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下,新材料作文在高考寫作中被廣泛采用,高三學生對新材料作文也有了一些認識。新材料作文立意要圍繞材料的內(nèi)容或含義,又可以“自選角度”。行文要有對材料的引用或分析。所以,新材料作文的寫作必須是在讀懂材料的基礎上的寫作。
要寫好新材料作文除了讀懂材料之外,也就是仔細分析題目的內(nèi)容、含義及要求,還必須注意選好立意角度,行文中能緊扣材料、突出中心、寫出自己的真實思考和感悟。因此,要把握好以下幾個關鍵點:
一、解讀材料,尋找寫作點
新材料作文的寫作要求“不要脫離材料內(nèi)容及含意的范圍作文”,不脫離材料內(nèi)容及含意的范圍,首先就要能夠找到材料內(nèi)容及含意的范圍,這需要對所給材料做出正確而較為全面的解讀,將題目材料的信息點和傾向性解讀出來。那么如何解讀材料就成為“新材料作文”寫作的第一個“關鍵點”。在考場上,考生處于高度緊張狀態(tài),對材料的解讀也只能是一個匆忙而粗淺過程。但是按照正確的步驟來解讀,是能夠找到“材料內(nèi)容及含意的范圍”的:
第一步,閱讀材料,整體把握作文題目材料的主要內(nèi)容。明確材料主要講什么,用一句話概括出材料的主要內(nèi)容。
第二步,再次閱讀材料,分清層次,梳理出作文題目材料的信息點。找出材料所寫的對象,即找到材料的人和事,明確人做什么事、說什么話、持何觀點,做事的原因和背景,怎么做事,做事的結果;尋找到材料中的對象及其言行之間的關聯(lián)點和關系。
第三步,閱讀材料,領會作文題目材料的含義,找到材料隱含的觀點或傾向性(命題者的意圖)??忌梢酝ㄟ^分析材料的事件產(chǎn)生的原因(背景)及結果,找到材料隱含的觀點或傾向性;也可以通過材料的象征義或比喻義,找出本體意義,進而找到材料隱含的觀點或傾向性;還可以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或結合時代去感悟材料的延伸義。
第四步,根據(jù)所給材料的主要內(nèi)容總結出關鍵詞,并對材料中的關鍵詞句作出正確深入的分析。
例:材料作文。
2004年雅典奧運會冠軍、著名跨欄運動員劉翔一開始練習的項目是跳高,后來他聽從著名跨欄教練孫海平的建議,根據(jù)自己的身體特點而改練跨欄;
四大網(wǎng)球賽之一的法國網(wǎng)球公開賽2011年冠軍得主李娜一開始練習的項目是羽毛球,后來她認為中國羽毛球優(yōu)秀選手太多,很難有比賽的機會而改練網(wǎng)球;
2012年倫敦奧運會20公里競走冠軍得主陳定15歲時已經(jīng)被云南省隊淘汰,后被教練孫荔安看中其高原練就的體能優(yōu)勢,遠離家鄉(xiāng)到深圳田徑隊,終獲成功……
第一步,閱讀材料,整體把握材料的主題:
如何成為冠軍
第二步,再次閱讀材料,分清層次,梳理出作文題目材料的信息點:
1.運動員(劉翔)善于聽從別人的建議,能夠認清自己的優(yōu)勢、特長,改練取得成功;
2.運動員(李娜)能夠認清客觀形勢,改練取得成功;
3.運動員(陳定)聽從別人的建議,發(fā)揮優(yōu)勢,改練終獲成功;
4.教練看清人的特長,善于發(fā)現(xiàn)他人的閃光點;
5.教練提出科學建議,并被采納。
第三步,閱讀材料,領會材料的含義,找到材料隱含的觀點或傾向性(命題者的意圖):正確的方向(道路)加上不懈的努力才可成功(成為冠軍)。
第四步,根據(jù)所給材料的主要內(nèi)容總結出關鍵詞,并對材料中的關鍵詞句作出正確深入的分析。“練”與“冠軍”(怎樣練才成為冠軍)
