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探究式教學是一種科學教育的方法,它能夠讓學生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掌握學習探究的過程方法.探究式教學由于適用于高中數學的教學,因此備受高中教師的青睞.本文基于探究式教學的內涵出發(fā),在新課程標準改革的實施條件下,結合高中數學的教學實踐,旨在提出關于高中數學探究式教學的有效性的策略及建議.
【關鍵詞】高中數學;探究式教學;有效性;策略
隨著新課程標準的革新,許多課堂由傳統(tǒng)的教師主體、學生客體已經轉為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新教學課堂.新課程標準改革的方向是以素質教育為目標,關注學生的全面發(fā)展,以學生為本,強調教師要引導學生質疑、調查、探究,在實踐中學習,富有個性地學習,為學生的終生學習做鋪墊.這一點與本文所闡述的探究式教學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一、探究式教學概述
1.探究式教學的定義
探究式教學是指學生學習一些概念和原理時,教師只起指引作用,給學生以事例和問題,學生通過自己閱讀、觀察、實驗等一系列的學習過程進行深入探究,自行發(fā)現(xiàn)并且掌握原理和結論的一種方法.探究式的教學能夠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自覺、主動地去探索新知,循序漸進地認識解決問題的方法和步驟,在探究過程中鍛煉能力和獲得知識.
2.探究式教學的實施原則
(1)主體性原則
主體性原則要求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必須想方設法,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讓學生充分參與到課堂中來.教師作為引導課堂的人,必須從全局上把握整個課堂,留給學生足夠的時間進行問題的探索和研究.以學生為主體,以學生為本,一切以此為綱,教師需做好問題與活動的設計,給出問題,讓學生發(fā)散思維,開動腦筋,通過分析、討論、整理,以獲得解答.
(2)問題性原則
高中數學探究式教學的課堂中,問題的提出是較為頻繁與高質量的.比如,教師進行課堂導入,可以采用提問的方式進行.問題可以啟發(fā)學生的思維,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促使他們主動進行探索,尋求答案.教師在設計問題時,不僅要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而且要具有一定的難度,確保能夠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如此才能使教學活動順利進行.另外教師所創(chuàng)設的問題與課題都必須具有一定的趣味性、生活實用性,如此才能夠緊緊吸引學生的眼球.
二、提高高中數學探究式教學有效性策略
1.創(chuàng)設情境進行課堂導入
預習這個學習步驟是學好任何一門學科必不可少的步驟.學生在預習的過程中,會發(fā)現(xiàn)問題,帶著疑問去熟悉教材,為第二天的學習做準備.教師可以根據課程教學的節(jié)奏,設置一些關于新課的問題,作為引導.課堂導入雖然只有短短的3~5分鐘,但是教師能夠科學合理地利用之,對整堂課的教學效果的影響相當大.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的側重點,創(chuàng)設生動、形象的教學情境,將學生引入教學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以便于接下來的課堂開展.進行課堂導入,創(chuàng)設具體的教學情境,可采用提問的方式.
如教師在教授“平面與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時,可以聯(lián)系生活實際,創(chuàng)設情境,進行課堂導入.教師可以以下面一則生活中常見的情境為導入:
教師:建筑工人砌墻時,常用一端系有鉛錘的線來檢查所砌的墻面是否和地面垂直,如果系有鉛錘的線和墻面緊貼,就說明墻面和地面垂直了,為什么呢?同學們,你們還能想出與此相同的實例嗎?
教師利用生活場景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可以更好更快地將學生帶入課堂,提出問題,引出該課堂所要教授的重點和難點,讓學生探究的過程有了一個好的開始.
2.以小組為探究合作學習的單位,進行問題的探索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合作、探究學習,能讓課堂的氣氛更為活躍,有利于探究式學習活動的順利進行.三人行,必有我?guī)煟瑢W生們可以是各自的老師,幫助其解答某一方面的疑惑.學生在發(fā)現(xiàn)問題、解答問題的過程中,要進行計算、分析、討論、整理、匯總等一系列的過程,提高了歸納和總結的能力.高中數學教師也可以根據教學內容需要,創(chuàng)設課題,讓學生根據特定的課題,以小組為單位開展實踐,在實踐中求答案,在實踐中求鍛煉.
3.解答疑惑,及時總結歸納
教師不能脫離學生的探究學習過程,必須同時參與到課堂中,在學生遇到困難、找不到突破點的時候,必須及時給予指導,讓學生有繼續(xù)探究的興趣和熱情.并且,在學生的探究學習過程接近尾聲的時候,教師應引導學生談談在探索過程中的體會,比如有什么樣的感受,認為自己學到了什么,不足之處還有什么,等等,這是一個非常好的交流過程,教師可在這些過程中發(fā)現(xiàn)以后進行教學需要注意的要點,并且還須對知識點有針對性地加以總結和歸納,幫助學生再一次深刻認識探究所得.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探究式教學應用于高中數學是比較科學、合理的.但是,教師采用探究式教學的時候,應注意循序漸進,面向各個層次學生展開探究式教學,力求全面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另教師還需注重角色的轉變,傳道、授業(yè)、解惑,隨著學生的需要轉變角色,發(fā)揮主觀能動性,在學習的過程中幫助學生.如此,亦能反過來提升教學效果,保證教學質量,完成教育目標.
【參考文獻】
張海峰.情境、探究與創(chuàng)新——高中數學新課程教學思想研討[J].福建基礎教育研究,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