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詞匯是語言的基礎,掌握一定數(shù)量的詞匯是掌握一門語言先決條件。詞匯教學是英語教學中的難點,導致這一困難的原因之一就是中國的英語學習者缺乏對英語詞匯文化背景的了解。將文化教學融入英語詞匯教學,能夠加深學生對詞匯的理解,加強學生的記憶,提高英語詞匯教學的效率。
關鍵詞: 文化""" 大學英語""" 詞匯教學
一、文化對大學英語詞匯教學的重要性
學習一門語言,詞匯是最基礎的部分,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正如英國語言學家David Wilkins(1972:111)所表述的那樣:“如果沒有了語法,我們能表達的東西很少;如果沒有了詞匯,我們就什么也表達不了?!睆淖钚隆洞髮W英語教學大綱》(1999)中我們不難看出詞匯教學對于大學英語教學的重要性,《大綱》對四級詞匯的要求是:“領會式掌握4200單詞(其中復用式掌握的單詞為2500),以及由這些詞構成的常用詞組1600條(中學所掌握的詞和詞組均包括在內),并且有按照基本構詞法識別生詞的能力?!?/p>
從《大綱》可以看出,大學階段學生必須領會式掌握的單詞和詞組總共達到5800條之多,結合大學英語多年經(jīng)驗,我認為這樣的要求對于一些非英語專業(yè)的大學生來說任務還是非常艱巨的。可以說現(xiàn)在的大學英語詞匯教學形成了一個“學生怕學、教師怕教”局面。一些大學生面對大量英語詞匯仍然使用中學階段的死記硬背的學習方式,費時低效;一些英語教師在教授英語詞匯時只是從單詞讀音、詞義解釋、提供例句等方面進行。各種因素疊加給大學英語詞匯教學帶來了很大的困難。《大綱》中5800多條詞匯已經(jīng)很難,更不要說“領會式”掌握了。非常常見的一個現(xiàn)象是學生好不容易記住了大部分《大綱》中要求的詞匯,卻在使用詞匯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掌握的僅僅是詞匯表面的意義,其中很典型的現(xiàn)象是有些學生詞匯量很大,但是看文章看不懂,寫作文錯誤百出。正如Bada(2000:101)說的那樣:“二語習得需要文化學習主要是因為這樣一個事實:大多數(shù)的語言學習者,如果沒有接觸該語言的社會的文化元素,在和該語言本族語者的交流過程中將會遇到極大的困難?!敝⒄Z教授王佐良曾說:“不了解語言中的社會文化,誰也無法真正掌握語言?!保ㄈ至趾?,1990)英國語言學家布朗(2001:165)提出:“很明顯,文化作為根深蒂固的一套行為和思維模式,在二語學習中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語言是文化的一部分,文化也是語言的一部分;二者緊密交織在一起,我們無法將二者分開而不失去其中任何一個的意義。學習一門外語……就是在學習另外一個文化。”
教育部2009年頒布的《大學英語教學要求》提出:“大學英語是以外語教學理論為指導,以英語語言知識與應用技能、跨文化交際和學習策略為主要內容,并集多種教學模式和教學手段為一體的教學體系?!庇纱丝梢?,教育部已經(jīng)將跨文化交際能力定義為我國大學英語教學的重要一環(huán)。
二、文化教學的幾個方面
對于文化,很多人都給過不同的定義。Mulholland(1991)提出:“文化是一套人們共同擁有的、持久的意義、價值和信仰,它們體現(xiàn)國家、民族或其他群體的特征;指導他們的行為?!盋hastain(1988:302)認為:“文化對于不同的人可以指很多東西。從人類學的意義上說文化可以定義為人們的生活方式。”由此可見,文化的內涵非常廣泛,包括一個國家、民族或群體的生活的各個方面,可以說一切都是文化。我認為:大學英語詞匯教學中的文化教學主要應該從以下方面入手。
(一)了解西方的宗教文化
據(jù)最新統(tǒng)計,世界幾個較大宗教的信徒人數(shù)如下:基督徒約19億人,穆斯林約12億人,印度教徒約7億5000萬人,佛教徒3億人。宗教在人類文化中占有如此重要的地位,宗教貫穿了英語國家的各個歷史階段,已經(jīng)成為了解英語國家的文化的重要途徑。英語中有很多來自于基督教典故的詞匯,例如英語成語“go to Canossa”。據(jù)說羅馬教皇格列高利七世與德意志國王、神圣羅馬帝國皇帝亨利四世為爭奪豬腳的敘任權和西歐的最高權力發(fā)生了激烈的沖突。雙方經(jīng)過一番較量,格列高利宣布開除亨利四世的教籍。在諸侯的壓力下,亨利四世不得不親赴格列高利七世駐地卡諾薩(Canossa),覲見教皇,請求恕罪。教皇有意羞辱這位不可一世的皇帝,拒不接見。亨利四世忍氣吞聲,赤足立于雪中三日,才獲赦免。因此,英語成語go to Canossa即“被迫屈服”、“含垢忍辱”的意思。(郝鵬,2005:11)
可以說宗教在英語國家的文化中扮演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不了解西方的宗教,我們就很難說真正了解西方文化。
(二)文學作品
