麻醉醫(yī)師及恢復室醫(yī)務人員的工作量,并且為患者節(jié)省了相關監(jiān)護及催醒費用,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莊心良,曾因明,陳伯.現(xiàn)代麻醉學[M].3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3:525.
[2]koppert W,Angst M,Alsheimer M,al.Naloxone provokes similiar pain facilitation as oberserved after shortterm infusion of remifentanil in humans[J].Pain,2003,106:91.
[3]Joly V,Richebe P,Guignard B,et al.remifentainil-induced postoperative hyperalgesia and its prevention with small-dose ketamine[J].Anesthesiology,2005,103(1):147-55.
編輯/申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