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本文通過文獻資料法、問卷調查法、數據統(tǒng)計法等方法對高中生在籃球模塊課程中進行分層教學,對籃球興趣、每周打籃球的頻率、籃球技術的提高等各方面進行調查分析,結果表明:古田縣第一中學高中生在實施籃球模塊課程分層教學后,效果還是比較明顯的。
關鍵詞: 籃球模塊""" 分層教學""" 影響
隨著中學體育教改的不斷推進,籃球課程原有的一系列矛盾隨之顯現,如初中教學內容更多以基本技術為主,課時數較少,場地少等。我校自2006年開始進行選項模塊教學,教學實驗中出現學生技術水平層次上的區(qū)別,給上課帶來很多不利因素,從2010年開始我校針對這種不平衡在體育課模塊教學中進行實效性研究,本文就籃球模塊教學的實效性研究籃球技術層次的差異,展開籃球模塊分層教學研究。如何讓籃球教學面對不同技術層次的學生,使不同層次的同學都得到全面發(fā)展,是現階段對教師提出的新挑戰(zhàn)[1]。為了探索解決這些問題的途徑與方法,本文以我校高一和高二學生的籃球模塊教學為基礎,就籃球模塊課程進行分層教學,進行實踐檢驗和深層次理論探討。分層教學指在某一教學班內,根據不同學生的實際情況劃分不同層次,既可以進行異質編組,又可以進行同質編組,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設定不同教學目標,采取層次化教學策略,布置符合學生水平的練習和輔導,設置有針對性的考試模式和測評內容,從而使各類學生都獲得最需要的教育,因材施教,增強學生學習效果[2]。
1.研究對象與方法
1.1研究對象
古田一中的高一、高二學生。實驗時間為:2010年9月~2011年6月。
1.2研究方法
1.2.1文獻資料法。查閱近10年有關籃球模塊課程分層教學等方面的文獻資料。
1.2.2問卷調查法。從學生對籃球的態(tài)度、參加籃球活動的頻率、籃球技術的進步等方面設計問卷?;@球模塊分層教學前發(fā)放問卷500份,回收486,回收率97.2%,有效問卷480份,有效率98.77%,其中男生282人,占58.75%,女生198人,占41.25%。實施分層教學一年后,對相同的學生再次發(fā)放問卷500份,回收500,回收率100%,有效問卷496份,有效率99.20%,其中男生296人,占59.68%,女生200人,占40.32%。
1.2.3數據統(tǒng)計法。對問卷收集到的數據進行常規(guī)統(tǒng)計學處理。
2.結果與分析
2.1古田一中高中生實施籃球模塊課程分層教學后的基本情況
2.1.1古田一中高中生實施籃球模塊課程分層教學后對籃球的興趣比較。
對比表1、表2的統(tǒng)計結果發(fā)現,經過一學年的籃球模塊課程分層教學后,非常喜歡籃球和喜歡籃球學生的比例提高了很多,其中非常喜歡籃球的高中男生比例從17.73%提高到了47.64%,非常喜歡籃球的女生比例從7.07%提高到了27.5%;喜歡籃球的男生比例從30.85%提高到了41.89%,喜歡籃球的女生比例從10.61%提高到了42.5%;同時可以從表中看出,對籃球喜愛程度持一般態(tài)度和不喜歡的學生比例下降了很多。
可以看出,我校實施籃球模塊課程分層教學后對學生的影響是積極的,對學生學習興趣的提高具有理想效果。究其原因,有以下幾個:首先學生練習的主動性增強了,課堂練習時間比分層教學前多了很多;其次集體榮譽感更強了,以小組身份和別組比較,基礎較好的組別不會驕傲自滿,基礎差的會更努力。
表1""" 實驗前學生對籃球課興趣的調查統(tǒng)計表(n=480)""" 2011.9
表2""" 實驗后學生對籃球課興趣的調查統(tǒng)計表(n=496)""" 2012.6
2.1.2實施籃球模塊課程分層教學的籃球技術成績分析。
從表3、表4可以看出,實施籃球模塊課程分層教學后,學生運球、傳球、投籃和搶籃板球4項籃球技術的測試成績有顯著提高,20分以上、15~19分和10~15分這3類的得分均有提高,而在5~10分和5分以下的百分比在下降。說明實施籃球模塊課程分層教學后有助于學生籃球基本技術的提高。通過對隨機抽取的同學訪談后發(fā)現,大部分同學是支持分層教學的,他們認為由于籃球的技術差異較大,采用這種方法不會給他們上課造成太大的壓力,從而破壞對籃球的興趣。同時,采用分層教學后對每個小組制定的學習目標比較細致,比較符合他們目前的學習階段。
表3""" 實施籃球模塊課程分層教學前的籃球技術測試成績(n=480)""" 2010.9
表4""" 實施籃球模塊課程分層教學后的籃球技術測試成績(n=496)""" 2011.6
2.1.3實施籃球模塊課程分層教學前后每周練習的次數。
從表5、表6可以看出,實施籃球模塊課程分層教學后,學生每周參加練習的人數比之前有小幅度增加,偶爾參加和不參加的人數減少了。從表5、表6對比可以看出,每周參加1次籃球練習的學生比率從21.46%增加到了25.81%,每周參加兩三次的學生比率從36.67%增加到了42.74%,每周參加四五次的學生比例從17.08%增加到了19.36%;同比,偶爾不參加和從不參加的人群從13.13%和11.67%分別減少到了9.68%和2.41%。
表5""" 實施籃球模塊課程分層教學前的每周練習的次數(n=480)
表6""" 實施籃球模塊課程分層教學后的每周練習的次數(n=496)
3.結論與建議
3.1結論
3.1.1實施分層教學后,各小組內學生的籃球基礎相對比較接近,便于因材施教,有助于學生能力的提高。同時,教師可以采取靈活的考核標準,使課堂教學環(huán)境更輕松,師生互動更頻繁,激發(fā)學生的學習主動性。
3.3.2分層教學有助于學生籃球興趣、籃球練習次數和籃球基礎的促進,使學生養(yǎng)成終身參與體育鍛煉的好習慣。
3.2建議
3.2.1設置分層教學目標時,盡可能做到明確、具體、有層次和可操作性;在設置具體目標時,要體現學生的主體性和情感體驗。
3.2.2分層教學的設置要符合高中籃球課程的要求,做到教學目標全面化、教學內容系統(tǒng)化、教學方法合理化和教學過程實戰(zhàn)化[3]。
3.2.3分層教學的設置必須針對本校實際情況,符合高中生的生理、心理特點,合理適當地安排教學計劃(或理解為教學尺度的把握要適中)。
參考文獻:
[1]李眾保,教翔.籃球分層教學初探—以山西省實驗中學為例[J].山西師大體育學院學報研究生論文???010(6):8.
[2]陳素琴.大學生公共籃球課程分層教學實驗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10(4):20-21.
[3]朱洪林.籃球教學中的分層教學模式探析[J].遼寧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11(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