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是不滅的,因為她是永恒的。
一、美之吾解
本人認(rèn)為美是可觀、可聞、可觸、可味、可悟、可人的意象或物象,可獲得心身的享受。即“六可”說。
“可”在《莊子·天運》里解析為“適合”,“其味相反,百皆可于口?!薄翱伞睘檫m合、適宜、適應(yīng)、適可、適中、適當(dāng)?shù)?。故選擇了《莊子》中的解析。
二、美之吾讀
(一)“可觀”者為適視也,為視覺享受觀,諦視也。——《說文》。
《國語·周語下》:“夫樂不過以聽耳,而美不過以觀目?!?/p>
1.景色之美可觀
中國長城,乃中華民族之魂、之脈、之根,是一部邊疆史,也是一部文化史。長城的建筑氣勢磅礴,具有磅礴之美;長城蜿蜒曲折,富有曲線之美。
中國敦煌石窟,莫高窟,俗稱千佛洞,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它是集建筑美學(xué)、彩塑美學(xué)、壁畫美學(xué)為一體的古文化遺產(chǎn)。
蘇州園林,蘇州園林以其古、秀、精、雅為美學(xué)特征,是文化意蘊(yùn)深厚的“文人寫意山水園”,“雨驚詩夢留蕉葉”,是蘇州園林生動的寫照;“風(fēng)裁書聲出藕花”,是園林意境最好的描摹,被稱為是“無聲的詩,立體的畫”。故稱為“自然美”的經(jīng)典之作。
皇家園林北京故宮。故宮又稱紫禁城,明清24位皇帝在此處理政務(wù)和生活起居的地方,位于北京中軸線的中心,建筑由“前朝”與“內(nèi)廷”兩部分組成,四周有城墻圍繞。故宮四平八穩(wěn),主要具有“對稱美”,是皇權(quán)文化的典型。
2.藝術(shù)之美可觀
(1)歐洲藝術(shù)之美。法國巴黎盧浮宮的勝利女神,達(dá)芬奇的蒙娜麗莎的永恒的微笑、古希臘大理石雕像維納斯等。
維納斯就象一粒珍珠一樣,從貝中站起,升上了海面,她的體態(tài)顯得那么嬌柔無力,沒有經(jīng)過非美的過程,生來就完美無缺。維納斯顯示了高貴典雅同豐滿誘人的驚人的調(diào)和。維納斯是不生不滅的,富有“永恒美”,可觀。
勝利女神像雖然已經(jīng)頭手殘缺,但從保存完好的軀干中,仍能感悟到女神英勇、飄逸的氣勢。兩支張開的翅膀和輕盈飛揚(yáng)的衣裙,讓人感到女神在空中騰飛,有著一種強(qiáng)烈的運動感。豐滿軀體在薄衫下透露出力量和健康,表現(xiàn)了勝利和與之而來的喜悅。
達(dá)·芬奇的蒙娜麗莎被定格為永恒的微笑。據(jù)考證,蒙娜麗莎的微笑中含有83%的高興,9%的厭惡,6%的恐懼,2%的憤怒??梢娝拿缹W(xué)效果之精確。
(2)中國古今名書畫之美?!堵迳褓x圖》顧愷,《步輦圖》閻立本,《清明上河圖》張擇端,《墨梅圖卷》王冕,《蛙聲十里出山泉》齊白石,《柳蔭沐牛圖》吳冠中。
稱為“才絕、畫絕、癡絕”的顧愷,《洛神賦圖》卷畫曹植從京城回東藩路經(jīng)洛水時遇洛神宓妃的愛情故事,格調(diào)纏綿,情節(jié)浪漫。全圖設(shè)色艷麗明快,線條準(zhǔn)確流暢,充滿動感,富有詩意之美。
《步輦圖》唐朝畫家閻立本,所繪是祿東贊朝見唐太宗時的場景,唐太宗接見來迎娶文成公主的吐蕃使者的情形,左側(cè)三人前為典禮官,中為祿東贊,后為通譯者。作品設(shè)色典雅絢麗,線條流暢圓勁,構(gòu)圖錯落富有變化,富有動態(tài)美及和諧美。
3.體態(tài)之美可觀。古四大美人:西施、貂蟬、王昭君、楊貴妃。
大美女享有“閉月羞花之貌,沉魚落雁之容”。“閉月、羞花、沉魚、落雁”是一個個精彩故事組成的歷史典故。“閉月”,是述說貂蟬拜月的故事?!靶呋ā保f的是楊貴妃觀花時的故事?!俺留~”,講的是西施浣沙時的故事?!奥溲恪?,就是昭君出塞的故事。古代四大美女的楚楚動人,絕代美麗展現(xiàn)在您的眼前!