文學作品是一個國家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一個國家文化的直接體現(xiàn)。了解一個國家的文學作品是了解文化的非常有效的途徑。我們不難想象一個不了解《三國演義》的外國人聽到“張飛繡花”這樣的詞匯時候的困惑。英語也不例外,英語中有大量詞匯是來自于文學作品,要想學好英語詞匯,我們就必須對英語文學作品有一定的了解。例如:Catch-22,源出美國作家約瑟夫·赫勒創(chuàng)作的黑色幽默小說《第二十二條軍規(guī)》。意為“無法擺脫的困境、難以逾越的障礙”;Shylock(夏洛克),源自莎士比亞名著《威尼斯商人》,意為“無情的放貸者”或“貪婪、刻毒、吝嗇鬼”;A Penelope’s Web,自荷馬史詩《奧德賽》意為“故意拖延的策略;永遠做不完的工作”。
(三)地理
一個國家的地理環(huán)境對語言會產生深刻的影響,中國自古就有一句俗語“一方水土養(yǎng)一方人”。一個國家和地區(qū)的地理環(huán)境對于文化影響不可避免地體現(xiàn)在語言中。英語中有很多詞匯的理解需要對其地理環(huán)境有所了解。比如:bring coal to Newcastle,字面意思是“把煤運到紐卡斯爾”,引申意為“多此一舉,班門弄斧”。如果學習者不了解英國的地理情況,理解這個成語就非常困難。其實Newcastle這個地方從歷史上來說因盛產煤炭而著名,它位于英格蘭的東北部,到1538年,該地區(qū)每年往外輸送煤炭多達15,000噸,往這樣一個以產煤而著稱的地方運煤自然是多此一舉和班門弄斧。
(四)歷史
每個國家都有獨特的歷史,作為文化的一部分,一個國家的歷史事件不可避免地對該國語言和詞匯產生影響。英語成語”meet Waterloo”, “遭遇滑鐵盧,遭遇重大失利”,該成語來源于歐洲第七次反法聯(lián)盟對法戰(zhàn)爭。1815年6月18日,由法軍對反法聯(lián)軍在比利時小鎮(zhèn)滑鐵盧進行的決戰(zhàn)。戰(zhàn)役結局是英普反法聯(lián)軍獲得了決定性勝利。這次戰(zhàn)役結束了拿破侖帝國。此戰(zhàn)役也是拿破侖一世的最后一戰(zhàn)。拿破侖戰(zhàn)敗后被放逐,自此退出歷史舞臺?,F(xiàn)在我們經(jīng)常將各種丑聞稱作“……門”,來自于美國英語的后綴“-gate”。該后綴來自一個英語單詞“Watergate”(水門丑聞),1972年美國大選期間,尼克松總統(tǒng)的共和黨秘密派人去民主黨總部所在地華盛頓水門飯店竊取文件,并安裝竊聽裝置;后來東窗事發(fā),尼克松也不得不于1974年8月9日辭職,成為美國歷史上第一位辭職的總統(tǒng)。該歷史事件中的水門飯店Watergate成為“丑聞”的代名詞,并由此產生了一個英語后綴“-gate”,意為“……門(丑聞)”。后來美國總統(tǒng)克林頓也是因為和白宮女實習生萊溫斯基爆出“拉鏈門丑聞(zipper-gate)”而差點被彈劾下臺。
(五)習俗
毋庸置疑,一個國家的習俗體現(xiàn)在詞匯中。前一段時間廣西桂林狗肉節(jié)上愛狗人士和吃狗肉的人之間發(fā)生的紛爭轟動全國?!肮贰边@個詞在漢語中似乎總是和貶義相關,例如漢語中有很多和狗有關的帶有貶義詞語,如“狗仗人勢”、“狗眼看人低”、“狗嘴里吐不出象牙”、“看門狗”、“狗東西”等。在西方,“dog”被看做是人類的朋友,吃狗肉在很多國家被視為一種禁忌,同樣有很多關于“dog”的英語褒義的詞匯。例如:“every dog has its day.”意思是“凡人皆有得意日?!薄癆 good dog deserves a good bone.”意為“有功者受賞?!辈涣私庥⒚牢幕闹袊嗽诳吹竭@些詞匯時可能會以為是在侮辱人。
英語詞匯浩如煙海,死記硬背式的英語詞匯學習方法費時低效,如果能夠將文化教學引入英語詞匯的教學,就必將對大學英語詞匯教學產生積極的影響。
參考文獻:
[1][英]布朗Brown D.著.吳一安導讀.語言學習和語言教學的原則[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2]郝鵬.基督教與圣經(jīng)[M].??冢耗虾3霭婀荆?005.
[3]戎林海.翻譯與文化背景知識[J].外語教學,1990(1):47-52.
[4]Bada,E.Culture in ELT.Cukurova University Journal of Social Sciences,2000(6):100-110.
[5]Chastain,K.Developing Second-Language Skills[M].USA:HBJ publishers,1988.
[6]Mulholland,J.The Language of Negotiation[M].London:Routldge,1991.
[7]Wilkins,David A.Linguistics in Language Teaching[M].Cambridge,MA:MIT Press,1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