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學名著作品閱讀教學的現(xiàn)狀解析
伴隨著新課改的推進,名著閱讀得到了一定的強化。但當前名著閱讀的現(xiàn)狀并不令人樂觀。究其原因:
1.現(xiàn)代信息技術 現(xiàn)代科學技術的不斷發(fā)展給人們帶來了立體的、多感官的享受。人們己經(jīng)習慣坐在電腦、電視機等媒體面前,大都不太情愿靜下心來讀滿是密密麻麻文字的書了。
2.功利性閱讀使學生遠離名著 對于閱讀,現(xiàn)在并非不重視,但只要看一看文化市場上的語文閱讀類書籍,大多被冠以“訓練”、“教學”之名目,其功利性就可想而知了。在這一背景下,重視閱讀的目的被局限于提高教學質(zhì)量,課外閱讀僅以課內(nèi)閱讀的補充這一面目出現(xiàn)。
3.升學考試的推波助瀾和慣性影響 校長對教師的評價主要看班級成績?nèi)绾?,?yōu)秀率是多高,而教師評價學生主要看學生的成績,很少評價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和主動性。因此很多老師都以考試代替閱讀,淡化名著閱讀教學,名著閱讀教學呈放任自流狀態(tài)。
二、文學名著作品閱讀教學的策略初探
閱讀文學名著,不僅可以有效的訓練學生的語感,更重要的是,通過閱讀,能夠讓學生感受到語文學習的樂趣,教會學生語文學習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經(jīng)過幾年來的實踐和摸索,我們覺得要解決這一問題,應該從以下幾個環(huán)節(jié)入手:
(一)激發(fā)興趣
1.充分利用課前三分鐘
按學號每人每天一講,可提前一天準備,內(nèi)容可講一個情節(jié),分析一個人物,講成語的出典、俗語的來由,也可以是作者介紹。讓學生每天和名著“見面”。由同學評議打分,一輪一總評。長此以往,不僅可以豐富學生的名著賞讀能力,也鍛煉了學生的演講和辨析能力。
2.開設名著導讀課
教師可開設名著導讀課。例如,賞讀《魯提轄拳打鎮(zhèn)關西》,可開設《水滸傳》導讀課,引進與魯提轄的有關情節(jié)。學生討論,可以得出許多故事情節(jié),如火燒瓦官寺、倒拔垂楊柳、大鬧野豬林。
3.渲染氛圍,營造聲勢
第斯多惠說過:“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和鼓舞?!迸c其督促學生閱讀,不如營造一種氛圍,激發(fā)學生閱讀的內(nèi)在動機,調(diào)動他們閱讀的緊迫感和內(nèi)需力。
(二)劃分閱讀小組
每學期,我們根據(jù)學生閱讀水平差異,把全班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每組5—6人,每組中挑選一名閱讀能力較強,有一定組織能力的學生擔任組長。分組的目的是為了給學生創(chuàng)設相互交流、合作探究的環(huán)境,同時也能夠照顧閱讀水平能力的學生。各組學生同時閱讀一部作品,也便于教師統(tǒng)一安排閱讀進度,集中進行閱讀指導。
(三)建立班級圖書角
目前,我國中小學,特別是欠發(fā)達地區(qū)的農(nóng)村中小學,普遍沒有藏書量比較豐富的圖書館。因此,語文教師有必要在班級建立一個圖書角。關于書籍的來源,可以從多種渠道獲得。如可以從學校圖書館借一點,可以拿出教師自己的藏書,可以讓學生拿出自己的藏書,還可以征求家長意見,購買推薦閱讀的必讀書目。
(四)制定閱讀計劃
閱讀長篇名著之前,教師應該制訂一個具體的閱讀指導計劃。尤其是時間的合理安排,這樣可以使課外閱讀活動能夠有序的開展。
(五)做讀書筆記
古人言:“不動筆墨不讀書”,強調(diào)了讀書動筆的重要性。為了促使學生讀有所得,夯實文學基礎,要求學生每讀一部名著都必須做好讀書筆記,把名著中的優(yōu)美詞語、古詩詞等適當摘抄下來,也可以摘抄目錄,還可以在筆記本上列出其中的英雄人物或主要人物,并概括出各自的性格特點。尤其要學會寫讀后感,我手寫我心,寫出我的感受,我的理解,在閱讀過程中不斷尋找“感點”。
(六)開展多種活動
教師還要定期舉行形式多樣的語文活動,從各方面調(diào)動學生閱讀的積極性,交流學生閱讀的心得體會,加深學生對文本的理解,鑄就學生的思想深度。
(七)家校聯(lián)手,督促閱讀
有的家長“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心切,對子女恨鐵不成鋼,過多責備,使子女喪失信心;有的過分疼愛,溺愛庇護,使子女嬌生慣養(yǎng);有的簡單粗暴,打罵失效,甚至造成子女的乖張暴戾。教師要及時和家長溝通交流,讓他們轉(zhuǎn)變錯誤思想,促使其在工作之余關心孩子的課外閱讀。
(八)組織實施
在實施閱讀計劃,開展閱讀活動過程中,教師既是活動的組織者、指導者,又是活動的參與者。教師既要精心準備,上好每一節(jié)閱讀指導課、又要給學生創(chuàng)設合作交流的環(huán)境,讓學生在自己閱讀的基礎上與其他同學開展合作學習,同時還要積極參與到課外閱讀活動當中去,親身去閱讀這些文學名著,以平等的身份與學生交流閱讀心得,探討疑難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