4.奇石之美可觀。靈璧石的厚重、太湖石的空靈、大化石的悠遠(yuǎn)、黃蠟石的皇氣,從地域分有長江石、黃河石、雨花石、長島球石、新疆額河石等。
大化石石膚溫潤如脂,富有光澤,層理變化有序,色韻自然,紋理清晰、花草美妙而具有韻味,令人有溫馨向往之感。其質(zhì)透亮、包漿厚實是該石的又一大特點。
丹霞山中的陽元石及陰元石,乃上天之作也。韶關(guān)丹霞山陽元山位于錦江之西、玉女峰旁,高28米,直徑7米,酷似男性勃起的碩大生殖器,孤峰頂立,仰天高聳,直傲蒼穹,似要向玉女宣示男根的壯偉。韶關(guān)丹霞山陰元石,位于錦江之東,長老峰下,遮遮掩掩,藏在幽谷深處,高十多米,闊四米多,形狀酷似待字閨中的少女私處。
(二)“可聞”者為適聽也,為聽覺享受
《國語·周語下》:“夫耳目,心之樞機(jī)也,故必聽和而視正。聽和則聰,視正則明。聰則言聽,明則德昭,聽言昭德,則能思慮純固。以言德于民,民歆而德之,則歸心焉?!?/p>
1.世界名曲:莫扎特“交響曲”。貝多芬的《貝多芬命運交響曲》《貝多芬第九交響曲》。
2.古典名曲《高山流水》、《梅花三弄》、《春江花月夜》、《漢宮秋月》、《陽春白雪》、《漁樵問答》、《胡笳十八拍》、《廣陵散》、《平沙落雁》、《十面埋伏》等。還有《昭君怨》《漁舟唱晚》等。
以上這些古今中外的世界名曲均為可聽之美。
(三)“可觸”者為觸覺享受
“可觸”有可摸、可動、可感之意。可對水的掬揉、對山的撫摸、對玉的把玩,對人體的接觸等均能獲得無窮的享受。
1.對水的掬揉,體會水的美學(xué)意蘊(yùn)
水有如下美學(xué)意蘊(yùn):一永恒與短暫的生態(tài)美。水凝結(jié)了永恒與短暫、亙古與瞬息的生命哲學(xué)。二憂怨與愁綿的生態(tài)美。水傾訴著憂憂愁思、綿亙不絕的生命往事?!八庇锌嘀嵨?,因水的剪切不斷,綿軟不絕,常以水喻愁。三歲月與匆匆的生態(tài)美。水性柔和,同時,流水又象征著韶光飛逝永不回頭,而人生易老,壯志難酬,不盡的傷感。百川東到海,何時復(fù)西歸,滾滾流水仿佛消逝的青春歲月,極易使人與時間流逝。四離情與別緒的生態(tài)美。水亦為許多詩人對友人寄以懷緬之意。因是水鄉(xiāng)澤國,所以古人喜歡臨水送別,滔滔流動的江水,恰似連綿起伏的別情相思,無窮無極,流水遂成為文學(xué)意象中的離別主題。五詩情與畫意的生態(tài)美。水譜寫著一幅幅彩色的畫卷。水是中國山水畫的主角,沒有水便沒有了靈性,沒有了活力,更沒有了生命力。于是有水的畫面就更加唯美,有水的意境就更加深邃與深遠(yuǎn)。
2.對山的撫摸,感悟山的美學(xué)文化
孔子在《論語·雍也篇》中說:“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p>
(1)山的宗教美學(xué)
一山與佛教。中國有四大佛教名山,分別是:九華山、普陀山、五臺山、峨眉山。
中國的五岳名山更是山山有寺,處處有廟。這些建在名山之中的寺廟,金碧輝煌,氣宇軒昂,更襯托出佛教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神秘莫測。寺廟使山人格化,山使寺廟神秘化。