對于新材料作文,材料是寫作的出發(fā)點。材料的意義即是寫作題旨,或呈現(xiàn)為內(nèi)容范圍,或呈現(xiàn)為含義范圍,只有正確而全面地解讀出材料的信息,才找到寫作點,寫作才不脫離材料內(nèi)容及含意的范圍。
二、選好立意角度,確定寫作點
新材料作文一般都有可供選擇的多個角度,命題者往往也會在寫作要求中明確提出“自選角度”,所以說“好”的角度不只一個。在寫作時,要對不同角度的立意進行篩選,選取自己占有材料豐富、見解新穎深刻的立意角度去寫,這樣,就能充分展現(xiàn)自己的寫作才華。
首先,確立自己的觀點,驗證自己的觀點能針對材料的主要內(nèi)容,就是“好角度”。上例中,①善于聽從別人的建議,能夠認清自己的優(yōu)勢、特長,改練取得成功;②教練看清人的特長,善于發(fā)現(xiàn)他人的閃光點,可以促其成功;③正確的方向(道路)加上不懈的努力才可成功(成為冠軍)。這些立意角度都在材料內(nèi)容和含義的范圍內(nèi),都是屬于“好”的立意角度。寫作這則材料作文,就有這樣一些立意角度。那么,選取哪個角度去構思作文,這就要根據(jù)自己的實際情況而定,哪個角度占有的材料豐富,能夠將問題分析深透,或哪個角度較新穎,見解較深刻,就選取哪個角度去寫作。
第二,角度要單一,越單一,寫作時觀點就越明確,這樣的立意角度也是“好角度”。
第三,材料背后意義的角度與材料內(nèi)容角度相比較,從材料意義立意的角度要好。如果領會了材料的含義,找出材料事件(或言論)的原因及結果,找到材料隱含的觀點或傾向性(命題者的意圖),又有自己的思考,并能加以補充,以此立意的話,能夠將問題分析深透,文章的見解就比較深刻,思想性比較強。事實上,那些對材料隱含觀點有補充的、或是有反對意見的學生,絕大多數(shù)是有思想有水平的。
第四,具有時代意義的角度就是“好角度”。新材料作文要求中“上面的材料引發(fā)了你怎樣的思考?請結合自己的體驗和感悟,寫一篇文章?!比绻芤l(fā)思考當下的現(xiàn)實問題,發(fā)表自己的見解和感悟,立意能夠緊貼材料“緣事而發(fā)”,這樣就避開了“大眾化”的見解,就會有獨到新穎之處。考生能夠大膽地抒發(fā)他們在正確理解材料的基礎上的自得之見,學會解決生活中的現(xiàn)實問題,也是高考命題者的真正意圖所在,更是學生解決問題能力的展示。
當然,以上幾個“好角度”都是在材料內(nèi)容和含義的范圍內(nèi)的立意角度,如果立意角度游離于材料之外,就是錯誤角度,這樣的立意角度就自然談不上“好”了。如果按照上述“好角度”確定寫作點,寫作就變得有話可說,觀點明確了,思想有了深度。
三、用心構思,寫出自己的真實思考和感悟
讀懂材料,選好立意角度解決了考生“寫什么”的問題,而文章寫作更重要的還是看他“怎么寫”。寫得對且有自己獨特見解的文章,可能因為沒寫好而變得很一般,而比較大眾化的作文,可能因考生在“怎么寫”方面做得與眾不同而成為好作文。因此,選定立意角度后,需要用心構思,把文章寫好。構思具有極強的目的性,是對主題、文體、材料、結構等文章要素的合乎目的的設計和構想。構思中著重要做好以下三個方面的工作:
1.確立文章中心
首先文章中心要明確,讓閱卷老師看一遍知道你在說什么(可以先寫出中心思想句)。其次文章思想要有品質,在客觀真實反映事物的同時,保證所寫的內(nèi)容真實,合情合理。在抒發(fā)真情時帶著理性的判斷,在發(fā)表自我之見時有辯證的思考,在表達思想和抒發(fā)情感時,要結合文章對象,有對生命的真切認識,只有這樣,才能寫出“自己的思考和感悟”。揭露批評身邊事物和社會問題時,務必求真,要能辯證地分析,不能全盤否定,要具有社會責任感,能做出正確的判斷,這樣,文章才不至于只發(fā)發(fā)牢騷和感慨而缺乏思考和深意。
