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觀察小兒蘇陳化痰止咳顆粒治療小兒咳嗽(痰濕型)的臨床療效。方法 用小兒蘇陳化痰止咳顆粒治療小兒咳嗽(痰濕型)60例,與氨溴特羅口服溶液對照組60例進行對照。觀察兩組患兒臨床癥狀、體征的改善情況。結(jié)果 治療組總有效率為95%,對照組為81.7%,兩組比較有顯著性差異(P<0.05),兩組對臨床癥狀、體征均有顯著性改善(P<0.01或P<0.05),其中在咳嗽、咳痰、胸悶、乏力方面治療組優(yōu)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有顯著性(P<0.05)。結(jié)論 小兒蘇陳化痰止咳顆粒是一種有效的治療小兒咳嗽(痰濕型)的中藥新制劑。
關(guān)鍵詞:小兒蘇陳化痰止咳顆粒;小兒咳嗽;臨床觀察
咳嗽是小兒常見病、多發(fā)病,一年四季均可發(fā)生,病程可長可短,且易反復(fù)發(fā)作?,F(xiàn)代醫(yī)學(xué)小兒氣管炎、支氣管炎臨床表現(xiàn)以咳嗽為主,屬祖國傳統(tǒng)醫(yī)學(xué)\"咳嗽\"范疇,若咳嗽痰多,咳聲重濁,胸悶納呆,乏力困倦,苔白厚膩,則中醫(yī)辨證為\"痰濕咳嗽\",治療應(yīng)燥濕化痰、降氣止咳。大量臨床觀察表明,小兒蘇陳化痰止咳顆粒對小兒咳嗽屬痰濕型者具有很好的治療效果?,F(xiàn)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全部病例來自2007年2月~2013年5月門診患者,治療組 60例,男孩34例,女孩26例;年齡3~13歲,平均年齡(6.50±2.128)歲;病程3~8d,平均病程(4.97±1.461)d;對照組60例,男孩32例,女孩28例,年齡3~13歲,平均年齡(6.03±2.488)歲;病程3~7d,平均(4.61±1.462)d。兩組患兒在性別、年齡、病程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有可比性。
1.2診斷標準 西醫(yī)診斷標準參照2002年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出版的《諸福棠實用兒科學(xué)·急性支氣管炎》(第7版)制定。中醫(yī)診斷標準參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規(guī)劃教材《中醫(yī)兒科學(xué)》(汪受傳,中國中醫(yī)藥出版社)制定。
1.3病例選擇 符合西醫(yī)診斷標準,同時也符合中醫(yī)診斷標準者?;純簳r有咳嗽,痰多色白如泡沫,咳時喉有痰聲,或呼吸氣粗,多不發(fā)熱。苔白膩,脈滑。排除其他胸肺疾患造成咳嗽。
1.4方法
1.4.1治療組 小兒蘇陳化痰止咳顆粒:陳皮9g、清半夏9g、茯苓15g、炒枳實9g、炒枳殼9g、炒紫蘇子9g、葶藶子9g、炒萊菔子6g、車前子9g、炮姜3g。以上十味,經(jīng)過提取,制顆粒,干燥,包裝成袋裝顆粒劑。用法用量:1~3歲兒童:半袋/次,3次/d;4~7歲兒童:1袋/次,2次/d;8歲以上兒童:1袋/次,3次/d。3d為1療程。
1.4.2對照組 氨溴特羅口服溶液(北京韓美藥品有限公司生產(chǎn))。用法用量:2~3歲兒童:7.5ml/次,2次/d;4~5歲兒童:10ml/次,2次/d;6~12歲兒童:15ml/次,2次/d;12歲以上的兒童:20ml/次,2次/d。3d為1療程。兩組患者均給予對癥處理,感染征象嚴重者,給予適當?shù)目股刂委煛?/p>
1.5療效評價標準 參考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1994年《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中醫(yī)兒科病證診斷療效標準》制定。痊愈:咳嗽、咯痰及肺部體征消失,其它臨床癥狀基本消失,積分減少≥95%。顯效:咳嗽、咯痰及肺部體征明顯好轉(zhuǎn),其它臨床癥狀基本消失或好轉(zhuǎn),積分減少≥70%且<95%。有效:咳嗽、咯痰及肺部體征明顯好轉(zhuǎn),其它臨床癥狀基本消失或好轉(zhuǎn),積分減少≥30%且<70%。無效:咳嗽、咯痰及肺部體征無明顯變化或加重,其它臨床癥狀多無改善或加重,積分減少不足30%。
2 結(jié)果