二山與道教。道教的核心思想是“無為而治”、“返樸歸真”、“去奢去泰”。道教信仰“玉皇大帝”,信奉“神仙”,是多神教,相傳玉皇大帝就曾在香嚴(yán)山學(xué)道修行,所以道教也同佛教一樣,與山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中國有四大佛教名山,同樣也有四大道教名山,分別是武當(dāng)山、嶗山、青城山、三清山。
(2)山的神話美學(xué)
有山的地方人們依山而居,依賴山而繁衍、生息,于是人們便將山神化、美化、人格化、賦予山無窮無盡的美麗的神話傳說,給予山優(yōu)美動聽的名字。
長江三峽的“神女峰”,因為兩山峰之間有一巨石,遠(yuǎn)眺,神似一位亭亭玉立的少女,深情地遙望著滾滾長江,等待著丈夫的歸來。武夷山上的“玉女峰”,人們也傳說是一位美麗的少女在這里等待出征的丈夫歸來。
(3)山的祭祀美學(xué)
祭祀作為一種宗教活動,是人們對上天、對本宗教崇拜的神和圖騰進(jìn)行祭拜的一種儀式。
中國古代的歷代帝王稱帝以后首先要做的一件事就是泰山封禪,這是皇帝在太平年代登泰山昭告上天以感謝上天賜福于民。千百年來人們對泰山頂禮膜拜,從而形成獨特的以山為祭祀主要場所的一種宗教風(fēng)習(xí),泰山以其雄奇險峻和歷代帝王不斷封禪形成獨特的泰山宗教文化,從而使泰山成為中國五岳之首。
3.對玉的把玩。
把玩玉已成時尚。玉有五德:仁、義、智、勇、潔,亦稱五美。以德立身,將玉之文化發(fā)揚(yáng)光大,心境與行為的結(jié)合,是玉之神魂,是人之根本。治玉者,以器載道。器與道的犀通,成就自然之美與禮儀之美,也成就了華夏民族綿延數(shù)千年,底蘊(yùn)深厚生生不息的玉石文化。古人寄情于玉,以玉傳遞真情與祝福。將情與器結(jié)合,寓意吉祥福瑞,以玉之溫浸潤德行。人養(yǎng)玉,玉滋人。
4.對人的接觸,如握手、擁抱、親吻、親熱等,均可產(chǎn)生一種不可言狀的感覺,這就是觸覺美,當(dāng)然它們都是一種禮儀、一種習(xí)俗、一種文化的表現(xiàn)。
(四)“可味”者為味覺享受可味有可口、可品之意
中國是一個飲食大國:菜文化、酒文化、茶文化、藥文化等足與你在舌尖上得到享受?!拔丁边€包括可品、可嚼,品后、嚼后才能意味深長、雋永無窮。
(五)可悟,悟,覺也?!墩f文》
悟是理解、明白,覺醒、醒悟,領(lǐng)悟、參悟、感悟、大徹大悟。
可悟是由感性的視覺、聽覺、觸覺、味覺等升華為理性的一種狀態(tài),從而達(dá)到“可悟”的思維過程?;蛘哒f由理式狀態(tài)回到感性狀態(tài)再升華到理式狀態(tài)的過程。
可悟的過程其實正是接受美學(xué)(印象美學(xué))到理解美學(xué)再到運用美學(xué)最后到創(chuàng)作美學(xué)的過程。
(六)“可人”者即“可視、可聞、可味、可觸、可悟……”的綜合體,并能獲得身心的愉悅與享受
佛學(xué)“六根”,又作六情。指六種感覺器官即眼、耳、鼻、舌、身、意,為認(rèn)識能力。從佛學(xué)的六根到美學(xué)的“六可”,亦讓其一脈相承及發(fā)揚(yáng)光大。
美,一門永恒的哲學(xu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