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 "要: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進行,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改變了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多媒體應用于語文課堂教學,一改傳統(tǒng)的“黑板+粉筆”的單一呈現(xiàn)方式,實現(xiàn)了教學過程的可視化、互動化、個性化,使課堂教學變得活起來,變得更加生動和高效。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有效運用可以使課堂教學優(yōu)化,強化教學效果,它將成為課堂教學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成為教師教學,學生學習、研究、探索知識的有力工具。能從整體上提高語文教學質量,使語文教學綻放異彩。
關鍵詞: 信息技術 " "教學模式 " "語文教學 " "教學應用
我國各級各類學校正深入地進行教學改革,其中很重要的一個方面就是進行教學手段的改革?,F(xiàn)代媒體能夠同時獲取、處理、編輯、存儲、展示包括文字、圖形、聲音、動畫等不同形態(tài)的信息,它進入課堂后,使教育、教學超越傳統(tǒng)視野,使課堂沖破了時空限制,豐富了教學內容,增加了教學的密度和容量,創(chuàng)造出了知識、學問來源多元化的文化教育環(huán)境,為學生個性、素質的發(fā)展提供了無限廣闊的天地。
一、運用信息技術,充實課堂教學資源,擴大師生的知識面,提高備課質量。
開放而有活力的課堂應該是融合課堂教學資源和課外學習資源的。網(wǎng)絡的最大優(yōu)勢就是能為我們及時提供各類有用的信息,這是語文學習的資源寶庫。比如我在教《紫藤蘿瀑布》一文時,我所在的地方?jīng)]有這種花,學生也沒見過,為了給學生感性的認識,我翻詞典,《現(xiàn)代漢語成語詞典》這樣解釋:“紫藤落葉木本植物,纏繞莖,羽狀復葉,小葉長橢圓形,總狀花序,花紫色,莢果長大而堅硬,表明有絨毛,供觀賞。”照這樣給學生講,不說學生弄不懂,我也弄不懂,怎么辦呢?我想到了網(wǎng)絡,到網(wǎng)絡上一搜,紫藤的圖片比比皆是,美不勝收,自己也開了眼界,了解了紫藤花,于是下載了幾幅和課文內容密切相關的圖片,結合教案制作了一個PPT課件。課堂上紫藤蘿直觀地展現(xiàn)在學生面前,學生了解了紫藤蘿,熟悉了花序花冠,進而對理解作者受紫藤旺盛生命力感染、內心感情的變化起了很重要的作用,這樣課堂效果很好,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二、運用現(xiàn)代教育信息技術,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心理學家皮亞杰說:“一切有成效的活動須以某種興趣作為先決條件?!迸d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人對客觀事物的一種積極的認識傾向,是一種復雜的個性品質,它推動學生探索新的知識、挖掘新的潛能。但是,學生的學習興趣是要靠我們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引導、啟動和發(fā)展起來的?,F(xiàn)代教育技術有刺激感官的作用,運用多媒體,充分利用多種感官實現(xiàn)多渠道信息的傳遞,提高學生對知識認知的透明度,從而促進學生對知識的吸收和消化。兩千多年前,偉大的教育家孔子就提出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指出了學習興趣對學習的重要性。學生好奇心強,喜愛艷麗、動態(tài)的景物。在教學新知識時,教師可以根據(jù)教學內容,制作或選用恰當?shù)恼n件,配以得當?shù)捏w態(tài)、語言,激發(fā)學習興趣。
三、運用現(xiàn)代教育技術,轉變傳統(tǒng)模式,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開放而有活力的課堂能夠創(chuàng)造性地開展綜合活動,增強學生在實踐中學語文、用語文的能力。信息技術為孩子多方位、多角度地運用自己獲得的語文知識、展示自己的語文能力提供了廣闊舞臺。如有的孩子將在口語交際訓練中聽到的記住的故事制作成錄音磁帶,配上解說和背景音樂。有的孩子暑假里幾人一組游覽一處風景點,將游覽過程拍攝下來,再搜集與該景點相關的傳說、故事、知識,配上合適的音樂、解說、動畫,制作成電視短片,開學時與大家交流分享。又如在學校開設了古詩主題學習網(wǎng)站和班級郵箱后,學生學習、應用語文的范圍得到擴展。他們將自己的優(yōu)秀習作、學習體會以E-mail的形式發(fā)給老師和同學,或在論壇中向大家推薦某一文章,就寫作中的問題進行交流和討論。其他開展如制作風光片,設計廣告畫、廣告語,閱讀沙龍,家長推薦閱讀等活動。在這些有趣精彩的活動中,學生的語文能力得到綜合提高,他們學習語文的興趣明顯提高。更重要的是,這為學生提供了多方位展示自己才能的舞臺。
四、運用信息技術,優(yōu)化教育資源環(huán)境,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
當前教師的備課已經(jīng)逐漸擺脫傳統(tǒng)的紙質備課,更多的是采用電子教案,這樣教師可以放開手腳,借助網(wǎng)絡從各種信息媒體上搜集大量信息資料,豐富教材內容,再根據(jù)教學實際對教學資源進行重組加工,這樣在教學過程中借助多媒體平臺,完成文本內容后,可以讓學生在課堂上多閱讀許多和文本相似或有聯(lián)系的文章,從中對比異同,欣賞課本外一些優(yōu)美的文章。教師可以設計一些相關的思考題讓學生訓練,這樣不但開闊了學生的閱讀視野,更提高了學生的閱讀能力,提高了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實踐證明借助現(xiàn)代信息技術,的確可以在教學中達到拓展閱讀素材、提高閱讀能力的效果。
五、運用現(xiàn)代教育技術,豐富語文教學形式,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人們獲取知識是通過各種感官將外界信息傳遞給大腦?,F(xiàn)代教育教學技術的有效運用可以大大提高人體,特別是眼、耳、腦的學習功能,提高學習效率。課堂教學是師生的雙邊活動,它需要教師、學生配合完成。教師在發(fā)送信息時,不僅通過語言和手勢,還要借助多媒體呈現(xiàn)文字、圖片等素材,盡可能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使學生多渠道獲取信息,并且相應地多渠道反饋信息。它還能將抽象的概念具體化,具體事物半抽象化,從而使教學能夠輕松進行,為培養(yǎng)學生各種能力提供了有效途徑。因此,在有效運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教學過程中,學生的注意對象不但有所變化,而且比較新穎、豐富。這樣就會對學生的各種感官形成刺激,始終處于積極的情緒中,激發(fā)學生情感,讓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特定的意境中,從而提高教學效率。
信息技術與語文教學整合,活躍了課堂教學氣氛,提高了學習效率,優(yōu)化了語文閱讀教學。教育教學信息技術在語文教學中的作用顯而易見,為教育教學帶來了無限的生機和活力。教育工作者身處教改前沿,正確的態(tài)度應該是擁抱現(xiàn)代化技術,熱愛挑戰(zhàn),積極主動地投身到這場改革中,使現(xiàn)代化技術成為黑板、粉筆一樣得心應手的工具。
參考文獻:
[1]光明日報出版社閆煥民,魯杰主編.上好一堂課的22個關鍵要素.初中語文.
[2]馬汝鳳.信息技術與語文教學整合.云南教育,2003(25).
[3]孔立新.多媒體語文教學之我見.中學語文教學,1999.3.
[4]祝智庭.現(xiàn)代教育技術——走進信息化教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