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學生在做題過程中出現(xiàn)錯誤是正常的,錯誤是學生學習的好時機。在教學中老師要勇于認錯,給學生樹立榜樣;要允許學生出錯,給學生營造寬松的環(huán)境;老師要會利用追問,充分暴露學生思維;要讓學生利用錯題本,防止一錯再錯。
關(guān)鍵詞: 初中物理""" 錯題題本""" 教學方法
美國教育心理學家、教育家布魯納說:“學生的錯誤都是有價值的?!碑敶茖W家、哲學家波普爾曾說:“錯誤中往往孕育著比正確更豐富的發(fā)現(xiàn)和創(chuàng)造因素,發(fā)現(xiàn)方法就是試錯方法?!边@些科學家、教育家給教師傳遞了一個清晰的教育理念:錯誤,也是一種寶貴的教學資源,錯誤是學生學習的好時機。因此,我們在教學中不僅要寬容錯誤,更要挖掘利用學生的錯誤資源,讓學生在糾錯中掌握知識、開啟智慧,邁入知識的殿堂。
一、勇于認錯,給學生樹立榜樣
于永正老師說過:“如果犯了錯誤,敢于在全班學生面前認錯、道歉,錯誤就成了一種教育資源?!痹诮虒W過程中,教師難免會犯一些知識性錯誤,尤其現(xiàn)在傳媒很發(fā)達,不少科學知識學生知道,老師未必明白。在教學實踐中,有些教師出現(xiàn)失誤時,不敢大膽承認錯誤,而是采取隱瞞方式淡化處理,甚至強詞奪理,他們認為這樣做就維護了教師的形象。其實,效果適得其反。老師在板書、講題時總會有出錯的時候,此時說:“啊哈,我犯了個錯誤?!北绕疵陲椧玫枚唷J聦嵶C明,教師敢于在學生面前承認自己的錯誤,好處相當多,一來可以起到良好的表率作用,錯誤并不可怕,錯誤是我們學習的大好時機;二來可以拉近師生距離,消除師生之間的隔膜,與學生建立和諧融洽的關(guān)系;三是可以取得學生的信任,提高在學生中的威信;四是可以不斷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教師也是人,也有犯錯的時候,犯錯不可怕,可怕的是犯了錯不認錯。因此,當教師出現(xiàn)失誤時,要勇敢承擔錯誤并積極改正,這是為師者必備的一種素質(zhì)。
二、允許出錯,給學生營造寬松的環(huán)境
學生必須在寬松的環(huán)境中學習,擁有快樂、寬松、積極的情緒和良好的師生關(guān)系,對學生的認知和創(chuàng)造具有極佳的激勵作用。每一個學生都渴望成功,都希望能在大家面前展現(xiàn)自己完美的一面,可是由于受生理、心理特征及認知水平的限制,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及環(huán)境的影響,出錯是不可避免的。應(yīng)該說,出錯是學生的權(quán)利。教師應(yīng)該本著以人為本的主體教育觀,尊重、理解、寬容出錯的學生,不斥責、挖苦學生。這樣,學生在課堂上才會沒有精神壓力,沒有心理負擔而心情舒暢、情緒飽滿。只有在這種情況下,學生的思維才最活躍,實踐能力才最強。只有不怕出錯,學生才會張開想象的翅膀,有時還有一些異想天開,不時閃現(xiàn)出智慧的火花。在課堂中,我們應(yīng)該允許學生錯了可以重新回答,答得不完整可以再想,不同的意見允許爭論。這樣,既保護了學生的自尊心,又使學生沒有答錯題被老師斥責的憂慮,更沒有被同學恥笑的苦惱,讓他們在民主氣氛中學習,敢說、敢做、敢問,勇于大膽創(chuàng)新,以健康向上的情感態(tài)度投入學習,體會到學習的樂趣。
三、利用追問,充分暴露學生思維
什么是追問?追問就是追根究底地查問。在教學中,圍繞教學目標設(shè)置的話題與課堂生成的問題進行有機整合,由淺入深、由此及彼地發(fā)問,使課堂教學流程嚴密而富有節(jié)奏,就是“追問”。下面是一些學生經(jīng)常出錯的一道題:用相同的滑輪和繩子分別組成如圖所示的甲、乙兩個滑輪組,把相同的重物勻速提升相同的高度。若不計繩重及摩擦,下列說法正確的是(?搖?搖"""""" )
A.繩子受的拉力F■和F■大小相等,滑輪組的機械效率相同
B.繩子受的拉力F■和F■大小不相等,滑輪組的機械效率不同
C.繩子自由端移動的距離不相等,拉力對滑輪組所做的功相等
D.繩子自由端移動的距離不相等,拉力對滑輪組所做的功不相等
生:選擇B。繩子的股數(shù)不同所以拉力F■和F■大小不相等。因為F■、F■大小不同,S■、S■大小不同,所以總功不相同,再根據(jù)有用功相同,所以機械效率不相同。
師:根據(jù)F■、F■大小不同,S■、S■大小不同,能得出總功W■=FS就不相同嗎?
生:不一定。
師:能把F和S的大小具體表示出來嗎?
生:F■=(G+G■)/2,S■=2h,F(xiàn)■=(G+G■)/3,S■=3h,所以W■=W■,再根據(jù)有用功相同從而得出機械效率相同。
師:很好,還有其他方法算出兩次總功大小是相等的嗎?