2.認真選擇材料(言之有物)
根據(jù)自己寫作習慣和選擇的立意角度,先明確選用的文體;然后,選用材料,“材料”是寫作主體從生活和學習中積累到的供寫作之用的一系列事實現(xiàn)象、理論依據(jù)和主觀感受等。在議論文中,就是指用來證明論點的各種論據(jù)。
在文章寫作中,一方面,材料是形成觀點、提煉主題的基礎。任何文章寫作都有主題,主題都是在具體材料的基礎上形成的,是對一定的客觀材料進行提煉的結果;另一方面,材料又是說明觀點、表現(xiàn)主題的支柱。文章的主題必須通過一定的材料加以表現(xiàn)和支持。有了充足翔實而又典型的材料,才能使文章血肉豐滿,表現(xiàn)力強;反之,文章就會空洞無物,缺乏感染力。
材料是文章的血肉,一篇文章的內(nèi)容充實與否,就是文章寫作選材成敗的具體顯現(xiàn)。因此,在文章寫作過程中,選材就顯得尤為重要。那么究竟該如何選擇材料呢?
首先,選材必須要有材料可選。也就是說,要想選好材料,必須先積累一定數(shù)量的相關材料。其次,選材必須遵循一定的原則與要求。文章寫作中,選材的總原則是要圍繞主題選材,這也是選材的最基本要求,文章如何寫作都必須遵循這一原則。從這種意義上說,議論文寫作中的選擇材料實際上就是為了證明論點選擇論據(jù),只有論據(jù)確鑿、充分,才能很好地證明論點。選材還必須符合以下幾方面的要求:
(1)真實。所謂真實,即要求所選取的材料(論據(jù))要確實可信,而不能有半分虛假。這是選材的最基本要求。一般文章要求的材料真實,也就是要選取生活中發(fā)生、存在的實實在在的事件、現(xiàn)象或確鑿可信的理論依據(jù)。前者應該和客觀事物的本來面貌、實際情況相符,后者應該是科學、合理,經(jīng)得起推敲和論證的。議論文的寫作,更應該注意所選事實論據(jù)或理論論據(jù)的真實可信程度,只有這樣才能以無可辯駁的力量說服人。
(2)典型。所謂典型,即要求所選的材料(論據(jù))具有代表性,而不是單純的個別事例。典型材料是既有共性又有鮮明個性的事例或理論,能夠深刻地揭示事物的本質及其發(fā)展規(guī)律,有力地表現(xiàn)主題。只有這樣的材料,才能以一當十,具有很強的說服力。
(3)新穎。所謂新穎,就是新鮮別致,即要求所選材料應盡量新鮮或角度獨特,能夠使讀者耳目一新,獲得全新的體驗與感受,而不要人云亦云,拾人牙慧。應試者在寫作議論文時,應該盡量從自我的觀察與閱讀中選擇那些人所未云的論據(jù)。要做到材料新鮮,首先必須時時關注現(xiàn)實生活中發(fā)生的新生事物,其次是尋找別人沒有用過或不常使用的材料,再次還可以變換選擇的角度使舊材料出新貌。
3.合理安排結構(言之有序)
采用合理的順序將材料組織起來,使所寫的文章思路清晰,結構有序,有章可循。記敘文可以按時間順序、地點轉移、情感變化來進行材料先后的安排。議論文可以按照邏輯順序組織材料,確保文章結構嚴密。考場中合理安排好文章的結構應注意:(1)開頭和結尾應根據(jù)表達中心思想的需要,精心設計;(2)在行文中要注意段落、內(nèi)容之間的過渡照應;(3)在寫作前應先編列寫作提綱,或打個“腹稿”,精心安排各部分內(nèi)容,從而組成比較嚴密的整體。
上述“新材料”考場作文寫作的幾個關鍵點是緊密關聯(lián)的,必須結合運用,才能寫好考場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