2.1臨床療效綜合比較見表1。應(yīng)用Ridit分析,兩組比較差異有顯著性(P<0.05)。說明治療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治療組療效高于對照組療效。
2.2治療前后癥狀、體征改善情況見表2。應(yīng)用(x±s)檢驗,兩組治療前差異無顯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組內(nèi)比較:治療后效果明顯,與治療前比較差異有顯著性(P<0.01 或P<0.05)。組間比較:治療組與對照組比較,差異有顯著性(P<0.05)。說明治療組在改善癥狀、體征方面優(yōu)于對照組。
3 討論
咳嗽是小兒常見的肺系病證,從現(xiàn)代醫(yī)學(xué)角度看屬小兒氣管炎、支氣管炎。本組病例取小兒氣管炎、支氣管炎屬咳嗽之痰濕型者作為觀察對象。部分支氣管肺炎恢復(fù)期患兒,以咳嗽為主,痰多,色白易咳者,服用小兒蘇陳化痰止咳顆粒也有很好的效果。
小兒咳嗽發(fā)生的原因,主要為感受外邪,肺脾虛弱則是本病的主要內(nèi)因[1]。小兒臟氣清靈,脾胃薄弱,易為乳食、生冷、積熱所傷,則脾失健運,水濕不能化津液、水谷不能化生精微,釀為痰濁,上貯于肺。肺臟嬌嫩,不能敷布津液,化液成痰,壅阻氣道,致肺氣不得宣暢,而引起咳嗽?!队子准伞罚篭"但因咳而動痰者,咳為重,主治在肺。因痰而咳者,痰為重,主治在脾。\"據(jù)五行學(xué)說:脾屬土,肺屬金,土能生金,故脾為肺之母,脾氣有生養(yǎng)肺氣的作用,脾土虛寒不能升清以養(yǎng)肺,則母病及子致肺氣亦虛寒,而肺氣虛寒,日久亦可影響到脾,脾肺虛寒并見,成為母子同病。因而在治療上也必須脾肺同治。小兒蘇陳化痰止咳顆粒有燥濕化痰、降氣止咳作用,正是為此證而設(shè)。方中清半夏辛溫,功能燥濕和脾,祛痰降逆,為祛濕化痰理氣之主藥,標本兼顧,為本方之統(tǒng)領(lǐng)?!端幮哉摗罚篭"消痰涎,開胃健脾,止嘔吐,去胸中痰滿,下肺氣,主咳結(jié)\"是為君藥。現(xiàn)代藥理表明,清半夏有鎮(zhèn)咳、抑制腺體分泌及止吐的作用。痰之生,由于液之結(jié);液之結(jié),由于氣不運,善治痰者不治痰而治其氣,氣順,則一身之津液亦隨之而順矣。故陳皮芳香醒脾,疏利氣機,協(xié)助半夏化濕運脾,使脾陽運而濕痰去,氣機宣而脹滿除,逆氣降而嘔惡止。現(xiàn)代藥理研究陳皮所含揮發(fā)油,可促進消化液的分泌,排除腸管內(nèi)積氣,并有刺激性被動祛痰作用,使痰液易咯出。茯苓既能補脾,又能利水滲濕,凡脾虛濕困引起的痰飲、水濕內(nèi)停,為必用之品?,F(xiàn)代藥理表明,茯苓有調(diào)節(jié)免疫、利尿作用。上兩味藥能助清半夏祛濕化痰,理氣止咳,共同消除咳嗽痰多,胸悶等癥,以加強清半夏的療效,共為臣藥。\"治濕不利小便非其治也\",車前子偏于利濕,協(xié)助君藥、臣藥加強燥濕祛痰用,現(xiàn)代藥理表明,車前子含多量粘液質(zhì)、琥珀酸、膽堿等,具有利尿作用,并能增加尿素、氯化鈉及尿酸的排泄,能使氣管及支器官分泌物增加,呼吸運動加深變緩,而有祛痰止咳作用。紫蘇子、葶藶子、炒枳實、炒枳殼、炒萊菔子辛苦能降,協(xié)助君藥、臣藥加強降氣止咳功效,同時又可輔助治療痰多、胸悶、納差等癥狀,現(xiàn)代藥理表明,紫蘇子、葶藶子能緩解平滑肌痙攣而止咳,枳實和枳殼對胃腸平滑肌呈雙向作用,所含揮發(fā)油有鎮(zhèn)痛作用,因而有理氣寬中、行滯消脹、化痰散痞功效,萊菔子所含萊菔子素有強烈抗菌活性,能抑制多種革蘭氏陽性菌、陰性菌活性,動物實驗表明萊菔子有降氣祛痰的功效[2]。炮姜為使藥,引導(dǎo)各藥直達病所,且有溫化痰飲之效,現(xiàn)代藥理研究,其有鎮(zhèn)痛消炎、抗變態(tài)反映、抗缺氧、促消化等作用。
臨床應(yīng)用證實,小兒蘇陳化痰止咳顆粒能很好的改善該病患兒的臨床癥狀,對小兒咳嗽,痰多色白易咳,咳時喉中痰鳴,伴胸悶納呆,乏力困倦者,有明顯的治療效果,服用安全,是治療小兒咳嗽(痰濕型)的理想的中藥新制劑,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汪受傳.中醫(yī)兒科學(xué)[M].第1版.北京:中國中醫(yī)藥出版社,2002:64.
[2]劉繼林.萊菔子降氣化痰的實驗研究[J].成都中醫(yī)學(xué)院學(xué)報,1990,13(2):29.
編輯/哈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