生:利用W■=W■+W■,因為W■相等,W■=G■ h也相等,所以總功相等。
成功運用追問,首先教師需要有較強的主導(dǎo)意識和追問意識,要用心傾聽,敏銳捕捉學生答問的傾向與不足,機智地做出反應(yīng),組織整合新問題。追問能激活學生的思維,讓“課堂對話”精彩而深刻,使課堂教學真實而有成效。
四、通過問卷,深入了解學生思維
僅僅通過有限的課堂時間不可能了解全體學生的思維過程。一些老師會根據(jù)課堂提問、學生作業(yè)、自己的經(jīng)驗想當然地猜測學生做錯題時是怎么思考的。課堂上有些學生礙于面子并不愿意說出自己的錯誤思維過程,老師不可能在課堂上提問所有學生,并且不同學生思維并不相同。因此,有必要對學生做錯題時是怎么思考的進行問卷調(diào)查,只有知道學生錯誤的原因,講解才更有針對性。為了減輕師生負擔,可以在每次的月考、期中、期末考試結(jié)束時調(diào)查??梢宰寣W生不寫姓名,但一定要寫出自己在考試時做錯題的思維過程。下面的例子是一次期末考試學生的錯題及原因摘抄:
例:甲站在0.5m/s勻速上行的自動扶梯上,乙站在0.7m/s勻速下行的自動扶梯上,甲、乙兩人質(zhì)量相等,甲上行中動能?搖?搖" ?搖?搖(選填“增加”、“不變”、“減少”)。某時刻他們的位置如圖所示,該時刻甲的重力勢能?搖?搖" ?搖?搖乙的重力勢能,甲的機械能?搖?搖" ?搖?搖乙的機械能。(選填“大于”、“等于”、“小于”).
下面是調(diào)查出錯學生的思維過程:
生1:最后一空我認為在甲乙同一位置的那一時刻甲乙是靜止的,
所以速度V,高度H都相等。甲的機械能等于乙的機械能。
生2:最后一空認為人相對電梯靜止,沒有動能。
生3:最后一空認為在同一水平面機械能不變。
生4:第一空:減小。理由:重力勢能增加,動能就轉(zhuǎn)化為重力勢能,動能就減小了。
生5:由于看到題中“質(zhì)量相等”,圖中兩人處于同一高度,因此填兩人機械能相等。
生6:題目說“此時”,我就認為當時是靜止,那就沒有動能了,而前一個問又得出重力勢能相等,所以就填相等。
本題的錯誤大部分集中在最后一個空上,正確思維是高度相同、質(zhì)量相同,所以重力勢能相同,甲的速度比乙的速度小,所以甲動能小,而機械能是動能和勢能之和,所以甲的機械能小于乙的機械能。從了解到的情況看,同一問題不同學生做錯時的思維并不相同,所以做問卷調(diào)查了解學生的錯誤思維過程很有必要。
五、利用錯題本,防止一錯再錯
學習中,大部分學生都有這樣的體會:許多題目講過了、做過了、考過了,有的還不只考過一遍,最終還是錯了,這些錯題的背后,往往隱藏了學習過程中的漏洞。那么如何彌補這些漏洞呢?善于總結(jié)失敗教訓的人往往比別人多一些接近成功的機會,正所謂“失敗乃成功之母”。整理錯題集不失為一劑良策。建立錯題本,必須注意以下內(nèi)容:
1.分門別類地把平時練習或考試中做錯的題進行整理、分析、歸類。
2.分析出現(xiàn)錯誤的原因,明確是答題失誤,還是思維方法錯誤、知識錯誤、運算錯誤,這是建立錯題本最為關(guān)鍵的步驟環(huán)節(jié)。
3.把做錯的原題在錯題本上原原本本地抄一遍或剪下來貼在錯題本上,并把原來錯誤的解法清晰地摘要在錯題本上,并在下面留有一塊空白。
4.糾正錯誤。當老師講解出正確答案時,學生要用紅色筆隨著老師的講解,在原題下面空白處記下自己沒有做出來或做錯的原因分析,最后按老師講的正確思路,一步一步規(guī)范地把原題做一遍,以便加深印象和逐步強化能力。如果此題有多種解題思路,就可以在旁邊用另一色筆把幾種解法的簡要思路寫上。
錯題本做得再好,如果不會利用也是枉然。要讓錯題本真正發(fā)揮作用,就要做到下面幾條:
(1)經(jīng)常閱讀。錯題本不是把做錯的習題記下來就完了。學生要經(jīng)常在空閑時間或準備下一次考試時,拿出錯題本,瀏覽一下,錯題不妨再做一遍,這樣就使每一道題都發(fā)揮出作用,今后遇到同類習題時,會立刻回想起曾經(jīng)犯過的錯誤,避免再犯。做到同一道題不能錯兩次,同一類題目不能錯兩次,減少習題量。
(2)相互交流。由于基礎(chǔ)不同,每位學生建立的錯題本也不同。通過交流,學生可以從別人的錯誤中吸取教訓,得到啟發(fā),以此警示自己不犯同樣的錯誤,提高練習的準確性。
學生的錯誤是最樸實的思想、最真實的暴露。忽視了學生的錯誤,就是錯過了最佳的教學契機,錯過了最寶貴的教學資源,錯過了最精彩的動態(tài)生成。面對錯誤,讓我們學會多一些等待,少一些埋怨,多一些睿智,少一些批評,巧妙、合理地處理好“錯誤”資源,幫助學生更有效地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