挫折教育是指教育者運用合理的教育方法,幫助受教育者正確對待挫折,并且通過有意識地設置困難和障礙,以提高受教育者的心理承受能力,培養(yǎng)他們良好的心理素質(zhì)?,F(xiàn)在的中學生正處于身心發(fā)展的重要時期,背負著家長的期望,面對著激烈的競爭,而在學校,教師在思想教育活動中,往往只一味強調(diào)如何成功,卻極少告訴他們怎樣正確面對挫折與失敗。在教學中滲透對學生的挫折教育很有必要,這不僅能培養(yǎng)學生學習語文知識、發(fā)展語文能力,而且能培養(yǎng)學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素質(zhì),這是語文人文性的體現(xiàn),也是時代對語文教師的強烈召喚。本文以蘇軾的詩文教學為例,談談怎樣進行對中學生的挫折教育。
古來圣賢皆寂寞——正確認識挫折。
“蓋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賦《離騷》;左丘失明,厥有《國語》;孫子臏腳,《兵法》修列;不韋遷蜀,世傳《呂覽》;韓非囚秦,《說難》、《孤憤》?!对姟啡倨?,大氐賢圣發(fā)憤之所為作也?!惫沤裰型夂芏啻笪暮蓝鄽v盡挫折才立書著說而名垂千古。人生不可能總是一帆風順,挫折是不可避免的,吃苦是成人的門檻,我們要以積極樂觀的心態(tài)去面對。蘇軾仕途坎坷,歷經(jīng)宦海浮沉,可無論怎樣的風雨襲來,他始終能表現(xiàn)出安然處之、樂觀進取的人生態(tài)度,這也在他的作品中得到了充分體現(xiàn)。
如高中教材中的《定風波·沙湖道中遇雨》中呈現(xiàn)的情形,途中遇雨,同行之人皆狼狽避雨,而蘇軾卻能“吟嘯且徐行”,從容不迫,瀟灑豪邁,在他看來,人生之路必定會伴隨風雨,盡管蕭瑟凄涼,但也阻擋不住斜陽相迎的生命活力,這是一種駕馭生命的智慧,是一種化解悲劇,升華生命的曠達。
蘇軾的這種曠達精神不僅反映在他的詞作中,也同樣體現(xiàn)在他的散文中,如高中教材中的《前赤壁賦》:世間萬物和人生都有變與不變的一面,用不著空羨長江與明月,也用不著去哀嘆政治上的迫害,高官厚祿既“非吾之所有”,那就不必執(zhí)著,不如在“取之無禁,用之不竭”的清風明月中享受生活,享受快樂吧!
縱觀蘇軾這一生,屢遭政治磨難,飽嘗了人生的種種滋味,可他從未被艱難困苦打倒,即便在五十多歲被流放惠州、儋州,他也并未低沉消極,寫下了很多曠達之語:“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薄芭Z收咸暮雨開,獨憑欄檻倚崔嵬。垂天雌霓云端下,快意雄風海上來?!薄熬潘滥匣奈岵缓?,茲游奇絕冠平生?!边@種凌駕于一切成敗禍福之上的豁達態(tài)度使蘇軾成為了一座不倒的精神豐碑。
語文教師在講解蘇軾詩文的時候,不能僅僅停留在疏通字詞文意的層面,更要在把握蘇軾人生境界的基礎上,聯(lián)系學生的現(xiàn)實和未來生活,讓學生在聽說讀寫的活動中形成對挫折的正確認識,掌握戰(zhàn)勝挫折的途徑和方法,成為積極樂觀的人。
要達到這樣的教育目標,可采用下列教學方法:
1.開展課堂討論,通過討論讓學生能以正確的態(tài)度面對挫折。例如在執(zhí)教《念奴嬌·赤壁懷古》時,可引導學生探究,如何理解“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作者流露出的情緒是積極還是消極?
通過討論讓學生明確:“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是蘇軾對人生的無限感慨,有大徹大悟、超塵脫俗的味道。他將適才引發(fā)的一縷人生短暫、功業(yè)虛幻、壯志未酬的感嘆引向天地永恒,消解在時空的浩渺蒼茫里。當你遇到苦難時,抱怨無濟于事,傷感徒增煩惱,把目光投射到宇宙自然中,你會發(fā)現(xiàn),在滾滾不息的長江面前,在圓缺循環(huán)的月亮面前,眼前的失意潦倒、郁悶愁苦又算得了什么呢?人生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我們也要學會自我解脫和心靈釋放。
2.開展蘇軾詩文誦讀競賽。誦讀是學生領悟古詩文精神內(nèi)核的一把關鍵鑰匙。特別是一些千古名句,學生一開始對它的理解并不一定很深,但是,只要這些句子能時時出現(xiàn)在腦際,成誦于嘴邊,就會自然而然地與學生的生命體驗聯(lián)系起來,豐富思維,激發(fā)靈感,讓人受益無窮。通過誦讀,讓學生看蘇軾烏臺詩案受盡屈辱卻高唱大江東去,貶至黃州低吟一蓑煙雨,流放嶺南笑談山水之間……讓他們明白,人生路途不會一帆風順,誰也免不了遭遇一些挫折,面臨此境應如蘇軾一般處變不驚,照樣邁開腳步前進,相信陰霾過去是晴天,風雨過后見彩虹。
3.召開以“走進蘇軾”為這題的研究性學習活動。讓學生課外自行搜集有關蘇軾的資料,可以包括蘇軾的生平和思想、他的詩詞文賦、軼事和傳說,每人準備一篇發(fā)言稿在班級內(nèi)交流。通過研究性學習活動,能讓學生更全面的了解蘇軾,更深刻的體悟他的人生智慧。教師也可以讓學生了解,蘇軾活出了真滋味,顯出了真性情!官場上的險惡風波并沒有消沉他高昂的意志,生活上的清貧并沒有銷蝕掉他那樂觀向上的心。這份對生活的熱愛,這種面對挫折的氣度和胸襟,值得每一個人學習。
4.創(chuàng)設一定的挫折情境,比如讓大家給一個考試失利的同學寫幾句安慰的話,這些話既可以用來安慰別人,同時也會使每一個學生自覺地用這些話來比對自己的行為,也能調(diào)節(jié)自己的心理,盡早走出陰霾。
在教學中,教師應深入研究,充分挖掘,適時滲透,使學生語文能力的形成和健全人格的形成統(tǒng)一起來,把學生培養(yǎng)成為具有良好修養(yǎng)、高尚人格、健康心態(tài)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