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yǎng)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是語文實踐,不宜刻意追求語文知識的系統(tǒng)和完整。語文又是母語教育課程,學習資源和實踐機會無處不在,無時不有。因而,應該讓學生更多地接觸語文材料,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掌握運用語文的規(guī)律”。要做到這些,應理解和繼承葉圣陶的“習慣論”語文教育思想,著重在培養(yǎng)學生學習習慣上下功夫,授之以漁,方能自行捕魚。筆者提出如下幾點養(yǎng)成習慣的具體做法。
一、閱讀 閱讀是提升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最主要的方式。閱讀就是對知識的汲取,充實著自己的大腦,豐富著自己的人生。它包括課內閱讀和課外閱讀。課內閱讀即以課堂教學的形式完成教材的學習。在學生充分預習的前提下,教師要夯實閱讀的主陣地——課堂。首先,示范引導,彰顯魅力。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教師的作用在于引導、啟發(fā)、點評、激勵。因此導語設計、環(huán)節(jié)過度、問題剖析、課堂評價、小結語言等方面的連貫與否都潛移默化的影響學生。尤其是課堂評價,在課堂的不同環(huán)節(jié),由于學生的個性不同,對問題的看法不同,答案肯定不盡相同。對于學生個性化的解讀,必然要給予個性化的評價,這就需要教師有良好的口語表達能力。我在課堂上,對學生答得好的,不再是“你真聰明,你真棒”之類的寬泛的套話;而是“妙極,文如泉涌,才思敏捷,堪比太白再生。你太有才了”。對于課堂上的辯論,我則用“真理愈辨愈明,你我都在行動”等等有語文味的激勵性評價,使學生回味不已。同時,創(chuàng)設情境,搭建展示平臺。創(chuàng)造多種形式,利用一切機會,把全部的心思都投入到對學生主體地位的體現(xiàn)上。首先設置“個人問題超市”。在教學問題設置上,在同一層面,從不同角度設計,但殊途同歸,都是圍繞一個中心內容。如此,學生可根據自己的探究認識,找準自己的切入點,去談感受、認識,這樣每個人都找到自己的話題,答案也就多彩多樣,真正達到“放手發(fā)動學生,一切為了學生,從學生中來,到學生中去”的目的。然后強化小組討論。同學在“問題超市”里享受到“自助餐”后,對文章內容有了一個整體感知,然后教師引導提出思維含量高、有一定深度的問題,個人先行思考,如不能解決,就需發(fā)揮群體力量,小組共同探究,解決。這就需要積極創(chuàng)造輕松、和諧的氣氛,鼓勵學生大膽交流。只要學生能談點看法,即使不很成熟,也應予以鼓勵。當然要做到循序漸進,從敢說、愿說到會說,逐步提高要求。課外閱讀,即以課內所訓練的方法拓展延伸,廣泛涉獵經典文章。
二、練筆 寫作是學生的必備能力,練筆便是提升學生寫作水平的最直接、最基本的方法。
根據具體要求,用靈活多樣的方式指導學生進行仿寫、縮寫、擴寫和改寫,可以設計不同梯度、長度的專項內容,既相互獨立又相互聯(lián)系。通過靈活多樣的方式,提高學生對寫作內容內在聯(lián)系的感悟能力及對不同寫作方式的運用能力。
一次,進行對聯(lián)教學,在介紹了基本知識及格律、對仗等注意事項后,要求大家寫,同學面露難色。我說這樣吧,我與大家一起寫兩幅,同學一聽來了興趣。一會兒我將自己寫的先“拋磚引玉”了:“春燕穿雨過,秋蟲躍窗來”;“四季春為首,百科文為根”。同學一看,老師玩真的了,于是也忙忙發(fā)揮,紛紛寫起對聯(lián)來。這幫孩子,還想和我比試比試呢!
三、查閱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工具書作為語文學習的“教師”,作用自不可低估。教學中應有意識地引導學生使用工具書,如同雞刨食一樣,主動查閱,解難釋惑,增強自學能力。特別是當今時代,隨著信息化浪潮的不斷推進,資料的查閱發(fā)生了顛覆性的革命。網絡正在改變著我們的學習生活。如何積極、有效的利用,便成為今天不可回避的話題。一是明確意圖。上網不是尋新、獵奇,應帶著任務、目的,避開干擾,從海量的信息中迅速搜尋自己的“最愛”,而不是“徜徉”于網絡中,靡費時日。二是分工合作。應積極利用小組學習的形式,明確任務目標、方法程序,分工合作,避免出現(xiàn)網絡漫游。三是師生共享好的信息網站。對于與學習有關的好的網站,應該相互告知,共同體驗,這樣避免一些同學在網站中漫游,而不得要領。五是建立師生群,及時交流信息、感受,充分享受現(xiàn)代科技給人的奇妙感受。
總的來說,葉圣陶的“習慣論”思想重視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方法的習得和習慣的養(yǎng)成。這在當時的背景下具有非常大的積極意義,很多觀點在今天看來仍然具有很強的指導意義。呂叔湘在《葉圣陶教育論文文集》序言里的幾句話值得我們思考,他說:“按說這本集子里的文章大部分是解放前寫的,為什么現(xiàn)在還沒有過時呢?這是因為現(xiàn)在有很多問題表面上是新問題,骨子里還是老問題,所以這些文章絕大部分仍然有現(xiàn)實意義?!毙抡n改十幾年過去了,“老問題”解決了嗎?這還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